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寒武系底部有口无肛的微型后口动物;中国许昌发现晚更新世古老型人类头骨;地质微生物记录海洋和陆地的极端环境事件;1.3亿年前早期鸟类化石揭示尾骨与尾羽独立演化;解密最古老树木的生长模式;缅甸琥珀中隐翅虫化石揭示白垩纪蘑菇多样性及最早的社会性寄生;晚二叠世木材蛀孔展示......
滋市人民政府的邀请,德国法兰克福森根堡(Senckenberg)自然博物馆和世界著名麦瑟尔化石产地古生物部主任夏尔(Stephan Schaal)博士,鸟类化石专家麦尔(Gerald Mayr)博士等一行5人,参加由武汉中心汪啸风研究员发起组织的联合考察组,对松滋古生物化石特异埋藏群开展为期12天的系统......
《龙卷风》、《后天》等电影把科学家对大自然的认识搬上了银幕,创新了地质文化的表现形式。国家地质公园、世界地质公园成批涌现,中国古鸟类化石作为“文化使者”赴国外成功展出,证明了地学文化的深刻内涵与广阔发展空间。诸如此类,一方面说明,地质文化不是空洞的、抽象的、玄妙的......
西部热河生物群中华龙鸟、孔子鸟、原始祖鸟、尾羽鸟、中华神州鸟、东方吉祥鸟、华美金凤鸟等介于恐龙与鸟类过渡型生物、长羽毛恐龙以及初鸟类化石的科学发现,进一步证实鸟类是由恐龙演化而来的观点。这些珍稀化石的发现,倍受世界地学界广泛关注,被誉为20世纪末最重要的科学发现之一......
外有重要影响的成果。 基础地学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我国鸟类起源和早期演化研究再获突破,发现的玉门甘肃鸟是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今鸟类化石;在内蒙古首次发现与恐龙同时代的獭形狸尾兽化石(新属、新种),两项成果分别在《Science》上发表。关岭生物群研究继续深化,为创新海生......
基础地学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 我国鸟类起源和早期演化研究再获突破,发现的玉门甘肃鸟是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今鸟类化石;在内蒙古首次发现与恐龙同时代的獭形狸尾兽化石(新属、新种),两项成果分别在《 Science 》上发表。关岭生物群研究继续深化,为创新海......
虫、鱼、蜘蛛、两栖、爬行、鸟及哺乳动物。昆虫化石翅脉清晰,保存完整,有的还保留绚丽的色彩,已研究鉴定的有11目46科100属182种。山旺鸟类化石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完整鸟化石最丰富的产地。三角原古鹿化石和东方祖熊化石是世界上中新世该化石保存最完整的标本。植物化石有苔藓、蕨类......
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现任该所所长。 主要从事古鸟类研究。研究发表了20多种早白垩世发现的新的鸟类化石,在早期鸟类的系统发育和分类、分异辐射、飞行演化、功能形态、胚胎发育、繁殖行为和生态习性等方面取得了若干发现和成果,有力推动了我......
长尾巴和鸟类一样发达的前肢等镶嵌特征,代表了恐龙向鸟类演化过程中的过度类型,对研究鸟类起源与演化具有重要意义。由于早期发现的热河鸟类化石材料有限,而且不同的研究者同时研究不同的标本,未能进行全面的对比研究,导致部分属种的有效性一直存在争议。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
尔市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简称莫旗)新发现了一处热河生物群化石集中产地,相继报道了蝾螈、青蛙和蜘蛛化石的新属种,但迄今没有关于鸟类化石的研究报道。同为热河生物群化石集中产地,冀北-辽西地区产出的热河生物群鸟类化石数量众多、种类丰富,研究程度相对较高,对早期鸟类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