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新闻类 > 成果快讯

安徽1:5万平里、江潭、瑶里、虹关幅区调项目顺利通过野外验收

来源:南京地调中心 作者:基础地质室 发布时间:2008-12-01
    南京地调中心承担的“安徽1:5万平里、江潭、瑶里、虹关幅区调”项目经过2年多的野外工作,于2008年10月17日-21日在安徽祁门县顺利通过了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的项目野外验收,获得优良级,总评分88分。专家组一致认为,项目按照任务书、设计书的要求,采用数字填图技术较好地完成了野外阶段的工作任务,实现了任务书确定的工作目标,取得了一批具有区域影响的新成果、新认识。同时在数字填图方法应用上在全国同类项目中堪属优秀典范。 

    通过全面野外地质调查,项目在基础地质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和突破:1.对广布测区的以火山-陆缘细碎屑岩为主夹少量火山熔岩的元古代溪口岩群浅变质岩系采用构造-岩层法进行填绘,对其沉积序列进行了新填图单位划分。此次,在火山岩熔岩夹层及部分碎屑岩系中,首次获得5组SHRIMP锆石U-Pb年龄和11组LA-ICPMS锆石U-Pb年龄数据,这些年龄数据较接近,显示溪口岩群主体应形成于825-840Ma间,属新元古代。这些年代学数据的获取,对测区乃至区域元古代构造格架的定位及探讨造山作用过程和地球动力学机制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Nd和Sr同位素特征揭示测区元古代地层所有样品的tDM年龄为1.8-1.5Ga,这与扬子古陆南缘其它新元古代变质沉积岩的tDM年龄(1.60-1.89Ga)相似,表明它们来源于共同的或具有相同地壳存留年龄的物源区。2、在溪口岩群中首次发现构造冷侵位其中的北东向带状展布的蚀变枕状玄武岩,与其相伴产出的有角砾岩、辉长-辉绿岩、闪长岩等,初步分析认为,其形成于与板块俯冲有关的扬子陆块南缘引张构造环境,不排除伏川蛇绿岩西延部分,3、运用构造解析的原理和方法,在溪口岩群浅变质岩系中首次识别出四期褶曲构造,并对其叠加样式及其运动学、动力学等进行了分析,建立了测区元古代构造格架,提出测区一带新元古代经历了扬子陆缘开裂--以伏川蛇绿岩为代表的裂谷型初始洋盆发展—有限俯冲、弧-陆软碰撞的演化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