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8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2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1. 贵州遵义安页1井实现油气调查重大突破之科技创新支撑

    地质构造调查,从富硅富有机质泥页岩厚度、有机质丰度、热演化程度、埋深、构造稳定性等关键参数入手,对页岩气成藏条件进行了综合对比,他们提出了注重沉积与构造保存的选区评价思路,评价出武隆、道真、安场、桑柘坪、濯河坝、龚滩等一批残留型向斜有利目标区。  其中,安场向斜构造......

    https://www.cgs.gov.cn/xwl/ddyw/201607/t20160722_344197.html    发布时间:2016.07.11 14:11:31
  2. 解译“中国天眼”的地质密码

    过程中需要切凸补凹,形成均匀性很差的球冠状边坡。而这种边坡具有越向底部,应力越集中的特点,采用传统的平面分析方法就不行了,因此,他们提出了基于仓储理论等的三维评价方法,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FAST观测台址的工程地质勘察评价,也探索出了一套新方法。在此之前,我国对平缓......

    https://www.cgs.gov.cn/xwl/ddyw/201709/t20170926_440447.html    发布时间:2017.09.26 08:38:00
  3. 滨海湿地领域研究迈向新征程

    修复芦苇和翅碱蓬湿地3万亩,给当地的旅游产业、芦苇造纸产业带来巨大的经济价值。以辽河三角洲芦苇造纸的湿地生态系统智慧管理为案例,他们提出了“开发性保护”的新理念和湿地植被芦苇纤维生长新技术,通过湿地植物资源开发,带动当地就业与工业经济发展,支撑服务全国正在开展的“退耕......

    https://www.cgs.gov.cn/xwl/cgkx/201901/t20190107_474350.html    发布时间:2019.01.07 10:28:00
  4. 叠溪,挺住!——从茂县特大山体垮塌看高山等地形复杂区域灾害预警的艰巨性

    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专家许强教授和裴向军教授现场答疑。他们在汶川特大地震后多次到阿坝州研究地质情况。对此次滑坡是否与地震有关联,他们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地震造成的地表结构疏松,往往是造成滑坡的主要潜在因素。   裴向军说,目前已证实,滑坡所处的叠溪镇松坪沟就是1933年叠......

    https://www.cgs.gov.cn/xwl/ddyw/201706/t20170627_433460.html    发布时间:2017.06.27 09:47:00
  5. 中法南海地学合作稳步推进

    学合作的5年间,双方互派青年科技人员参与项目工作,培养人才,推动项目进展,于2016年5月召开项目工作会议,交流了合作成果。会议期间,他们提出了第二阶段工作计划,将围绕南海边缘海的形成机制与动力学特征、深部岩石圈拉伸动力、南海边缘海成因模式等科学问题做进一步研究。数十名项......

    https://www.cgs.gov.cn/xwl/gjhz/201607/t20160702_336808.html    发布时间:2016.06.29 11:26:13
  6. 服务找矿:地质资料的“多米诺骨牌”效应

    容很实”,“会议发布的新的产品非常喜欢”,“地质资料馆藏机构这种主动服务令人称赞”……  当然,提升的空间没有止境。这次会议又对他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整合形成可满足不同需求的系列化、集群化的地质资料信息产品,同时要全面开展包括固体矿产和油气在内的钻孔数据库建设工作......

    https://www.cgs.gov.cn/xwl/ddyw/201603/t20160309_282754.html    发布时间:2013.08.01 15:29:00
  7. 地质科研人员治理“尘暴”植碱蓬代替种树

    盐碱湖、农耕地、沙地、丘陵等4种不同地表类型中,分布最小的干涸盐碱湖,无论是粉尘量还是盐碱量,对北京的尘暴影响都是最大的。据此,他们提出了治理京津尘暴必须首先治理干涸盐湖的理念,同时提出“治理干涸盐湖要种植先锋植物群(碱蓬),而不是种树”的治理尘暴对策。研究团队还在当......

    https://www.cgs.gov.cn/xwl/ddyw/201603/t20160309_278815.html    发布时间:2011.10.12 13:28:30
  8. 青藏高原东部发现两条中下地壳物质流

    带、鲜水河断裂带向东延伸,在四川盆地西缘转向南,最后通过小江断裂和红河断裂之间的川滇菱形块体。结合地面地质构造以及GPS观测成果,他们提出了该区岩石圈“双地壳流+边界剪切”变形的新模式。该模型认为,青藏高原深部以两个中下地壳弱物质流的快速塑性变形为主,上地壳则以南北两个......

    https://www.cgs.gov.cn/xwl/ddyw/201603/t20160309_276686.html    发布时间:2010.04.27 14: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