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化工区建设、柴达木盆地循环经济区建设和青东城市群规划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我局在青海组织开展的1:5万水文地质调查为当地政府应对气候变化、地下水资源短缺以及地下水污染、地下水位上升等问题提供了重要依据。在国家公益性工作带动下,地方政府积极跟进,投入大量资金开展后......
源于地球深部,地球深部过程控制了浅部运动与变化。例如,青藏高原是地球上最高、最大的高原,蕴含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又对亚洲乃至全球的气候、生态、环境有重大的影响。然而,造成这一切的根本原因却是印度-欧亚碰撞以来青藏高原壳幔各圈层物质和能量的调整和再分配,即印度-欧......
监督检查。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本级人民政府自然资源、发展改革等主管部门,根据本行政区域内地下水条件、气候状况和水资源储备需要,制定动用地下水储备预案并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 除特殊干旱年份以及发生重大突发事件外,不得动用地下水储备。......
原相得益彰,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百余名代表驻足观摩、深入交流。 生态优先,绿色勘查迈出新步伐 草原、湿地具有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等不可替代的生态功能,是我国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数据显示,我国草地绿地面积达28600多万公顷,约占陆域国土面积30%;......
小城镇协调发展以及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自然资源部门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结果,结合人口规模、气候分区、自然地理条件、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调整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用地规模和结构,让生产空间集约高效,让生活空间宜居适度,让生态空间山......
亿元。 森林覆盖率达25.09%,比2020年提高约2个百分点,我国成为全球增绿最多最快的国家;森林蓄积量达209.88亿立方米,提前实现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2030年目标。 珊瑚礁等典型海洋生态系统优良率提升至60%以上,红树林面积达46.5万亩,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红树林面积......
绿色版图持续扩大。全国林地、草地、湿地面积分别达到42.53亿亩、39.12亿亩、8.34亿亩。森林蓄积量达到209.88亿立方米,提前实现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2030年目标。 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全国累计完成整治超1000万亩 “十四五”以来,深化“多规合一”改革,国土......
森林覆盖率达25.09%,比2020年提高了约2个百分点,我国成为全球增绿最多最快的国家。森林蓄积量达到209.88亿立方米,我们提前实现了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2030年目标。首批设立的5个国家公园,涵盖了近30%的陆域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类。 第二,深化“多规合一”改革,......
3日三版原文 2024年度地质科技重要进展(10项)分别是: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大洋钻探船“梦想”号正式入列,揭示南极冰盖驱动全球气候重大转型的机制,科技创新引领我国锂稀土等战略新兴矿产取得找矿新突破,青藏高原中部非均匀地壳变形演化及其大型断裂带的控制作用,新构......
态系统状况以优良为主,海藻场、牡蛎礁、河口、海湾、海岛生态状况基本稳定。 《公报》分析了当前面临的海洋生态灾害和问题,受全球气候变化等因素影响,2024年我国沿海海平面较常年高96毫米,海岸侵蚀在局部区域较重,夏季近海表层水温较常年偏高1.2℃,处于有观测记录以来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