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新闻类 > 成果快讯

广海局2007工作精彩纷呈

海洋地质工作实现重大突破,经济发展持续稳定,职工收入连续第七年位居广州市中上水平,双文明建设硕果丰收

来源:广州海洋局 作者:陈惠玲 发布时间:2008-02-01
    近日,记者从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召开的工作会议暨政工会议上了解到,刚刚过去的2007年,广海局再次创下了丰收好年景,工作中精彩纷呈,亮点颇多:
    ---海洋地质调查取得重大突破。去年5月,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承担的南海北部天然气水合物调查工作,首次成功钻获天然气水合物实物样品,实现我国天然气水合物勘探的历史性突破,入选中国国土十大新闻、中国地质工作十大新闻、中国矿业十大新闻,并位列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十大进展”排序之首。这是继1979年在南海发现珠江口盆地油气重大突破之后取得的又一次重大成果突破;
    ——全面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实现货币工作量达4.8亿,其中对外创收1.2亿元,实现利润1890万元,职工实际收入连续第7年保持在广州市的中上水平。
    ——海洋地质任务全面完成。2007年广海局共动用了包括局属4艘调查船在内的17艘各类船只多次往返工区调查,完成了7项国家地勘及专项海洋地质调查任务,累计海上工作1438天,安全航行26万海里,全面完成海上调查任务,创下了该局历年动用调查船数量之最。调查船资料合格率100%,野外工作质量均被评为优秀级。完成10份地质调查成果报告。完成地球物理资料综合解释工作,初步优选并确定出首批油气钻探的预选井位。
    ——海洋高科技研究成果突出。2007年,广海局承担科研项目42项,参与了国家“863”专项12个课题的研究任务,成为国家“863”计划海洋技术领域主力军。该局完成的863项目“南海北部海域天然气水合物首钻目标优选关键技术”成果通过科技部终审,获得国际先进水平的评价。
    ——自主创新成果初见成效。近年来,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不断增加调查技术更新改造的资金投入,加大海洋调查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力度。该局研制的海底原位探测系统(CPT)已进入码头试验取得预期成果,不断完善深海型海底地磁日变观测站的研发;海底热流探测设备投入生产,测量数据通过了地调局的验收。开展更深海域光缆搜寻等5项海洋地质海上调查技术有了新的突破。
    ——人才队伍更精更强,通过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一批中青年科技工作者成为海洋地质领域学科带头人。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总工程师杨胜雄同志被科技部聘为“863”计划海洋技术领域专家组专家,温宁副局长和张光学副总工被聘为“863”重大项目总体专家组成员;副总工吴能友当选为《科学中国人》杂志年度人物;教授级高工夏真被国土资源部评为“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先进个人”;教授级高工万玲喜获“第十一届青年地质科技奖”银锤奖。2007年选派7人参加学历教育,2名博士、3名硕士顺利完成学业;引进人才14人,目前全局博士达到19位、硕士62位。全局现已有155人获得获全国出国人员外语考试(BFT)合格证书,其中65人获高级证书。
    ——海洋地质调查装备更趋精良。该局“海洋六号”综合调查船于去年8月开工建造,标志着我国海洋调查装备正在进入国际先进行列。新引进集成的多波束声纳测深系统通过验收,是该局成为国内拥有这一设备最多的单位,新引进的海豹地震采集系统在该局地球物理主力调查船“探宝号”船安装使用。配备了室内调查研究相关专业软、硬件40台套,提升了内业综合实力。投入100多万元对4艘调查船提升船舶助航装备配置。
    ——双文明建设硕果累累。2007年,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获得了多项国家、省级荣誉。局被国土资源部授予“全国地质勘查行业先进集体”称号,被评为中国地调局系统“安全生产优秀单位”和“保密工作先进单位”。该局参与的“我国海域地质调查与资源评价”获得了2007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局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全民健身活动先进单位”,局属海洋地质勘查技术方法所被评为“广东省文明单位”,受到省委省政府的隆重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