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新闻类 > 成果快讯

岩溶所三人荣获"广西抗旱救灾找水打井先进个人"称号

来源:岩溶地质所 发布时间:2010-06-21
    为表彰先进,弘扬正气,进一步推动广西大石山区人畜饮水工程水源建设的顺利开展,在广西国土资源系统大石山区人畜饮水工程水源建设誓师大会上,78名同志被授予"广西抗旱救灾找水打井先进个人"称号,其中,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简称岩溶所) 陈伟海、裴建国、黄保健等三人获此殊荣。

  面对广西出现的秋冬春连旱,岩溶所认真贯彻落实国土资源部"应对西南干旱紧急行动协调会"精神,按照广西国土资源厅抗旱应急响应领导小组3月30日协调会的要求和统一部署,迅速组建由副所长蒋忠诚研究员任队长、16名专家组成的"岩溶所广西应急抗旱找水服务队",下设广西地下河探查行动组、打井部队技术支持组和协调办公室,赶赴广西凤山、乐业、巴马等地,开展抗旱找水工作。 

  广西地下河探查行动组在桂西岩溶峰丛山区的凤山县、乐业县和巴马县查找地下地下河水源12处,发现地下河流量合计达0.7m3/s,设计抽水量300m3/h,可解决旱区5000多人口和近10000亩耕地的生活和生产用水问题。

  打井部队技术支持组代表广西国土系统协助和参与北京军区给水团找水凿井工作,在巴马县开展综合岩溶水文地质调查和溶洞探测,进行线路调查400km,确定地下水开发靶区10多处,保证了部队凿井孔位的需求。

  协调办公室及时、准确地向厅抗旱应急响应领导小组报送材料;撰写宣传报导稿10多份,在中国国土资源报及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等媒体和门户网站登载,使社会公众及时了解广西抗旱找水进程。

  岩溶所精心组织,积极参与抗旱找水打井工作,最大限度地缓解了旱区人畜饮水问题,为广西抗旱救灾工作取得全面胜利贡献了极大力量,受到了各界的肯定。

  其中,陈伟海研究员作为"岩溶所广西应急抗旱找水服务队"副队长、协调办公室主任,他服从厅抗旱应急响应领导小组的统一安排,和同事们一起根据长期在南方岩溶区工作经验进行工作布局,提出两类应急抗旱找水模式,出色完成工作任务。 

  裴建国研究员带领"打井部队技术支持组",在巴马县开展了三个乡十二个村屯水文地质调查,提出了巴马旱区(工作区)地下水应急开发建议方案,将调查情况和调查成果向巴马县政府和66259部队进行了汇报说明和移交使用,为抗旱提供了基础资料。

  黄保健研究员作为桂西北(凤山、乐业、巴马县)地下河找水工作的现场负责人,和同事们发挥连续作战精神,寻找到10多处水源,解决了5000多人口和4500头大牲畜的用水和8000亩土地的灌溉问题,为大石山区受旱魔严重影响的人民解除了痛苦。

  在广西国土资源系统大石山区人畜饮水工程水源建设誓师大会上,陈伟海、裴建国、黄保健等荣获"广西抗旱救灾找水打井先进个人"称号,其表示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求真务实、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扎实工作,为全面完成广西大石山区人畜饮水工程水源建设任务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