新疆西昆仑塔什库尔干地区高精度航磁测量成果显著
来源:航遥中心
作者:邵帅
发布时间:2010-06-25
为落实部省合作机制,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资源保障,航遥中心与新疆自治区合作开展了新疆塔什库尔干县一带1:5万航磁勘查。项目取得了该地区有史以来第一份高精度大比例尺测量数据,优选航磁异常后经地面查证发现铁矿,并初步估算资源量在10亿吨以上,实现该区域地质找矿的重要突破。近日,该项目成果在乌鲁木齐通过新疆国土资源厅组织的专家评审并获得“优秀”评价。
该项目的勘查区域位于祖国的西北边陲,平均海拔4000m以上,地形切割强烈,相对高差达1500~4000m。区内气候恶劣,人烟稀少,交通极不便利。合作期间,航遥中心克服多重困难,针对该地区的特殊地形和气候条件精心设计工作方案、抓紧一切有利条件开展航磁飞行,在最短时间完成成果解释工作,实现了“当年飞行、当年查证、当年见矿”的快速找矿效果。
项目完成工作量43570测线千米,覆盖面积20094平方千米,全区平均飞行高度756米,定位精度2.33米,磁测总精度±2.2nT,总体技术指标高于设计要求。航磁数据采集完成后,工作人员两次深入测区,对测区内岩矿石的磁性进行了系统测定。共测量物性点128个,采集磁化率数据4129个,并对采集的22块岩矿石标本进行了室内磁化率和剩余磁化强度测定。
通过对航磁ΔT原始数据进行位场转换处理和典型异常的正演拟合计算,结合地质、化探、遥感、地面物探和岩矿石物性资料,航遥中心在全区筛选出航磁局部异常373处,新编航磁异常362处。其中6处异常经过地面初步查证由磁铁矿引起,47处航磁异常推断与磁铁矿有关。通过筛选航磁异常,进一步确定了异常集中区和铁矿矿集区,通过对航磁局部异常进行正演拟合计算,估算该区域铁矿石资源量在10亿吨以上。
在航磁局部异常解释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航磁反映的岩性构造环境和以往地质、化探等多元信息,在该区域圈定铁、铜(铅、锌、金)等多金属找矿远景区29个,其中Ⅰ级找矿远景区8个,Ⅱ级找矿远景区12个,Ⅲ级找矿远景区9个,将对该地区今后矿产资源勘查发挥先导性作用。特别是8个Ⅰ级找矿远景区为该地区进一步开展铁矿勘查指明了方向。
根据航磁反映的线性异常特征,确定断裂构造66条,其中一级断裂3条,二级断裂16条,三级断裂47条。这些断裂的确定对于研究区域构造演化、探讨多金属矿形成的构造背景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各类岩石的磁性特征,对航磁反映的各类磁性地质体进行了岩性填图,圈定10余处强磁性变质岩,对于寻找沉积变质型铁矿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全区还圈定侵入岩体122处,其中基性、超基性岩体21处,中酸性岩体101处。这些侵入岩体的圈定,特别是隐伏岩体的圈定,为研究区内多金属矿产的成矿环境提供了重要信息。
该项目以部省合作为平台,积极探索地质找矿新机制,实现了当年飞行、当年查证、当年见矿,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项目的勘查成果为该地区进一步开展矿产资源勘查和基础地质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和宝贵资料,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