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0年云南省科学技术奖正式颁奖,中国地质调查局岩溶地质研究所参研的“晚古生代至早中生代植物古生态学研究”荣获二等奖。 “晚古生代至早中生代植物古生态学研究”部分野外工作位于滇东黔西交界附近,岩溶所承担的二级项目“西南岩溶区1:5万地质填图试点”与该研究......
了群体生活的特征。更难得的是,这批足迹与翼龙类足迹保存在一个层面上。具有竞争关系的两类飞行动物同时出现在这里,这为我们提供了诸多古生态学珍贵信息。依稀间,我们仍能想像1亿多前年,这里河湖纵横、鸟飞鱼跃、龙逐兽走,曾经是那么美丽和诗意。 留下这些脚印的恐龙呢?它们......
研究成果。 殷鸿福深信: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在地质教育方面,早在1964年初他就与人合作出版了我国第一部《古生态学教程》。他曾先后担任了原地矿部古生物学课程指导委员会主任和教育部地球科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等职,积极倡导古生物学及地质学的教育改革......
究所矿床环境评价研究室主任赵元艺研究员作了题为《美丽的北极:矿产与环境》的报告,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微体古生物与古生态学科研创新团队学术带头人、中国孢粉学会理事杨振京研究员作了题为《神奇的孢子和花粉》的报告。四位专家深入浅出,生动地讲解了关于地球科......
近日,地调局水环所微体古生物与古生态学团队会同河北省科学院地理所植物分类专家张茹春副研究员赴太原盆地进行表土孢粉采集和现代植被样方鉴定野外工作。 本次工作分为山地垂直带和盆地水平孢粉带两块内容,其中山地垂直带采集分别在太原盆地东部吕梁山、西部太行山、北部系......
近日,由地调局水环所微体古生物学与古生态学团队杨振京研究员负责的中国地质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表土孢粉研究及数据库建设”全面完成青海野外调查取样工作。野外调查历时40天,行程约15000km,面积覆盖整个青海省,每20km采集一个表土样品,共采集样品......
子剖面约20米厚的化石层位共划分了140多层,每一层都详细记录各门类化石的产状、保存、与相邻化石的相互关系等信息。如此深入细致的定量古生态学研究在国内三叠纪化石库研究上尚属首例。依据收集的大量古生态学资料,恢复和重塑了罗平生物群食物链,揭示了一条从低等的浮游生物等初级生......
整的翼龙化石,经鉴定为无齿翼龙科,特征为喙极长,无牙齿,尾短,具联合脊椎。上盘翼龙层年龄约在76-83百万年。对白垩纪晚期古生物学、古生态学和火山灾变对生物影响等方面的研究有重大意义。 本地质公园是我国中生代白垩纪火山侵入——喷发岩系典型的地区之一,也是环太平洋火山活......
研究员。曾任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所长、国际古生物学会主席。 从事比较形态学、古鱼类学、中-新生代地层、古地理学、古生态学及生物进化论研究。对泥盆纪总鳍鱼类、肺鱼和陆生脊椎动物间关系研究的结果,对传统看法提出了疑问,受到国际同行的重视。在中新生代含油......
近日,由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第四纪地质与黄土研究室微体古生物与古生态学团队编著的《第四纪地质调查工作方法》一书由地质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第四纪地质学以地球表面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及其演变历史为研究对象,是研究地球表面自然环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