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改革探索 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是地质工作的先行,是地质科技创新的源泉。 1910年,我国第一幅地质图《直隶地质图》的发表,拉开了中国区域地质调查事业百年发展的序幕。历经一个多世纪,在几代区调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不仅形成了全国宏观地质构造格架认识......
陕西省国土资源厅、陕西省地质调查院日前在西安联合发布了由陕西省地质调查院主持编纂的新一代《中国区域地质志·陕西志》和首部《陕西省矿产志普及本》。 《中国区域地质志·陕西志》编撰工作于2008年启动,历时4年编撰完成,共11篇63章,约219万字,另附6幅系列地质图件,包......
坦荡肥沃的平原。这样一个幅员辽阔、地形复杂的国土,似是一个构造精密的人体,需要我们一点点去探索,一步步去摸清。 何其幸哉!在中国区域地质志项目组的努力之下,我们慢慢摸清了祖国母亲的脉络。福建、海南、湖南、河北、宁夏、贵州、江西、陕西、辽宁、天津10个省(区、市)正......
12月11日,中国区域地质志成果发布会暨区域地质与成矿背景研讨会在京召开。第一批完成的福建等10个省(市)的区域地质志书和图件(含数据库)正式出版发布,标志着继上世纪80~90年代我国出版第一代区域地质志后,新一代区域地质志问世。 项目负责人李廷栋院士介绍,新一代区域......
供最基础的地质资料。通过在“彩虹-4”无人机上搭载航磁标量、航磁矢量、航空重力测量系统,可以获得更多的地球物理场信息。同时开展无人机平台的航磁矢量测量能够为快速建立中国区域正常地磁场模式提供基础性数据,对地震预测、国防工业、地磁导航和基础性科学研究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这是中国人自己编制的首张地质图。1911年《地学杂志》又发表了邝荣光编制的《真隶矿产图》。这3张地质、矿产图的编制和出版,标志着中国区域地质、矿产综合研究和地质测图及地质制图工作的开端。 ▲直隶地质图(邝荣光) 在我国地质事业开展的早期阶段,地质先辈们......
“中国区域年代地层年代表的102个阶中,已有59个阶得到了较深入的研究;10个全球层型剖面和点位(金钉子)被确立在中国,使我国成为拥有‘金钉子’最多的国家,有力提高了我国地层学研究的国际地位。” 国土资源部副部长汪民在11月5日召开的第四届全国地层工作会议上透露。 此外......
2010年5月14日-5月18日,中国区域地质志编图与空间数据库专题第二次工作会议在湖南省长沙市顺利召开。中国区域地质志项目负责人李廷栋院士、副负责人丁孝忠研究员、专题负责人范本贤研究员和湖南省地调院刘耀荣院长出席了会议。中国区域地质志项目第一、二批......
队伍关系,不断提高地质调查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会上表彰了2022年度优秀省级地质调查院和省级地质环境监测总站,表扬了《中国区域地质志》《中国矿产地质志》优秀省级编纂组以及地质云优秀省级公益性节点。 会议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召开。中组部、财政部、自然资......
重大突破。 新一轮省级区域地质志编撰完成 由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研究所李廷栋院士和丁孝忠研究员组织实施的新一轮《中国区域地质志》编制工作,全面、系统总结了我国近30多年来海量区域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地质等调查新成果和新资料。该书有三大亮点: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