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对最近5年的地质灾害做了统计,在西南山区、东南山区和北方山区95%以上都是小微型灾害体。灾害体体积量级变小,发生地质灾害的隐蔽性、随机性就更强,准确识别难度在量级上也就加大了。 第二是远程成灾模式。我们目前对隐患点的识别评估,基本上偏重于稳定和不稳定极限平衡的静......
村突发泥石流灾害,由于预判及时,受威胁的500余名村民得以安全转移,未造成人员伤亡。专家指出,这起地灾具有典型的链状特点,隐蔽性、随机性大,规模很小但破坏力极强,防范起来非常困难。近年来,在人类工程、气候变化、地震等诱发因素影响下,这类“链状”、“变异”的地质灾害正......
新理念,为绿色矿区建设提供了地质理论支撑。2011年以来,揭示了煤层与含油气层赋存特征,发现了煤油气耦合致灾机理,针对致灾地质因素的随机性变化特点,开辟了以防止煤层自燃为核心的矿井耦合地质灾害防控新途径。 王双明教授先后于1996年、2010年、2011年三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
雨等灾害性天气的频繁出现,以及人类工程活动的增加,地灾防治工作面临许多新的问题:一方面,突发性地灾“中心”由城镇向乡村转移,呈现随机性更大,隐蔽性更高和累计破坏性更强的特点;另一方面,“视线外”的高位远程滑坡—碎屑流—泥石流等“链状”地灾造成的群死群伤特大灾害日......
人们对地质、地貌等控制滑坡、崩塌、泥石流发生的区域地质环境条件并未了解清楚,具有隐蔽性,而降雨、降雪、地震、工程活动等复杂性、随机性又很高,这些因素叠加起来,准确进行预测的难度非常大。 尽管地质灾害的发生存在着不可抗拒的自然原因,但这并不......
洪涝等。中国恰恰位于它们的交会部位。 旱灾在中国历史上一直是严重的自然灾害。朱延华说,大自然的气候有随机性,但是地质条件相对固定。我国地质条件复杂,水资源分配不平衡,华北地区缺水情况比较严重。由于在华北地区做过调研工作,王秉忱形容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