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5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1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相关搜索

检索范围:
  1. 地质科技创新进入“高铁”时代

    取得系列成果。对中国大陆显生宙大型变形构造和变形系统进行了划分,对中国大陆显生宙不同地质时期的地球动力学环境进行了重建;首次提出高喜马拉雅热碰撞造山带新的3D挤出模式;发现北东帕米尔的古特提斯弧根构造,提出了印度/亚洲俯冲碰撞的两种可能模式——空间差异性俯冲碰撞模......

    https://www.cgs.gov.cn/xwl/ddyw/201603/t20160309_299504.html    发布时间:2015.02.03 11:13:16
  2. Gondwana Research:西藏新生代钾质-超钾质火山岩锆石Hf–O同位素证据表明印度下地壳曾俯冲到拉萨地块之下

    −6.3,Hf地壳模式年龄为(1.50~1.86 Ga)。第二组的δ18OεHf(t)显示负相关性,表明来自于地幔和地壳熔体,而根据其εHf(t)值与高喜马拉雅片麻岩的εHf(t)类似,该地壳应为印度下地壳。  据此,钾质、超钾质和富镁钾质火山岩成因模式应为:由于摩擦阻力和上、下地壳之......

    https://www.cgs.gov.cn/gzdt/zsdw/201603/t20160309_303368.html    发布时间:2015.11.12 10:54:56
  3. 地质所在喜马拉雅造山带石榴角闪岩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研究所张泽明研究员团队在喜马拉雅造山带研究取得新进展。出露在喜马拉雅造山带变质核中的高喜马拉雅结晶岩系和淡色花岗岩是研究碰撞造山带构造演化的理想载体,以往研究主要集中在泥质和长英质高压变质岩上,缺少对基性高压变质岩变质和部分熔融条件......

    https://www.cgs.gov.cn/gzdt/zsdw/202011/t20201124_659165.html    发布时间:2020.11.24 09:52:00
  4. 专家解读尼泊尔地震

    次地震的破裂面很难出露地表,如果地震破裂面出露地表,那将对尼泊尔加德满都地区造成更强烈的破坏。  由于这次地震分布在低喜马拉雅和高喜马拉雅之下,发震断裂向北延伸至我国境内断层处于更深部位以及可能逐渐转变为韧性断裂,因此,对我国境内的影响相对较小。  虽然一个主......

    https://www.cgs.gov.cn/xwl/cgkx/201603/t20160309_299589.html    发布时间:2015.04.29 09:17:49
  5. 沈阳地调中心举办“第二届朝鲜半岛与中国东部地质对比国际研讨会”

    幕式,马德有主任代表沈阳地质调查中心致辞。     韩国地质科学与矿产资源研究院终身研究员李炳柱博士、高级研究员高喜在博士、高级研究员李承烈博士、安东国立大学地球与环境科学系高级研究员李东京博士、韩国首尔国立大学地球与环境科学学院禹周善博士、大田......

    https://www.cgs.gov.cn/xwl/gjhz/201603/t20160309_283070.html    发布时间:2008.01.14 13:3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