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调查给现代农业插上腾飞翅膀
大兴西瓜作为北京特产,最近又找到了新卖点——“高碘绿色产品”。这得益于地勘专家最新的调查结果。如今,地勘成果已经成为发展绿色农业的重要科学依据——
来源:北京地勘局
作者:段金平
发布时间:2008-12-19
在北京,大兴西瓜可是个出了名的特产,去年还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今年,通过地质部门专家的研究,大兴西瓜这个大兴区的重要招牌产品,又找到了新的卖点——“高碘绿色产品”。
记者在北京市地勘局看到一份报告:《大兴区生态农业地质及土壤养分详查与评价》,这份报告对大兴地区土壤、灌溉水环境质量和农作物安全性进行了认真评价,查明了六环路以南800平方公里的农田大量养分和微量养分的分布特征。“通过对大兴区1036平方公里的土壤环境地球化学调查,我们评估了土壤综合肥力等级,证实了大兴区土壤与灌溉水环境质量以优良为主。”北京市地质勘察技术院院长刘长林说。
这个结论让专家们心中升起继续探究的渴望,在大兴区西南部发现了大面积土壤碘元素高含量区,这是否与大兴西瓜口味好、质量高有内在联系呢?为了揭示高碘土壤区与西瓜中碘元素的关系,北京市地勘局又实施了“大兴区土壤与西瓜中碘元素含量特征对比研究”。结果显示,大兴西瓜中碘元素的含量是一般地区西瓜的3.5到6.5倍!对于这项发现,大兴区农委主任汪宝国非常兴奋:“这说明很可能我们大兴产的西瓜是高碘西瓜啊!”
北京市地勘局副局长卫万顺说,特色农产品必然生长在特定的土壤中,而农业地质调查恰好可以查清土壤中各种有益、有害元素的组成和分布,为各类农作物的区域布局提供基础信息。
刘长林告诉记者,通过调查,专家们采集了北京平原区表层土壤和深层土壤样品,定量分析了汞、镉、砷、铅、铜、锌、铬、镍及氟等54种元素和指标,首次获得了北京平原区表层土壤、深层土壤高精度区域生态地球化学数据。在此基础上,地质技术人员系统地开展了农田生态系统地球化学评价,编制了氮、磷、钾和有机质等大量肥力元素的丰缺图和分级图,评价了主要农作物的安全性,为农业种植规划调整提供了重要依据。
在今年召开的北京市农业地质调查和农业地球化学调查汇报会上,市农委副主任张贵忠高兴地说:“地勘专家为政府规划合理农业种植,适时进行土壤改良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下一步,地质专家将查明农业土壤元素分布及分配状况,进行土壤质量评价及农田肥力评估,并进行土壤分级,为北京发展无公害农业、绿色农业和有机农业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