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请教,把新技术新模型用到自己的项目中。” 如今,模型已粗具雏形,而他,却英魂远逝。 奉献合作,顾大局慷慨一生 李祥龙出生在一个地质世家,从小是在地质大院听着《勘探队之歌》长大的。他的外公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代地质工作者。他的外婆也是地质队职工。小时候......
副、二副、三副每天六班倒,三人覆盖全天24小时。 谈到家里人,孟祥杰坦言“很亏欠”。他房间的桌上,摆着一张全家福,夫妻俩抱着刚出生的孩子。船上网络带宽有限,他基本只能通过文字和家人联系。 但广袤的大海也会给人以慰藉。“日出日落、粉红色的天空、完整的彩虹,成......
探测研究与地下资源的关系作一些探讨。 莫宣学院士简介:莫宣学,岩石学家,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1938年12月出生,1960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1981年~1983年美国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及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访问学者。曾任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校长......
但总体上是他所成长的时代和地域的一个缩影。我们今天看来可能会认为罕见的,恰恰是那个时代背景下人们生活的常态。 1963年,熊盛青出生于湖南省益阳市桃江县的农村。他还不满五岁便上小学,由于年龄小,家人并未抱什么期待。没想到从入学起,熊盛青就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成......
谢桂青(左)在野外勘查 1975年出生的谢桂青,1994年考入长春地质学院,从大学学习地质学专业,在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攻读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专业研究生,直到2003年博士毕业进入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工作,地质似乎是他命中注定的一份事业。 脚踏实......
国地质调查事业的重要奠基人之一——丁文江先生,正如他的好友傅斯年在他去世后所说的那样:“天下你我应识君”。 丁文江先生1887年出生于江苏泰兴,先后留学日本、英国,归国后在北洋政府农商部任职。在他的大力倡导下,创办了地质调查所,为我国的地质调查事业培养了第一批......
特别尖端,总是坐办公室的特别多。看来张老师这么一介绍,我们的地质学家非常辛苦,还是要一步步走出来的。[15:56] [张洪涛]:我本人出生在上海,从来没见过大山,从来没有搞过高山峻岭那么艰苦的条件。后来从事地质工作之后,感觉到当一个地质队员特别不容易,除了身体不适应之......
每一个地热井都像我的孩子” “从最开始成立地热中心到现在,这么多年我们打的每一口地热井都像是我的孩子。从孕育到出生,从地质调查到成功出水,我都在野外经历了每一口井诞生的全过程。”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地热勘查开发研究中心主任杜建国说。  ......
CI和EI66篇、CSCD103篇,SCI他引1102次;获发明专利4项;培养研究生156名。 殷跃平 中国工程院院士 殷跃平,汉族,1960年7月生,出生地贵州独山,籍贯四川自贡,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博士,正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2018年11月至今,任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自然资源部......
央一声令下,八方驰援,众志成城,展开一场气壮山河的疫情防控阻击战,构筑起疫情防控的坚固防线。不惜一切代价,不放弃任何一线希望,从出生仅30多个小时的婴儿到100多岁的老人,每一个人的生命和尊严都得到悉心呵护。在凶险异常的病毒面前,在生与死的考验中,党同人民始终心连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