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达23万平方公里,涵盖近30%的陆域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类。同时,本着统筹就地保护与迁地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启动北京、广州等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 为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国将陆续发布重点领域和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和一系列支撑保障措施,构建起碳达峰、碳中和......
境意义”报告,深入阐述了土壤氮循环与气候和植物之间的关系,提出应根据土壤氮转化特点和作物氮素吸收特性合理施用氮肥。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莫江明研究员做了“南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对氮沉降的响应与适应”报告,系统阐述了氮沉降对南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植物多样性、固氮效应和水......
日本帝国主义,要求保全中国领土的完整,掀起全国抗日救国的新高潮。为缅怀历史,共青团北京市委和北京市学生联合会募捐,于1985年在北京植物园内建造了一二·九运动纪念亭。一二·九运动纪念亭由3座三角形组成一个立体的“众”字,寓意着广大人民群众的觉醒和人民众志成城,抵抗侵略......
西植物研究所黄玉清研究员主持。曹建华研究员对岩溶生态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简要介绍。随后,来自加拿大湖首大学、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北京林业大学等机构的8名专业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有关岩溶生态的学术报告。报告涉及了岩溶区石漠化综合治理模式、岩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系,现有各级林长近120万名。公布新调整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大幅扩大野生动物保护范围。积极推进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围绕测绘地理信息数据安全,积极推进实景三维中国建设,发布智能汽车基础地图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3版)等,在确保地理信息安全......
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各类培训基地和文化场所等增加科技教育内容,引导海洋馆、主题公园、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动植物园、旅游景区、地震台站、地震遗址遗迹等公共设施增强科普功能。 ——推动优质科普资源开发开放。推动高校、科研机构、工程中心(实验室)、......
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始建于2010年,依托单位为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属于“一站多点”形式,包括红石峡主站、红石桥副站和植物园观测点、林场观测点、小壕兔观测点等。 观测研究站以解决水与生态的关键科学问题为目标,开发植被生态与水的动态监测技术,研究大尺度......
国野生植物保护也取得了丰硕成果,通过扩繁和迁地保护,目前已向野外回归了206种濒危植物,其中112种为中国特有种。我国还建立了约200处植物园,系统地收集保存了兰科植物、苏铁、木兰等濒危植物种质资源。普陀鹅耳枥、华盖木、峨眉含笑等一些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初步摆脱了灭绝风险。......
围,引导职工铭记历史,激发干事创业热情,2021年4月25日,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组织全体党员、发展对象和积极分子130余人赴北京植物园“一二九”运动纪念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主题党日活动。 此次活动以“铭记一二九,奋斗新征程”为主题,活动期间,大家回顾了“一二九”......
“浓情五月天,感恩母亲节”,5月11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离退休职工在石家庄植物园开展了庆祝母亲节健步走活动。 春末夏初的石家庄植物园绿树成荫、湖水荡漾、鲜花盛开,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所去之时,恰逢石家庄植物园的月季花会,近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