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介绍了“海马”号海底实地作业现场,海洋六号船长介绍了海况并提出相关要求。 王研指出,广大地质队员们精诚团结、风雨同舟,克服了重重困难,但海洋地质调查工作任务繁重,下一阶段的工作艰巨,仍需攻坚克难。要继续发扬海洋六号“科学、责任、和谐、进取”的精神,稳扎稳打......
前结束康复训练,饱含对地质调查事业的深深热爱,毅然重返蓝天。海洋六号科考队员将地质工作者的豪情壮志转化为爱国爱党的自觉行动,克服重重困难,圆满完成了多项国家重点任务。 报告会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王研主持,中央第30督导组成员陈龙发出席报告会。西安......
……几年来,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海洋六号”科考船和远洋调查研究团队秉持“科学、责任、和谐、进取”的科考精神,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重重困难,不断开拓新领域,探寻深海大洋海底矿产资源,先后执行了10个航次的科学考察,总航程20万公里,历时近1000天,近600人次参加,谱写出......
改学地质,最终成为享誉世界的地质学家。1949年5月初,身在英国的李四光收到周恩来总理邀请其回国的函件后,随即开始办理归国手续,冲破重重阻碍回到祖国。 回国后,李四光将全部精力和心血投入到新中国的建设事业。1958年,李四光在临近古稀之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实现了他追寻......
“总结起来就是8个字:始于热爱,忠于责任!”作为青年村干部,王娟惠分享基层工作经验时说。 “远离祖国亲人,在惊涛骇浪中把向、在重重海冰中突围、在极夜酷寒中坚守,支撑我们的是专业素养,更是信仰的力量。”赵炎平说。 “帐篷为家,与风雪为伴,体现信仰的力量。”丁......
量”。如今,“梦想”号大洋钻探船这一国之重器正式入列,一方面彰显了我国在海洋科技领域的强大实力,凝聚着众多科研团队历时多年、克服重重困难团结协作、勇攀高峰,攻关多项原创性、引领性技术难题所付出的心血,承载着中华儿女建设海洋强国的梦想;另一方面打破了我国深海资源......
的航天探测器已在太空留下足迹,深潜器也一次次突破洋底极限深度。然而,比起“上天下海”,人类的“入地”之旅却由于地壳岩石阻隔而困难重重。地球深处到底什么样?一直吸引着科学家们孜孜不倦地探索。 20世纪70年代起,发达国家开始对地球深部展开探测,并将其视为前沿科技竞......
成果极大减轻了地质工作人员野外作业的艰辛,为“中国创造”汇聚了力量。 年少展现 学习禀赋 很多人问熊盛青,为什么他可以通过重重考验,被组织委以重任,成为当时“地矿”系统最为年轻的总工,并且不负众望,不断创新突破,取得诸多令人瞩目的成果。“对事业的无尽热爱......
状,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使吕庆田和他带领的研发团队担起了“十二五”国家863计划“深部矿产勘探技术”重大研发任务。 研发团队克服重重困难,先后突破了高精度微重力传感器技术、铯光泵磁力仪传感器技术、宽带感应式电磁传感器技术等10项关键核心技术,技术指标总体接近或局......
地质调查所历经多次迁移,从北京到南京,再到长沙、重庆,后重回南京。每一次迁移都是一次考验,但地质调查所的学者们始终坚守初心,克服重重困难,积极开展工作。他们的求真务实、坚韧不拔和无私奉献,成为地质调查所和中国科技工作者宝贵的精神财富。 今天,当我们站在兵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