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地质调查证明永定河形成于300万年前
来源:北京市地勘局
作者:段金平
发布时间:2008-07-22
北京的母亲河——永定河年龄到底多大?300万岁!这是记者7月16日从北京市地勘局纪念建局五十周学术交流会获悉的。北京市地质调查研究院院长蔡向民在其《永定河形成时代研究》的发言中介绍,技术人员通过对永定河冲洪积物的研究发现,永定河最早的沉积物——泥砾岩为上新世形成,年龄约300万年。
永定河切穿北京西山,连通延庆盆地和北京平原,是构建北京平原和华北平原的重要河流之一。据介绍,地质历史上永定河上下游并不连通,永定河的形成时代是指永定河上下游连通,即延庆古湖和北京古湖连通的时间。曾有一些学者对永定河的形成时代做过研究工作,一种观点认为永定河形成于中更新世,另一种认为永定河形成于上新世。但两种观点都缺少充足证据。
据了解,2004年,国土资源部与北京市政府联合开展了全国首个综合城市地质调查工作—北京市多参数立体地质调查,对北京平原区进行了大规模的第四纪地质调查,共实施钻孔29个。技术人员在多个钻孔中发现,在永定河冲积扇底部普遍见有含卵石泥砂砾岩,俗称“泥包砾”。其中新5孔钻透第四系、新近纪和古近纪,在地表以下340米揭露单层厚度达95米的“泥包砾”。经古地磁测试,认为“泥包砾”年龄距今约300万年,为上新世沉积物。钻探资料表明,永定河形成前为湖泊相,当时湖水宁静,沉积物主要为泥岩和粉砂。永定河形成时洪水裹携大量碎屑形成巨厚的泥石流堆积,尔后的沉积环境为冲洪积相,主要为砂砾石、砂、粉砂和黏土互层,构成巨大的冲洪积扇。
曾经有人认为北京平原下伏“泥包砾”是冰川冰碛物,但通过多参数调查发现,以泥砾岩为界向下是以泥岩为主的湖相沉积,向上是砂砾石、中粗砂、粉细沙、亚黏土和黏土交互组成的冲洪积物组合,岩性横向变化迅速,不同地点厚度差别大。总体上从西到东冲洪积物颗粒由粗变细规律明显,体现了永定河冲洪积扇的特点。而且,经钻探发现几乎所有泥砾岩之上都直接见有泥岩。这是泥石流的典型特征,而冰碛物是不具有的。而在已发现的泥砾岩中普遍含有大量风化过程程度不等的卵石,成分复杂、磨圆好,也是与河流沉积成因有关的。为此,北京市地调院通过研究认为,永定河并不是一次大洪水突然形成的,而是通过多次较小洪水逐渐沟通延庆古湖和北京古湖,直至最后一次大洪水最终造就了永定河,同时堆积了95米厚的泥砾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