域尺度岩溶碳循环过程主要包括3个部分:水和二氧化碳(包括生物作用)对碳酸盐岩溶解、生成水体中的无机碳;水流与无机碳的迁移与转化;水生植物与无机碳—有机碳之间的转化。这3个过程中,都可通过人为干预增加碳汇效应。比如:人工选择和培育陆地植物,可增加岩溶碳汇发生强度;让来......
岛生态系统保护修复。通过严控围填海、退围还海还湿、保护修复自然岸线和滨海湿地、增殖放流等,恢复、修复红树林、海草床、芦苇、碱蓬等水生植物,加强鱼类、鸟类等生物及其栖息环境的系统保护与恢复、修复,保护海岛生物多样性,加强海岛生态系统稳定性,提升海岛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根据各区域开展生态带恢复面积实测,共恢复滇池环湖生态带6.29万亩,其中湿地3.89万亩。 如今,滇池湖滨生物多样性也日渐丰富,有水生植物303种、鱼类26种、鸟类139种,滇池金线鲃等土著鱼种重新出现,国家珍稀鸟类彩鹮和白眉鸭也再现滇池。 春日暖阳,安徽合肥十八联圩湿地......
建华研究员给参观者讲述了岩溶地区碳迁移的故事,从土壤有机质到土壤呼吸,土壤二氧化碳到岩溶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转变成溶解无机碳,再到水生植物光合作用利用无机碳合成有机碳,为他们打开了认识岩溶碳循环规律新的大门。随后,一行人考察了三湾岩溶峰丛洼地与非岩溶中低山地貌,了解......
地质问题情况: 首次发现岩溶区地表水体中存在高含量惰性有机碳,14C等分析岩溶作用形成的碳汇在百年尺度上是稳定的。发现西南岩溶区水生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碳钙原位沉降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碳汇,产生比温带岩溶区高多倍的碳汇量,固碳潜力更大,指出河流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是岩溶碳循......
近日,从国家知识产权局获悉,中国地质调查局岩溶地质研究所曹建华研究团队申请“一种实时在线监测水生植物岩溶碳汇效应的方法”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号:201610710672.0。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实时在线监测水生植物岩溶碳汇效应的新方法,属于水生植物岩溶碳汇效应监测技术......
和骨干围绕岩溶地质点调查、水的理化指标的测试调查、土壤剖面调查、土壤呼吸、土壤二氧化碳浓度、溶蚀试验、水气界面二氧化碳脱气监测和水生植物调查方面进行了技术交流培训。培训现场大家讨论热烈,对调查过程使用的新技术兴趣盎然,同时也对调查过程可能存在的问题、数据精度的要求......
)两个点夏季4天的昼夜监测研究发现:(1)CK点各物理化学指标保持稳定,而LY点各物理化学指标却表现出显著的有规律性的昼夜变化;(2)水生植物的新陈代谢过程(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控制了溪流水化学的昼夜变化,进而控制了溪流二氧化碳脱气的昼夜变化,由于水生植物的形成代谢过程使......
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以雄安新区建设为契机,白洋淀湿地保护管理处将加大巡护的力度和密度,严厉打击非法捕猎鸟类、非法捕捞鱼类以及破坏水生植物等不法行为,大力保护白洋淀生态环境,为新区建设提供生态保障。” “雄安新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要打造优美生态环境,构建蓝绿......
溶碳循环过程及碳汇效应测算方法。流域尺度岩溶碳循环过程包括3个部分:碳酸盐岩溶解、生成水体中的无机碳;水流与无机碳的迁移与转化;水生植物与无机碳-有机碳之间的转化。对流域尺度岩溶碳汇效应估算方法也相应更新为:流域无机碳通量+有机碳通量+水体有机碳沉积通量。而人为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