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精准预报的基础上,经过40多天的艰苦奋战,超额完成航次设计全部海洋调查及登陆考察任务。 这是我国自1990~1991年首次开展南极南大洋综合地质地球物理调查后,时隔26年开展的第二次南极海域综合地质地球物理综合科学考察。此次南极科学考察,创下了我国南极海域地质地球物理......
6年以来,先后组织实施完成了16个航次的中国大洋科学考察活动和4个航次的深海地质航次,并分别于1990-1991年和2016-2017年间两次开展南极南大洋科学考察航次任务。 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大洋协会办公室等有关部门负责人,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领导班子、副处级以上干部及科考队员家......
预报员。许淙曾多次赴南极科考,他告诉记者,“因为南极是一个冰雪高原,它产生的冷空气从上往下、从南向北、从高处往低处流动,一直流向南大洋沿海地区,与从低纬度、赤道涌来的暖湿空气在南极大陆沿海一带交汇,产生相当激烈的温压变化,我们叫做温带气旋。” 据介绍,这种西风......
获取了海底热流测量,填补了我国在南极海域海底地温梯度测量的空白,充实了全球南极热流测量基础数据库,为未来南极半岛海域的区域地质和南大洋环境研究及航海积累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四是调查显示,受季节性融冰及太阳辐射影响,调查区夏季海洋上层100~300米深度出现逆温层。......
调查局先后组织实施完成了16个航次的中国大洋科学考察活动和4个航次的深海地质航次,并分别于1990—1991年和2016—2017年间两次开展南极南大洋科学考察航次任务。“此次远洋科考对于我国参与国际海底资源开发、增强资源的战略储备和推进我国深海高新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何......
开发、增强资源的战略储备和推进我国深海高新技术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1986年以来,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先后组织实施完成了16个航次的中国大洋科学考察活动和4个航次的深海地质调查航次,并分别于1990-1991年和2016-2017年间两次开展南极南大洋科学考察航次任务。 ......
我国自主研发建造的综合地质地球物理调查船“海洋六号”于去年12月正式加入了科考队列,与“雪龙号”并肩作战。这是自1990年我国首次南极南大洋综合地质地球物理调查后,第二次南极海域综合地质地球物理科学考察。“海洋六号”本次创下多项第一,实现了我国首次在南极海域开展大范围......
地热探测、温盐深测量等,获取了一大批南极半岛海域的地质地球物理调查数据。同时,基于海陆结合的科考方法,开展登陆考察,全面了解南极南大洋地质情况,为研究全球气候变化对南极的影响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此次考察还开展了多项具有开创性的调查工作,收获了一批高精度的、丰富......
国大洋科学考察航次。15年间,组织“海洋四号”科学考察船在太平洋开展了10个航次的科学考察,并在1990年至1991年间执行了1个航次的南极南大洋科学考察,并率先在远洋科考航次中实施了临时党委领导下的首席科学家负责制。2009年,新一代科学考察船“海洋六号”入列,经过国内试航和磨......
大学、新华社广东分社、中国国土资源报社等单位共72人。整个航次计划时间约4个月。 据悉,这是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第二次组织调查船执行南极科学考察任务。此前,该局“海洋四号”船作为中国第七次南极科学考察队的成员之一,于1990~1991年间开展了南极南大洋科学考察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