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兵、闫 斌、高兆富、王 丹、张 衎、孙 剑、李芳兵 一是首次发现中元古代早期(15.7亿年前)的氧化事件,揭示了最早大型真核生物演化与地球增氧事件的因果关系。二是首次完整重建了新元古代雪球地球事件期间海洋的氧化还原状态,揭开了真核生物穿越雪球地球的迷雾。三是......
题组在《自然—地球科学》(Nature Geoscience) 发表论文,首次报道了距今约15.7亿年前地球发生了一次氧化事件,恰好对应最早的大型多细胞真核生物出现的时间。这一重要发现将彻底推翻“18—8亿年地球表面持续低氧”的传统认识,再次肯定了氧气在早期真核生物演化中的重要作用,代表了地......
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朱士兴研究员及其研究团队在国际著名刊物《自然•通讯》发表了题为《华北15.6亿年前高于庄组分米级的多细胞真核生物》的论文。该论文成果将多细胞生物在地球上出现的时间从距今6. 35亿年前提前到了距今15.6亿年前。同时,该化石标本也是迄今为止证据最充分......
澳大利亚34亿年~35亿年前的沉积岩中找到丝状至链状细胞判断,它们可能代表了最早的菌、藻类生物体。在距今约18亿年前的元古早期就出现了真核生物。科研人员在我国元古蓟县系雾迷山组(距今约13亿年前)、长城系高于庄组(距今约14.3亿年前)、团山子组(距今约17亿年前)和长城系底部(......
纪生命大爆发之间的关键转折时期,该时期海洋生物群面貌发生了快速的演替,在埃迪卡拉纪早期,海洋生物群是以大型具刺疑源类为代表的微体真核生物群占主导地位,而晚期则以宏体的埃迪卡拉型生物群为主。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我国地层古生物工作者在华南埃迪卡拉系陡山沱组中发现了丰......
组在《自然—地球科学》(Nature Geoscience) 发表论文,首次报道了距今约15.7亿年前地球发生的一次氧化事件,恰好对应最早的大型多细胞真核生物出现的时间。这一重要发现彻底推翻“距今18~8亿年的时期地球表面持续低氧”的传统认识,再次肯定了氧气在早期真核生物演化中的重要作用,......
命演化具有重要价值。尤为难得的是,瓮安生物群化石中保存有大量生物细胞及内部结构,这些精美的结构能在细胞层级上重现6.1亿年前后海洋真核生物特征,为研究早期真核生物演化提供了独一无二的材料。此前已有学者提出,在瓮安胚胎化石细胞里,能观察到一类尺寸较大的核状结构,这很可能......
大小可与高于庄组化石群相比的大型多细胞生物化石产自距今6亿年前后的埃迪卡拉纪地层中,而距今15亿年前后的“中元古代”地层中发现的真核生物,尤其是多细胞真核生物的化石甚少,因此许多人认为“中元古代”是以低氧或还原环境、原核微生物为主,进化停滞或极缓慢的“无聊的10亿年”......
究员带领前寒武纪研究团队,在华北燕山地区高于庄组中首次发现大量分米级的碳质宏观化石,研究确证它们是迄今发现的最大的前寒武纪多细胞真核生物化石,大约距今15.6亿年,把多细胞生物在地球上出现的时间从多数人认为的距今6.35亿年往前提前了近10亿年。这一发现是地球早期生命演化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