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平原东部浅层地下水开发利用示范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
来源:水文环境所
作者:李凯
发布时间:2008-12-29
地科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承担的“华北平原东部浅层地下水开发利用示范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该项目建立了联通示范井,使弱含水层井出水量成倍增加;在大面积浅层咸水区,解决了抽咸换淡水土改良的疑难问题;使傍河区实现了浅层水和洪水以及河水的循环巧用,项目成果对浅层地下水开发利用方面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
该项目由刘少玉研究员负责,在经过历时5个月的野外工作于近日全部结束并通过专家组检查验收。项目组在华北平原东部研究区进行了1:5万区域水文地质调查5600平方公里,取水土样品450样次,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钻探达1450米。通过对36个县市近200个村镇的浅层水利用情况的实地勘察和取样调查,选定了天津大港、静海小河村、沧州市西北郊高庄子、山东省济阳县沟杨和衡水护驾迟南张家庄五个示范场地,共建设施工了9口浅层水开发利用示范井。示范井的出水量比传统浅井出水量增加一倍左右,大大方便了农民的农田灌溉和日常用水,对于改善区域浅层水环境,增加地下水补给,缓解华东地区供水紧张和深层地下水持续超采的局面,起到了良好的科学示范指导作用。
针对研究区浅层弱含水层地下水利用程度较低,群众用井存在浅层井单井出水量小,易抽干、报费期限短等缺点,项目组在国内外没有现成实例可参照的情况下,在山东济阳和河北沧州自行研究建成了两组虹吸连通示范井,这是对华东弱渗透含水层地区浅层地下水开发利用的一次非常有意义的探索。
与传统的联通井、水平井、辐射井相比,虹吸连通示范井避免了传统联通井、水平井特殊的转井工艺环节,降低了成井难度也节省了造价;借鉴了辐射井控制面积大的特征,避免了辐射井水平集水管的施工工艺和技术要求较高的要求,节约了施工造价,更适宜在基层农村推广应用,达到了提高出水量、延长抽水时间、便于水量汇集的最终目的。
在低渗透含水层地区,虹吸连通井组的建成使用,既解决了淡水微咸水地区的农业灌溉用水问题,也使浅层咸水大规模改造利用成为可能,为开发利用水土资源开辟了一条可行的途径,对于相似条件地区的浅层地下水开发利用有着重要推广价值,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