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8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08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中国网络电视台消息(新闻联播):正在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进行试验的中国蛟龙号载人深潜器,今天成功达到6965米的大洋底部。在这个全新的深度上,蛟龙号展开了采样、探测、拍摄等海底作业。

    北京时间今天5点25分,蛟龙号开始下潜,在随后的三个半小时当中,蛟龙号下潜深度超过了此前6671米的最大深度。并于北京时间9点20分在下潜到6965米时安全地站在了太平洋洋底。

    (视频编辑:王青涛 文字编辑:安梦莹)

[央视]蛟龙号完成6965米深度作业

    央视网(新闻联播)消息:两年前甘肃舟曲遭遇特大泥石流灾害,1000多人遇难,5000多间房屋被毁,基础设施被严重破坏。如今两年过去,我们看到在数万名建设者的努力下,在废墟上重建了一座规划科学的藏乡新城。

再次来到舟曲,记者看到,白龙江沿岸被洪水冲毁的堤防已重新建起,曾经的泥石流废墟上,一栋栋特色新居整齐矗立。

两年前的灾害中,张斌家房子被毁,妻子和儿子遇难,两年来他和女儿一直租房住。这两天正在抽签分房,他几乎天天到广场上的宣传栏了解安置房信息,还自制了一套厚厚的选房材料。

除了老城区的罗家峪安置区,政府还在13公里之外的峰迭和几百公里之外的兰州秦王川建了两个安置新区。经过抽签,张斌选中了罗家峪安置区一套近80平米的两居室。

政府除了建设安置房,还完善了城市功能,扩建路网,新建了公园、绿地。可舟曲周边山高坡陡,山间碎石又多,两年前的泥石流就是从罗家峪和三眼峪呼啸而下,继续住在这里会安全么?为了选房,张斌几次爬上罗家峪和三眼峪考察。

灾后,舟曲共实施了26个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在罗家峪和三眼峪,建起了泥石流排导渠。

舟曲还在23条泥石流、14处滑坡隐患点建设了地质灾害监测网络,正在建设的监控中心,能够实时接收监测点的图像和数据。

科学选址、排导渠、拦挡坝和监控预警系统构成了舟曲新城的四道安全防线。

现在,舟曲老县城和峰迭、秦王川三个安置小区已经基本完工,3580套安置房分配完毕。电力系统、供水厂等79项工程交付使用。年底前,舟曲的公共服务、地质灾害治理、产业重建等其余93个重建项目也将全部完工。(视频编辑:鞠澄昊 文字编辑:见红蕊)



[央视]甘肃舟曲:科学重建 再造新家园
     中国网络电视台消息(新闻联播):记者今天从国土资源部了解到,今年上半年,全国矿产勘查中发现多个大型矿床,其中能源勘查成果尤为显著,新增煤炭资源储量超过600亿吨,相当于2011年我国煤炭总产量的17倍。此外,上半年全国新增铁矿石储量达到18亿吨、铝土矿超过2000万吨,将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能源和资源保障。据了解,上半年我国矿产勘查投入达到580亿元。其中油气矿产地质勘查投入约380亿元,同比增长6.4%,非油气地质矿产勘查投入200亿元,和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视频编辑:杨书杰 文字编辑:温凤浩)

[新闻联播]国土资源部:我国发现多个大型矿床
   
   中国网络电视台消息(新闻联播):湖南、贵州、江西、安徽、重庆、湖北、浙江等七省市受持续降雨影响,目前已造成248万人受灾。广西多处发生内涝,在金城江,消防官兵乘坐皮筏艇,救助70多户受困群众。湖南湘西凤凰古城沱江水位迅猛上涨,目前超过警戒水位0.48米。暴雨引发新疆、西藏部分地区出现泥石流。318国道西藏东部路段形成了5万立方米的堰塞湖,交通已中断了5天,目前,武警官兵在受阻路段上方15米处的山腰上,开挖出一条临时便道,并加大对堰塞湖的泄洪量。今天早上6点多,四川省凉山州宁南县的白鹤滩电站施工区附近发生泥石流,预计38名至41名工作人员失踪,目前已救出8人,搜救工作仍在继续。(视频编辑:张贝龙 文字编辑:刘洁)
 
[央视]受持续降雨影响 多地出现地质灾害

    中国网络电视台消息(新闻联播):7月16日上午,“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海试队在圆满完成人类首次7000米级海底作业和科研实验任务后,乘坐“向阳红09”船返抵山东省青岛市。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发来贺电,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参加“蛟龙”号研制人员、海试队员和海试保障人员,表示热烈的祝贺和亲切的慰问。

    李克强指出,“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研制和海试成功,实现了我国深海装备和深海技术的重大进步,对于提升认识海洋、保护海洋、开发海洋的能力,推动我国从海洋大国向海洋强国迈进,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希望继续弘扬科学求实、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传统,不断攀登我国载人深潜事业的新高峰。

    2012年5月3日,“向阳红09”船自江阴起航奔赴马里亚纳海沟执行蛟龙号载人潜水器7000米级海试任务。期间,蛟龙号共完成6次下潜试验,其中3次超越7000米,最大下潜深度达到7062米;对潜水器289项、水面支持系统24项功能和性能指标进行了逐一验证,开展了坐底、定深定高航行、近底巡航和海底微地形地貌精细测算作业内容,取得了地质、生物、沉积物样品和水样,并记录了大量珍贵的海底影像资料。

    (视频编辑:杨书杰 文字编辑:温凤浩)

[央视]“蛟龙”号载人深潜海试队凯旋 李克强致电祝贺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国内矿产资源供不应求的矛盾日益凸显,大宗矿产对外依存度不断攀升,石油、铜、铁等对外依存度都超过了50%,为保障资源持续供给,目前,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找矿行动正在全面展开。

    本台记者 陈烨炜:我身后这个正在熊熊燃烧的火焰它所燃烧的气体就是从地底深处采集上来的页岩气,这里也有望成为我国首个向居民提供页岩气的矿井。

    四川省宜宾市珙县上罗镇镇党委书记 陈波:在我们农村还在普遍使用沼气、秸秆气的时候,我们上罗老百姓能够用上这个清洁、高效的页岩气,将对我们的生产生活产生极大的影响。

    新能源让上罗镇的老百姓盼着生活改变。这几天,国土资源部地质勘查司司长彭齐鸣也正忙着一项新工作:筹备我国新一轮页岩气探矿权招标。不同于以往的是,招标将欢迎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投标,允许民间资本平等进入油气勘探领域,这在我国还是第一次。

    国土资源部地质勘查司 司长 彭齐鸣:使有能力有愿望来投资的这个企业社会投资人都能够进入,这样就有市场的竞争有利于加快页岩气的开发进程。

    页岩气,是一种清洁、高效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存在于页岩层中,我国已探明的页岩气可采潜力达25万亿立方米,领先全球。然而,它的开采异常困难,只有美国、加拿大和中国在开采。
 

    按规划,到2020年,我国将实现页岩气产量600亿-1000亿立方米。

    国土资源部地质勘查司 司长 彭齐鸣:页岩气开发出来的话,会显著缓解我们国家油气资源严重不足的这种局面。

    油气资源的严重不足,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因素之一。找矿行动的不断突破,有望在不久的将来打破这种格局。

    这是科研人员正在我国南海探测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可燃冰,清洁无污染的新型能源,形似冰块,却含有大量甲烷等可燃气体。

    记者:这个能传多远啊,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高级工程师 柯胜边:这个振动是根据它能量的大小,传的距离也不一样的,像我们穿透地层有两三公里这样子吧。

    利用震动波在水下碰到不同的地层结构获得的反射数据,了解海底地层的内部结构,分析可燃冰储量。这样的工作,勘探人员们已经默默地进行了十几年。调查显示,南海可燃冰储量相当于600多亿吨原油,足够我国使用百年。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矿产所副所长 梁金强:量是巨大的,如果能对可燃冰尽早开发,对国家能源需求有很大帮助。

    十一五期间,我国每年探明的石油储量超过十亿吨,常规天然气产量翻了一番,产量进入世界前十。

    今年上半年,全国矿产勘察投入达到了580亿元,全国新增铁矿石储量达到18亿吨、新增煤炭资源储量超过600亿吨。不断增加的资源储备,将为目前乃至未来20年中国经济继续保持增长提供坚实的基础。(视频编辑:林楠 文字编辑:刘禛)


[新闻联播]【科学发展 成就辉煌】实施找矿战略突破资

    中国网络电视台消息(新闻联播):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今天在人民大会堂亲切会见了全国模范地质队——浙江省第七地质大队先进事迹报告团。他说,要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应对国际环境变化的需要,弘扬地质工作者牢记使命、献身事业的优良传统,大力实施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立足国内增强能源资源保障能力,更好地服务现代化建设。

    报告团成员向李克强介绍了第七地质大队建队50多年来坚持理想信念,通过不懈努力,开拓创新,取得丰硕的找矿成果。李克强说,地质大队几代员工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创造了不平凡的成绩。你们是全国地勘队伍的杰出典范,正因为有全国百万地质勘查工作者在深山老林、荒野大漠中默默奉献,我国地质勘查和能源资源事业才能取得今天的成就。

    李克强指出,矿产资源是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我国推进工业化、城镇化面临的最大瓶颈制约之一。当前,国际能源资源价格大幅波动,供求形势复杂多变,同时页岩气、油砂油等勘查开发取得突破,一些国家特别是大国调整能源战略和政策,努力提高能源供给的独立性。在这种情况下,维护我国能源资源安全,既要节流、又要开源,既要利用国际市场、更要挖掘国内潜力,地质勘查处于先行地位,立足国内实现找矿突破是国家行动,是扩内需调结构促发展的战略举措。只有增强国内资源保障能力,才能更好地掌握发展的主动权,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资源的需求。

    李克强说,找矿就是寻宝。我国地域辽阔、成矿地质条件优越,但地质勘查程度远低于发达国家和能源资源富有国家的水平,在西部不少地区还处在小比例尺概略调查阶段,东中部地区勘探深度大多在500米以浅,资源勘探大有潜力。找矿的关键在人,既要增加投入,创新体制机制,又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激励。他勉励七大队继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希望广大地质工作者学习先进,投身找矿突破主战场,应用先进技术,加大勘探力度,织密勘查网络,把埋在地下的宝藏更多地找出来。顺应国际非常规能源开发、海洋资源开发等趋势,拓展矿产勘查新空间。建立多元化投资平台,形成找矿合力。努力实现找矿突破行动目标,为国家振兴、民族复兴做贡献。李克强要求各级政府继续关心地勘人员的工作生活,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会见后,中宣部、国土资源部和浙江省委在人民大会堂联合举行了浙江省第七地质大队先进事迹报告会。报告团成员介绍了七大队一代代地质工作者凝心聚力推动共和国地质找矿事业发展的光辉历程。

    (视频编辑:金月展 文字编辑:安梦莹)

[央视]李克强在会见地质勘查先进集体时指出 大力实施

 

    中国网络电视台消息(新闻联播):今天,中国“蛟龙”号7000米级海试首次完成下潜,历经8个小时,蛟龙号在北京时间今天下午14点08分浮出水面,本次下潜深度达到6671米,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下潜深度的新记录。

 

    经过三天的等待,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区域海况终于较为平稳,现场指挥部决定进行首次下潜。北京时间今天早晨7点,“蛟龙”号接到下潜指令,三名试航员叶聪,杨波,崔维成进入潜水器,7点12分,“蛟龙”号被布放入水。7点22分开始注水下潜,9点40分,潜水器下潜,打破去年5000米级海试时创造的5188米纪录。10点左右,潜水器下潜深度超过6000米并继续下潜,最终下潜深度达到6671米。随后抛载压载铁,10点44分,蛟龙号开始上浮,14点08分,浮出水面,14点45分,潜航员顺利出舱。

    记者从中国蛟龙号7000米级海试现场指挥部了解到,蛟龙号将进行四到六次的下潜,今天第一次下潜试验的设想目标是达到去年5000米级海试时的整体技术状态,同时全面验证潜水器的功能和性能,检验潜水器经过技术改进后的状态,最终目标是突破7000米深度。(视频编辑:金月展 文字编辑:刘洁)

[央视]蛟龙号7000米级海试首战告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