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在古生物相关研究领域的已有优势,鼓励中国科学家在地震、油气等研究领域申请国际地学计划项目。 三是组织召开国际地学计划年度学术会议,搭建国际地学合作交流新平台。将全委会年度工作会议打造成交流IGCP研究进展、研讨地球科学前沿问题、促进国际地学合作交流的平台,提高国......
提升到3.06,成为位居地学领域和岩土工程领域前列的精品期刊;二是每3年主办一次的世界滑坡论坛已成为国际地质灾害研究领域影响力最大的学术会议之一,为联合国、各国政府部门和科研机构人员提供了滑坡灾害防治交流的平台,加强了国际社会对滑坡灾害防灾减灾经验的共享;三是国际滑坡协......
结构合理、创新能力强、科研水平高的科技创新团队;注重对外开放交流,设置开放课题70项、研究经费370多万元,积极承办或参加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开展了极具社会影响力的“太平洋-广州”海洋科普课堂等科普活动,有条件地开放及共享大型仪器设备;购买近百件科研仪器设备和升级软件,......
2012年8月6日,第34届国际地质大会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会展中心隆重召开。作为全球地质学界最高规格的学术会议,在中国地质学会的组织下,来自中国的800多名地质学家参加了本次大会。时任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代表中国地质代表团在全体会议上作了题为《可持续发展中的中国地质学家......
矿物学等学科水平。 此外,本次SEG科学年会也云集了众多国内外矿床勘探学界的“大牛”专家。一位与会学生兴奋地向记者表示:“平常的学术会议,如果能邀请到这些人中的一位或几位参会已经很不容易了,这次是第一次见到这些国内外‘大牛’们聚得这么齐!”他开玩笑说,本次大会的“......
培训班,培训达600余人次,培训人员分别来自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60余个发展中国家。在岩溶研究方面,国际岩溶研究中心总共举办了国际学术会议11次、国际培训班8次,与9个国外机构签署了合作协议16份,与40余国家的600多科学家开展了培训与交流,在全球建立了39个岩溶碳循环监测站。......
董树文研究员成功当选国际地科联提名委员会理事。王猛工程师成功当选世界青年地球科学家(YES)联盟主席。三是200余名中国地质科学家参加学术会议并作会议口头报告,交流和学习国际地学最新进展。 中国地质代表团由来自国土资源部科技与国际合作司、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学会、......
新认识,有11项对已有理论、认识以及技术进行了大量新的补充和完善,多项成果或在国际地学顶级杂志发表论文,并被地学界引用;或促成国际学术会议的召开;或促进了国内外地质调查机构的进一步合作,整体提升了我国地质调查工作的国际影响力。 “南海北部陆坡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调查与......
一批优秀人才,打造人才高地。三是要加强国际合作交流,发挥重点实验室的整体优势,积极谋划并主导开展重大国际合作项目,主办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提高影响力和话语权。四是要积极申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重要科技计划项目,提升和彰显科技创新能力与水平。五是要构......
以“绿色开发、科学利用、创新发展”为主题的第十届全国采矿学术会议9月9日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召开。会议分别举办了“能源与矿业发展高层论坛”和“绿色安全智能采矿”、“矿业装备制造2025”、“‘一带一路’与矿业国际化”等分论坛。与会院士、专家学者和生产科研一线的工程技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