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新闻类 > 成果快讯

中国援埃塞俄比亚矿产地质调查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

来源:宜昌地调中心 作者:彭桂梅 发布时间:2009-05-18
    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承担、宜昌地质调查中心负责实施的国家商务部援外项目“埃塞俄比亚Gimbi-Nejo地区1∶25万地球化学调查”,2007年4月正式启动,在中国地质调查局科技外事部的直接领导下,通过两年的努力,于2009年4月全面完成野外工作和大部分样品分析测试任务,并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

    本项目野外工作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2007年12月-2008年4月,中国地质调查局宜昌地质调查中心、合作单位湖北省地球物理勘察技术研究院、埃塞俄比亚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调查局科技外事部等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及后勤服务人员40多人参加了野外工作。第二阶段为2009年2月-2009年4月,中国地质调查局宜昌地质调查中心和合作单位组织了11名地质专家会同埃方5名专家开展野外工作。

    取得的重要阶段性成果包括:

1.初步确认各类矿(化)点或矿化信息点80余处(含砂金、非金属矿产),其中原生金(铜)矿(化)点30处、镍(钴、铬)矿(化)点10余处,有7个矿点可作进一步勘查选区。

2.采集各类样品6000余件,圈出了32处地球化学异常,通过异常查证、路线地质调查和矿点踏勘检查,确认8个异常为矿致异常,其中4个异常已发现具一定规模的石英脉带或蚀变地质体,分析结果反映矿化情况良好,可作为下一阶段矿产普查的4个首选找矿远景区。

3.经综合分析,埃塞俄比亚西部地区划分出了2个主要成矿带,1个次一级成矿带,是埃塞俄比亚寻找金(铜)、镍(钴、铬、铂)、铁等矿产的重要潜力区之一。

4.基础地质方面,首次获得了Bikilal为代表的基性环状杂岩体的同位素年龄数据,发现晚前寒武纪冰筏沉积;通过野外路线调查,修编了该区1∶25万地质矿产图。

5.服务于国内企业走出去方面:对山东地矿局和葛洲坝集团在埃塞俄比亚的有关公司提供了有关咨询服务。有的企业在本项目的带动下已经在埃塞俄比亚登记了探矿权。

6.以该项目为基础,进一步申请了科学技术部国际合作项目“埃塞俄比亚Asosa-Gimbi地区优势矿产规律研究“,并获准经费200万元。

7.积极配合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推进与埃塞俄比亚的地质科技合作。

    项目执行期间和前期可行性论证过程中,得到了国家商务部援外司、国土资源部科技司、中国驻埃塞俄比亚大使馆和大使馆经商处的大力支持和帮助,相关领导多次听取汇报并给予及时指导和鼓励。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商务部援外司有关部门组织了现场指导和慰问。埃塞俄比亚矿业能源部部长Alemayehu先后三次亲自组织项目工作汇报和讨论,埃塞俄比亚地质调查局局长Tolessa先后二次到野外看望项目工作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