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利用化学物质合成了4条人工设计的酿酒酵母染色体,标志着人类向“再造生命”又迈进一大步。该研究利用小分子核苷酸精准合成了活体真核染色体,首次实现人工基因组合成序列与设计序列的完全匹配,得到的酵母基因组具备完整的生命活性。该研究结果2017年3月10日在《科学》发表......
呈现阶段性波动变化,时间上与早期后生动物的阶段性辐射和灭绝事件高度吻合。 论文作者提出埃迪卡拉纪以来海洋氮储库的增加,为浮游真核藻类的繁盛提供物质条件,生物链与生态系统的变革最终导致海洋环境的进一步氧化,为后生动物的起源和快速演化奠定了基础。同时,受氮等营养......
分别与生物的阶段性辐射和灭绝事件在时间上也高度吻合(图1)。结合前人研究结果,论文作者提出埃迪卡拉纪以来海洋氮储库的增加,为浮游真核藻类的繁盛提供物质条件,生物链与生态系统的变革最终导致海洋环境的进一步氧化,为后生动物的起源和快速演化奠定了基础。同时,受氮等营养......
组在《自然—地球科学》(Nature Geoscience) 发表论文,首次报道了距今约15.7亿年前地球发生的一次氧化事件,恰好对应最早的大型多细胞真核生物出现的时间。这一重要发现彻底推翻“距今18~8亿年的时期地球表面持续低氧”的传统认识,再次肯定了氧气在早期真核生物演化中的重要作......
中最古老的细胞核结构。相关成果已于近日发表在地质学知名期刊《前寒武纪研究》上。 地球上所有的复杂高等生命,包括人类在内,都由真核细胞组成。与没有复杂结构的原核细胞相比,真核细胞最明显的区别是具有细胞核等细胞器。在细胞学层面研究化石的生物结构,一直是古生物学家......
大小可与高于庄组化石群相比的大型多细胞生物化石产自距今6亿年前后的埃迪卡拉纪地层中,而距今15亿年前后的“中元古代”地层中发现的真核生物,尤其是多细胞真核生物的化石甚少,因此许多人认为“中元古代”是以低氧或还原环境、原核微生物为主,进化停滞或极缓慢的“无聊的10亿......
究员带领前寒武纪研究团队,在华北燕山地区高于庄组中首次发现大量分米级的碳质宏观化石,研究确证它们是迄今发现的最大的前寒武纪多细胞真核生物化石,大约距今15.6亿年,把多细胞生物在地球上出现的时间从多数人认为的距今6.35亿年往前提前了近10亿年。这一发现是地球早期生命演......
...
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朱士兴研究员及其研究团队,在国际著名刊物《自然通讯》发表了题为《华北15.6亿年前高于庄组分米级的多细胞真核生物》的论文。该论文成果将多细胞生物在地球上出现的时间从距今6. 35亿年前提前到了距今15.6亿年前。 据了解,该化石标本是迄今为止证......
具刺疑源类的生物地层学意义,明确表明大型具刺疑源类化石是埃迪卡拉纪界线层型(GSSP/金钉子)建立中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此外,该项成果对于了解埃迪卡拉纪地球生物圈面貌及生态系统、提高真核生物的早期演化研究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刘鹏举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