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发表SCI论文4篇以上(其中一区论文至少1篇);具有主持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或地区基金等)经历;有极地地质相关研究经历者优先;有矿物成分及年代实验室工作经历的优先 项敦峰 6 专业技术岗16 构造地质学(070904) 博士研......
)“推动海洋科技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 海洋科技发达是海洋强国的重要标志,科技水平的高度决定了海洋开发的深度。从万里碧波之上的极地破冰船、大洋科考船,到万米水下的深潜设备,习近平总书记一直牵挂在心头——2012年6月,我国首台自主设计、自主集成的载人潜水器“蛟龙”......
南中国海区域海啸预警中心(海南)”和“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深海)”正式运行,第15届全国海洋知识竞赛活动启动。 我国首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雪龙2”号,日前完成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任务抵达海口,并在海洋日到来之际举办了为期5天的公众开放日活动。海洋文化与文学......
00公顷,废弃矿区变成生态公园,每年还能固碳约3400吨,“大地伤疤”变成“生态绿肺”。 参加过12次南极考察和4次北极考察任务,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中国极地研究所)极地船舶管理中心主任、“雪龙2”号首任船长赵炎平介绍,“雪龙2”号的入列标志着我国极地考察事业开启了“双......
从耕地到林地,从大地深处的矿脉到万里遥隔的极地,到处都有他们的身影。 作为大地守护者的优秀代表,王娟惠等5位自然资源领域一线工作者,5月21日在国务院新闻办“新征程上的奋斗者”中外记者见面会上,围绕“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说心得、谈体会,如数家珍。 “田......
地区,除了中国科考队员两次登顶以外,还没有任何国家科学家从地面到达过。如果我国作为第七个在南极内陆地区建站成功的国家,标志着我国极地考察进入国际极地考察的第一方阵。 截至目前,我国共组织了5次南极内陆冰盖综合考察活动。前三次重点开展了从中山站向冰穹A地区方向沿......
列重要决策部署,把科技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紧紧抓住自主创新这个“牛鼻子”,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积极实施以深地探测、深海极地探测、深空对地观测“三深”为引领,以耕地保护与国土空间治理、地质找矿与灾害防治、海洋科技创新、生态保护修复、调查监测与时空信息“......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守正创新、攻坚克难,在参与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服务重大工程规划建设和地质灾害防治、深化基础地质和极地地质调查研究等方面取得亮点成果,申报科技项目取得近年来最好成绩,青年科技人才快速成长,为圆满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放合作机制建立、业务规划实施、钻采技术准备、科技平台申报等各项重点任务。三是统筹推进海洋基础地质、油气地质、应用地质、大洋矿产与极地地质、生态地质和海洋地质信息化等六大支柱业务现代化建设。四是深化组织、人才、装备、经济、管理等各方面体制机制改革,持续提升海洋地......
学 地质碳封存 1 0532-85716939 yuany010@126.com 13 胡高伟 海洋科学、光学工程或通信相关专业 海洋与极地监测 1 0532-85755826 hgw-623@163.com 14 地质工程 水合物开发 1 15 孙治雷 机械工程、机械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