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新闻类 > 成果快讯

青藏高原区域化探方法技术研讨会会议纪要

来源:地调局基础部 发布时间:2008-03-07
    受中国地质调查局委托,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于2008年3月1日在成都召开“关于青藏高原区域化探方法技术研讨会”。与会专家在以往方法技术研究和工作实践的基础上,经过热烈讨论,达成以下共识: 
    1、关于采样粒度。为有效排除风成沙和有机物质干扰,在青藏高原高寒干旱荒漠山地景观与高寒湖沼丘陵景观区采样粒度应为-10~+60目,包括西藏北部、中部和南部大部分地区,青海可可西里、江河源地区等。新疆与青海昆仑山、阿尔金及祁连山地区为-10~+80目。雅鲁臧布江流域(大致为东经85°-95°,北纬30°以南地区)以及藏东地区尚需进一步试验研究后确定。
     2、关于采样密度。水系沉积物测量基本采样密度为1-2个点/4Km2,一般不低于1.5个点/4Km2,在通行特别困难地区适当放稀,尽量不低于1个点/4Km2。在雪线、深切割峡谷等难以进入地区,或大片沼泽湿地发育的平坦地带,以及大片风成沙分布地区,应布置控制样点,控制样以不低于1个点/16Km2为度。在水系不发育的剥蚀戈壁或较为平缓地区,应采取土壤测量方法,基本采样密度为1个点/Km2。
    3、关于采样部位。水系沉积物测量采样必须是在活动性流水线上,具体采样部位以水系沉积物各种粒级易于汇集处为宜,应避开风成沙、风成黄土和有机物质分布区,避免在河漫滩或河边阶地采样。土壤测量应在残坡积层中采样。在沟谷平缓、流水线不明显和植被发育形成的草皮沟地貌区,难以采集水系沉积物样品,可在汇水域两侧多点采集残坡积物质组合成一个样品。
    4、关于采样物质。水系沉积物测量采样介质应为代表汇水域基岩成分的岩屑物质,每一采样点应强调多点采样组合,羽状水系发育区应在多条水系内采样组合。土壤测量采样介质应为原地基岩风化的、未经过风蚀作用搬运的残坡积物质,应避开风积层、钙积层或有机质富集处,避开由冲洪积作用形成的覆盖层,大面积冲洪积覆盖区不采样。
    5、关于采样布局。区域化探采样布局应兼顾均匀性与合理性两个方面,应依据测区实际地形地貌特征,合理布设采样点位,以最大限度控制汇水域面积和取得具有代表性样品为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