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干部哪个村子最穷,随后,他去了叭仁村。“叭仁”是苗语,意思为山顶上。后来,叭仁村的群众给郑培民写了一封信,赞扬他不辞劳苦到苗寨访贫问苦。为什么郑培民走到哪儿都那么受欢迎,都能够出成绩?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能够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到艰苦的地方去。共产党员如果......
对头。身为党员干部,岂可不问群众疾苦,眼里只有自己?”老同志接过话茬:“即使从前革命战争时期,掌握的资源有限,我们都是一进村就访贫问苦,解决这帮助那。眼光向着困难群众,才合乎党的优良传统。” 眼光向着谁,宗旨为着谁,容不得任何模糊。 党的92周年生日刚刚过去。此时此......
期得不到明显提高,那就没有全面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十八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深入河北省阜平县、甘肃省渭源县和东乡族自治县访贫问苦,对进一步做好扶贫攻坚工作发表了许多重要论述,他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了解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城乡存在较大差别,社会发展尚未达到全面和谐发展的实际情况,地调局选派部分代表到革命老区-河北省唐县访贫问苦,送温暖,我积极响应党组织的号召,捐款捐物,尽了一份微薄之力。 三、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共产党员先进性的认识 ......
能够听到、学会群众的鲜活语言。在宣讲政策时,要用喜闻乐见的语言,把要说的同群众想听的结合起来,把政策讲得透彻,让群众听得明白。在访贫问苦时,要用家长里短式的语言,实实在在地帮助困难群众解难题。在化解矛盾时,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群众服“理”不服人,认“理”不认官。......
为了这个承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不停歇的脚步丈量着贫困角落,走遍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考察调研了20多个贫困村,访贫问苦的每个细节都融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使命情怀。 为了这个承诺,脱贫攻坚的每个重要节点和重大关头,总书记都亲自挂帅、亲自出征......
5年来,习近平总书记花精力最多的是扶贫工作,坚持每年召开一次脱贫攻坚专题座谈会,持续不断深入贫困地区考察调研,走进一个个贫困村访贫问苦,对贫困群众念兹在兹。 从进一步做好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到加快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再到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
作期间,曾三进下党调研指导扶贫工作。第一次是1989年7月19日,时任宁德地委书记习近平乘车近3个小时、步行2个多小时,冒着酷暑到下党乡访贫问苦,帮助解决发展难题。近日,受乡亲们委托,下党乡6位党员干部群众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下党脱贫的喜讯,表达了对党中央和总书记的感恩......
南疆绿洲到林海雪原,从城市社区到革命老区,他走遍了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深入了许许多多贫困家庭。每到一个地方,他都进村入户,访贫问苦,看看群众锅里煮的,摸摸床上盖的,嘘寒问暖,体贴入微。面对基层群众,他总是谦逊地说:“我是人民的勤务员。” 内蒙古之行,群众生......
不能忘记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家庭。”总书记的话语饱含深情。 从东北平原到粤北山区,从移民新村到民族地区,习近平总书记走村入户、访贫问苦,找穷根、明思路,推动构建政府、社会、市场协同推进的大扶贫格局。 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这一年,脱贫攻坚捷报频传,江西瑞金、陕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