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钻孔施工,按照惯例,钻孔深度达到地下三四百米时还没有见矿就会放弃了,然而,当唐菊兴到现场看了岩芯,并认真研究分析后,他提出,角岩型矿体下面肯定有矽卡岩型和斑岩型矿体,于是果断决定继续施工。在钻孔深度达到500米时,终于发现厚度达到200多米的铜矿体,世界级大矿甲......
术,并制订了相应的天然气水合物调查技术标准和评价规范。“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床成矿理论创新与找矿重大突破”首次提出了“斑岩-矽卡岩-角岩型”矿床成矿系统的新认识,建立了推-滑覆构造体系构造控岩控矿模式,创新性提出了西藏斑岩铜矿床存在铜、钼矿分离,发育岩浆-热液过渡和......
处见到一层厚9.63米的角砾岩;848.5米开始见到30.5米厚的花岗闪长斑岩。从879米到1774.95米,又是志留纪千枚状粉砂质页岩、粉砂质页岩、角岩,其中在1415.16米、1496.18米处分别见到厚18.64米和7.62米的角砾岩。1774.95米以下见到正长花岗岩,直至2436.5米仍未穿透。 南岭科学钻......
系研发、找矿突破的有机衔接:发现了矿区具有多个隐伏斑岩成矿中心,建立了“多中心复合成矿”理论模型,发现了甲玛矿区由斑岩—矽卡岩—角岩和独立金矿体四种矿体类型组成(四位一体)。基于新的“四位一体”勘查模型,集成创新“岩石—土壤地球化学、遥感高光谱和高精度地球物理......
得了一个又一个重大找矿成果,创新性地构建和提出了适用的找矿模型和找矿理论:查明了矽卡岩型富铜矿体定位构造特征,创立了斑岩-矽卡岩-角岩铜矿-独立金矿“四位一体”矿床成矿模式与勘查模型,提出了甲玛斑岩成矿系统多中心复合成矿作用模型。 唐菊兴带领团队主持或主要参与......
底斯成矿带存在大洋俯冲型铜金矿成矿作用,青藏班—怒、冈底斯成矿带斑岩—存在浅成低温热液成矿作用等认识,完善青藏高原“斑岩+矽卡岩+角岩+推滑覆构造控岩控矿模式”研究。在科技创新中,继续保持科研与生产相结合、科研服务找矿实践的良好作风,在为国家找矿战略服务的同时,为......
产勘查开发局第六地质大队和第一地质大队、西藏华泰龙矿业开发有限公司等生产单位密切合作。在资源所唐菊兴研究员提出的 “斑岩+矽卡岩+角岩+推滑覆构造控岩控矿模式”的基础上,指导了甲玛铜多金属矿床深部厚大矽卡岩型钼(铜)矿体和深部斑岩型钼(铜)矿体的重大发现。此外,在......
明了雄梅铜矿地表出露的矿体规模、展布范围、矿化类型及不同矿化体之间的关系。矿区铜矿化由含矿花岗闪长斑岩、孔雀石化次生石英岩及含矿角岩化砂板岩三部分组成,含矿石英岩具粒状变晶结构,孔雀石呈他形充填在石英晶隙之间,构成富铜矿体。为更好地了解矿体向深部的延伸情况,近......
梅铜矿地表出露的矿体规模、展布范围、矿化类型及其不同矿化体之间的关系。发现矿区铜矿化由含矿花岗闪长斑岩、孔雀石化次生石英岩及含矿角岩化砂板岩三部分组成,整个矿化体展布范围大约为1000m×800m。含矿岩体岩性为花岗闪长斑岩,锆石U-Pb年龄为106.4Ma,具明显的孔雀石化。矿区......
观点,认为矿床为岩浆热液型,属于斑岩—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床。 在认识创新的基础上,唐菊兴提出了甲玛铜多金属矿床“斑岩+矽卡岩+角岩+推滑覆构造控岩控矿模式”。以此为指导,中国黄金集团在深部发现了最厚达328.98米的矽卡岩型钼(铜)矿体,并发现深部斑岩型钼(铜)矿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