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18日,我国研制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在圆满完成4个月的在轨测试后,正式交付使用。2017年6月16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彭承志等带领的团队宣布,利用“墨子号”在国际上率先成功实现了千公里级的星地双向量子纠缠分发,并于此基础上实现了空间尺度下......
计划重大项目,结合地质调查任务,“产学研军”结合,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牵头,成都理工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吉林大学等25家单位共计51个科研团队联合攻关、共同参与完成。成果的研发和应用,使我国航空地球物理勘查技术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航......
高原研究所丛志远、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侯通、南京大学惠鹤九、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李杰、北京大学刘娟、西北大学龙晓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倪怀玮、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苏本勋、上海大学汪福顺、南京大学王孝磊、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吴怀春、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
量子计算原型机:刷新光量子信息的技术水平和“量子计算优越性”的世界纪录 ▲“九章三号”光量子计算原型机(局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供图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所、国家并行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合作,成功构建了255个光子的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三......
巴尼亚、波黑、保加利亚、克罗地亚、捷克等17个中东欧国家的政府官员和卫生专家举行视频会议,分享抗疫信息,交流防控经验。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在《国家科学评论》上发表《致病性T细胞和炎性单核细胞引发炎症风暴导致重症新冠肺炎》。 3月14日 ......
也为适应复杂地质条件下地下目标体大深度、多参数、三维精细探测的需求,以物化探所为牵头单位,联合重庆地质仪器厂、成都理工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吉林大学,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调中心、南京地调中心,安徽省勘查技术院等单位,实施了《大深度三维电磁探测技术工程化开发》项目,旨......
标地质体的精细解释与推断提供更多的地球物理依据。 该项目由物化探所牵头组织实施,物化探所、重庆地质仪器厂、成都理工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吉林大学、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和南京地质调查中心、安徽省勘查技术院等单位共同承担。项目历经5年,攻克了一系列......
定2年完成的科学目标,标志着我国在量子通信领域的研究在国际上达到全面领先的优势地位。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科研人员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自旋磁共振实验室内忙碌(9月13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端 摄 这是南海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工程现场(7月9日摄)。由国土资源部中国......
学院地质研究所 7 徐义刚 50 岩石学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8 窦贤康 51 空间物理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武汉大学 9 潘永信 53 固体地球物理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10 戴民汉 52 海洋生物......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乔 杰 (女) 1964年01月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田志刚 1956年10月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王 锐 1963年05月 兰州大学 张英泽 1953年06月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工程管理学部(5人) 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