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2%左右;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粮食产量1.4万亿斤左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左右,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政策取向 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统......
通协作,提出了针对性的生态治理和耕地保护措施,在适宜耕种的区域,要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提高灌溉效率,同时推广科学种植技术,提高粮食产量;在一般适宜和较不适宜耕种的区域,要采取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等措施,恢复生态功能,改善生态环境。这些建议得到了当地政府和农民的积极......
1999〜2009年全国累计退耕还林4.15亿亩,初见改善生态环境、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提高农民收入等功效。在耕地面积净减少的条件下,全国粮食产量九连增(2004-2012年)是创纪录的,其中的单产贡献大于播种面积,农业科技含量提高。大面积实现农业增产与生态保护双赢,也表明耕地数量、......
粮食供求关系趋紧,固定资产投资膨胀,下岗失业问题堪忧,就业压力巨大…… 挑战,从最基础的农业问题可窥见一斑。 2003年,我国粮食产量在连续5年下滑后仅有8614亿斤,粮食供求关系日趋紧张。 农以粮为本,民以食为天。应对,不仅来自有针对性的强农惠农政策,更来自统筹......
看点一:坚守红线——数量、质量、生态三者并重 2012年,我国粮食产量再攀新高,实现“九连增”。“九连增”的背后,是坚守红线提供的强有力的“地支撑”。 这一年,既是粮食丰产年,更是耕保丰收年。数量、质量、生态三者并举,成为这一年耕地保护的重要特质。 ......
面貌得到很大改善、农民群众得到很大实惠,农业农村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迎来了又一个黄金期,初步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粮食产量实现“九连增”,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迈上新台阶。农民增收实现“九连快”,农村贫困人口生存和温饱问题基本解决。农村民生加速改善,办了许......
占用与保护的矛盾和压力依然突出。新时代新征程上耕地保护任务没有减轻,而是更加艰巨。一是保障粮食安全必须保有18亿亩以上的耕地。我国粮食产量连续8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实现了库存充实、储备充足、供应充裕、市场运行总体平稳的现状。实现粮食稳定生产的基础是保有足够数量的耕......
保障粮食安全,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现代化,既要实现眼前的粮食产量稳定,又要形成新的竞争力,注重可持续性,增强政策精准性。保障水安全,关键要转变治水思路,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方针治水,统筹做好水灾害防治、水资源节......
区域水平衡有着重要支撑。”李文鹏介绍。针对三江平原大量水稻种植导致地下水过量开采,中国地质调查局根据地下水储存量评价提出了“保障粮食产量和生态系统健康地表水—地下水优化调度”的建议,以期通过增加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地表水引水量,减少地下水开采量,逐步恢复地下水......
量开采,水位持续下降,储存量不断减少。通过地下水储存量评价和水平衡分析,结合水文地质调查和人工回灌等试验手段,研究人员提出了保障粮食产量和生态系统健康的地表水-地下水优化调度建议,通过增加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地表水引水量,减少地下水开采量,逐步恢复地下水储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