崂山实验室、同济大学、中山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等相关科研院所的20余位专家代表,围绕海洋区域地质调查主要进展及成果、东亚大陆边缘重大基础地质问题研究进展、海洋地质调查与矿产资源、海洋地质调查新技术新方法作报告,为海洋区域地质调查工作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
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科学认识。比如:创新提出的“东亚洋—陆汇聚带多圈层作用”和“南海弧后扩张与左旋剪切”理论模式,重塑了东亚大陆边缘构造格局;建立了中国边缘海构造单元划分新方案,统一了中国海域中—新生代地层格架,完善了中国海域地貌分类体系。这些新认识推动了西太......
开展冰川、天文、测绘等学科观测与考察任务。 有关负责人称,目前,世界上共有27个国家在南极建立了52个科学考察站,多数站建在南极边缘地区,只有美国、俄罗斯、日本、法国、意大利和德国这6个国家在南极内陆地区建立了内陆科学考察站。冰穹A地区,除了中国科考队员两次登顶以......
重点项目287个,中央投资320亿元。三大标志性战役全面展开,东部绿进沙退态势持续提升,中部联防联治格局基本形成,西部环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锁边绿色防护带初步形成。 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加快转型升级,有力促进数字经济发展 深入推进实景三维中国建设,强化测绘地理信息公......
评。 非洲有38个国家临海,海洋领域合作空间广阔,中非海洋科技合作亮点纷呈—— 中肯双方联合科考团队成员 近年来,以大陆边缘地质构造与资源环境效应合作研究为契机,双方开展了深入合作,助力共建“一带一路”。2012年8月,中非第一个联合海洋航次“中国—尼日利亚......
地震联合目标探测、海底微地貌和热流探测、海底原位孔隙水取样等关键技术,系统总结了天然气水合物控制因素与成藏模式,创建了准被动大陆边缘天然气水合物复式成藏理论。在综合研究成果的支撑下,发现了大量的天然气水合物赋存的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及生物等异常标志,圈定了......
岩、蛇纹岩共同组成,与上覆志留系河流三角洲相沉积之间为不整合接触。提出泥盆纪一三叠纪秦祁昆结合部火山-岩浆-沉积作用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是特提斯洋向北持续发生俯冲-增生造山作用的结果 (图1)。 (1)在苏鲁超高压变质带北端威海地区识别出古元古代的超高温泥质麻粒岩。由泥......
物理综合探测和研究,在陆内成矿系统的三维结构、深部找矿思路和找矿发现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以往认为,成矿作用大都发生在板块边缘,与板块边缘造山密不可分,如洋—陆俯冲造山、陆—陆碰撞造山,而对于大陆板块内部的成矿作用及深部动力学机制却鲜有了解。”吕庆田和他的......
化保护修复。 ——新一代信息技术为自然资源数字化治理提供新机遇。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融合创新,迭代周期加速缩短,云计算、边缘计算、超级计算多元发展,人工智能突飞猛进,为自然资源数字化治理注入了新动能,驱动自然资源业务数字化转型,促进“空天地海网”一体化感......
准等成果应用情况,强调了国际计划中标准工作的重要性;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与波兰什切青大学、德国亥姆霍兹学会吉斯达赫研究所联合开展的边缘海项目的汇报引起与会专家广泛关注,该项研究对环境和气候变化具有突出意义,是DDE计划应用的重要方向。 11月8日,严光生作为DDE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