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川遗迹为两期冰川作用形成。 调查发现,存在于海拔3380米左右的高地上冰川漂砾代表一期冰期,漂砾最大者10×8×6立方米,见有明显的冰川擦痕、冰臼、羊背石等特征,岩性为灰白色中粗粒花岗闪长岩;存在于海拔3325米左右的冰川地貌代表了另一冰期,有古冰斗、刃脊、角峰等冰川地貌......
架及构造变形过程;对拉斯曼丘陵泥质系混合岩浅色体的发育过程野外特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研究,系统采集了混合岩样品;对拉斯曼丘陵地区冰川擦痕分布状况及冰川运动方向进行了调查和测量,并采集了相关的宇宙核素样品以确定最后一次冰盛期发育的时代。此外,根据考察任务的要求,对中......
冰川发育或冰期存在与冰川堆积物主要是通过冰筏坠石或者疑似冰缘的流水沉积物(冰碛杂岩)等来证明,但这种方法经常遭到质疑。冰溜面、冰川擦痕等虽是直接反映冰川发育及其属性和运动学机制的证据,但由于地质记录稀少,同时易受风化等作用的影响难以保存。目前国内外典型和大规模冰......
近60米高的冰蚀昆仑石上,确认花岗岩岩石面上垂直方向散布的2000余个直径在数公分至数米不等的孔穴为冰臼群。在岩石的侧面还发现了冰川擦痕等大量冰川痕迹。 冰臼是指第四纪冰川后期,古代冰川融化后,大量冰川融水沿着冰川裂缝向下流,滴水穿石的方式强烈冲击、研磨冰川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