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评选出2项优秀成果、5个优秀站、5位优秀站长、10位优秀观测工作者。中国科学院、北京林业大学3名专家学者聚焦野外观测前沿技术及观测数据成果应用作学术报告。各野外观测站站长围绕基础设施、经费保障、人员配置及成果产出等方面总结“十四五”期间取得的成果。 参观科普馆......
始终保持国际领先。稀土的开采和先进的提取技术让中国成为全球稀土生产的头号大国。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发布的2024年全球稀土资源储量数据显示,全球稀土资源储量9000万吨。中国稀土储量保持在4400万吨(稀土氧化物),占全球总储量的40%。从全球产量来看,2024年全球稀土产量为......
好的取样布上。一旁席地而坐的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工作人员刘昱恒,仔细揉捏着这管土壤样本,观察其特征,并将相关数据记录在表中。 完成初步鉴定后,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工作人员李龙雪小心翼翼地将样本分装进特制的样品袋,并用防......
”项目,他带领团队开展“全国地球化学基准值建立与综合研究”,着手绘制81项指标(含76个化学元素)的地球化学基准图。 “从采样到数据分析都要做到精准,投入这么多人力、物力、财力,每一步都要经过科学验证。”王学求说。 填图的第一步是在中国大地上打网格。地球化学......
去的5年间,王学求及其团队在云南红河地区先后开展了约1万平方千米异常核心区的1∶25万比例尺地球化学调查。其中,采样是进行化学分析与数据收集最基础且最直接的环节。 在云南红河地区某采样点现场,两位采样师傅相对而立,共同手握一根细长的管状工具——“赣南钻”,他们默......
构建起完整统一的自然体系框架。然而,相较于元素周期表所展现的理论秩序,人类对元素在地球的分布与循环认知有限。国际社会急需权威观测数据,以破解全球资源利用、生态保护等可持续发展难题,为环境治理与资源规划提供科学支撑。 2016年,依托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
球化学》一书也被美国著名地球化学家赵畯田(T. T. Chao)称作“一部划时代的巨著”。 生死罗布泊 新疆罗布泊,是填图时最难获取数据的一块地区,也是地质人“出野外”试炼中的终极难关之一,即使放在今天通铁路、通信号的情况下,依然如此。 那时进入罗布泊,没有网络......
已于山间、丛林、河谷中穿行,探索着每一寸土地。 在裹挟着白色稀土矿的样本被运回实验室后,12000件岩石样品、6800个水系沉积物点位数据汇集而成的滇南地区醒目的红色色斑,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基准图再次镌刻下崭新的坐标。 2024年,云南红河地区超大规模离子吸附型稀土矿......
区自然资源厅、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调中心历时9年,完成南疆近21万平方公里土壤地球化学调查,首次全面摸清了南疆土壤的54种元素和指标数据,发现一条沿天山南麓横跨千公里的“硒腰带”,划定优质耕地90.81万亩,为推进南疆耕地保护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发展特色农业、健康食品产业......
年,罗金文负责全区农村信用信息管理平台建设工作,未开展平台建设需求调研即与企业签订建设合同,后续调研发现平台建设可操作性低、相关数据无法共享等问题后,未及时调整平台建设方案,应付式推进平台建设。为急于完成任务,明知平台不符合验收条件、无法实现预期功能,仍组织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