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34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080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1. 以会为桥 共谋地球深部探测新方向——地球深部探测与应用国际学术研讨会(DEEP-2024)侧记

    的诸多成果,受到了来自全世界地学研究机构的关注。   曾几何时,“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是人类探索自然的梦想。如今,人类的航天探测器已在太空留下足迹,深潜器也一次次突破洋底极限深度。然而,比起“上天下海”,人类的“入地”之旅却由于地壳岩石阻隔而困难重重。地球深处......

    https://www.cgs.gov.cn/xwl/ddyw/202411/t20241111_775736.html    发布时间:2024.11.11 16:01:00
  2. 我国首次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开采入选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

    理解物质的构成和强相互作用的本质。中国团队对这一发现功不可没。这一最新发现来自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HC)上的底夸克探测器(LHCb)合作组。据介绍,这种双粲重子含有两个质量较大的粲夸克和一个上夸克,质量约3621兆电子伏,几乎是质子质量的4倍,理论预期其内部......

    https://www.cgs.gov.cn/xwl/ddyw/201801/t20180102_448474.html    发布时间:2018.01.02 09:02:00
  3. 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 习近平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致电祝贺

      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   习近平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致电祝贺   韩正在北京观看着陆情况   新华社北京5月15日电 5月15日7时18分,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取得成功。中共......

    https://www.cgs.gov.cn/xwl/zfw/202105/t20210517_670775.html    发布时间:2021.05.17 09:32:00
  4. “我国率先实现水平井钻采深海可燃冰”入选两院院士评选2020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

    了强烈反响,使公众进一步了解国内外科技发展的动态,对普及科学技术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2020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分别是嫦娥五号探测器完成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科学研究启动;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发射成功,北斗全球系统星座部署完成;深潜再传捷报,我国......

    https://www.cgs.gov.cn/xwl/ddyw/202101/t20210120_662273.html    发布时间:2021.01.20 16:36:00
  5. 开局“十四五” 开启新征程——从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谋划“十四五”开局起步

    近平总书记专门致电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祝贺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会议召开期间,携带约2公斤月壤的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归来,引起了与会人员的关注和热议。   “科技自立自强是促进发展大局的根本支撑,这一条我们体会至为深刻。”一位来自科技部门的参......

    https://www.cgs.gov.cn/xwl/zfw/202012/t20201221_660697.html    发布时间:2020.12.21 10:55:00
  6. 月球取土,地质科技来帮忙

    全转移至返回器中。这是嫦娥五号首次月球“挖土”并“打包”带回地球,它的一系列操作中也有行星地质学家的智慧与汗水——   嫦娥五号探测器实施动力下降并成功着陆,将在预选区域开展月面采样工作 图片来源:国家航天局   肖龙(右)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工作现场   此次嫦......

    https://www.cgs.gov.cn/xwl/kxjs/202012/t20201208_659999.html    发布时间:2020.12.08 15:37:00
  7. 院士赵文津详解:火星地质调查六大科学热点

      7月23日12时41分,我国在海南岛东北海岸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迈出了我国行星探测第一步。   那么,地质学家对我国即将开启的火星探测有着怎样的期待?记者采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地质科学院赵文津研究员及......

    https://www.cgs.gov.cn/xwl/kxjs/202007/t20200728_643642.html    发布时间:2020.07.28 09:42:00
  8. 罗平生物群记录2.44亿年前海洋生物复苏的“地质史书”

    状,尾巴也变得像鱼尾巴一样。鱼龙的大眼睛使它可以在光线昏暗的夜间或深海里追捕猎物。   东方恐头龙有着超乎寻常的脖子,像带着一个探测器在大海里寻找着可口的食物。张氏幻龙体型巨大,身长可达7米,是当时罗平海洋里当之无愧的霸主。云贵中华龙龟憨态可掬地在海里游泳,有时则......

    https://www.cgs.gov.cn/xwl/kxjs/202006/t20200630_641742.html    发布时间:2020.06.30 10:02:00
  9. 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二〇一九年新年贺词

    袖子干出来的,是新时代奋斗者挥洒汗水拼出来的。   这一年,中国制造、中国创造、中国建造共同发力,继续改变着中国的面貌。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发射,第二艘航母出海试航,国产大型水陆两栖飞机水上首飞,北斗导航向全球组网迈出坚实一步。在此,我要向每一位科学家、每一位工程师......

    https://www.cgs.gov.cn/xwl/zfw/201901/t20190102_474165.html    发布时间:2018.12.31 12:23:00
  10. 人民日报:松科二井,“入地”七千米

    方法体系,提升了我国地球深部探测的能力和影响力。   岩心是认识地球最有价值的资料,比黄金还珍贵   “上天难入地更难”。人类航天探测器在太空留下足迹,深海潜水器突破洋底极限深度,然而,相比“上天下海”,由于地壳岩石重重阻隔,人类对地下世界知之甚少。   大陆科学钻......

    https://www.cgs.gov.cn/xwl/ddyw/201806/t20180629_462503.html    发布时间:2018.06.29 14:24:00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