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祁连山西段1∶5万三岔口幅等6幅区调项目成果专报
来源:西安地调中心
作者:校培喜
发布时间:2010-01-08
由甘肃地质调查院承担的祁连山西段1∶5万三岔口幅、红柳头子幅、高崖泉幅、祁青幅、大白水河中岔幅、陶丰队幅区调联测项目,经过三年多的努力,已完成各项工作。西安地质调查中心已于近日完成了对该项目的最终成果评审。
项目在地层、岩浆岩、构造地质等方面取得了系列进展,特别是在地层解体和蛇绿构造混杂岩带调查等方面进展明显。
1.建立了测区地层系统,较详细划分了地层单位。在蓟县纪花儿地组中采获大量的微古化石;在原岩建造和变质变形特征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将北大河岩群解体为三个岩组;在东水峡-三岔口原划镜铁山群中解体出一套富石英碎屑岩地层,将其厘定为长城纪桦树沟组。
2.系统调查研究了测区不同时代火山岩的基本特征,探讨了火山岩的形成环境。在长城纪熬油沟组火山岩中获得了1720-2060Ma 的Sm-Nd同位素模式年龄信息。
3.系统调查了祁青蛇绿构造混杂岩带空间展布、物质组成和结构构造,查明该构造带在区内西窄东宽,呈北西西或北西向展布。新填绘出寒武纪玄武岩岩块,获得494±15Ma LA-ICPMS锆石U-Pb测年数据。
4.系统调查了测区的侵入岩,划分了构造岩浆岩带,对不同时代侵入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其形成的构造环境。
5.建立了区内构造格架,划分了构造单元,探讨了构造演化。共划出7个Ⅲ级构造单元、2 个Ⅱ级构造单元和2个Ⅰ级构造单元,总结出4期12次构造变形序列,明确了各自的变形机制和表现形式。
6. 新发现29处矿点、矿化点和矿化线索,系统收集区内已有资料,总结了钨、铁等主要矿种成矿地质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