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到4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18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1. 自然资源部黑土地演化与生态效应重点实验室关于“锗元素在土壤-作物-人体中含量特征及迁移转化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长和转移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医疗保健作用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被誉为“生命的奇效元素”和“人类健康的保护神”。水稻是人体摄取营养物质的重要来源,水稻吸收土壤环境中的锗转化成生物有机锗,再被人体吸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利用锗的途径。作为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的东北黑土地,......

    http://www.shenyang.cgs.gov.cn/htd/kx/jz/202306/t20230629_737366.html    发布时间:2023.06.29 15:50:00
  2. 海伦黑土地关键带野外观测站建设情况

    或30天通过地表引流装置将收集器中的土壤溶液提取至棕色密封玻璃瓶中。通过分析不同深度淋溶液物质组成及含量定量分析土壤淋溶作用所造成物质的迁移及再分配。   土壤淋溶作用监测装置   (六)土壤硒元素来源及迁移转化规律研究   海伦地区存在大面积集中连片富硒土地,富硒特......

    http://www.shenyang.cgs.gov.cn/htd/pt/gcz/202207/t20220714_706268.html    发布时间:2022.07.14 15:32:00
  3. 科创平台|自然资源部黑土地演化与生态效应重点实验室:破解黑土地保护利用的关键地质问题

     实验室将以地球系统科学理论为指导,以东北典型黑土区为重点,开展黑土形成年代学、黑土地古地理特征、地球化学异常成因及来源、关键带物质的迁移转化和动力学机制、生态脆弱区黑土退化机理等研究,建立黑土地形成演化创新理论,为黑土地保护战略提供基础理论支撑。同时,依托联合......

    http://www.shenyang.cgs.gov.cn/glyfw/202109/t20210914_681189.html    发布时间:2021.09.14 09:32:00
  4. 基础研究室系列论文揭示大兴安岭中段地区晚古生代构造演化及增生造山方式

    最初于五十年代在贺根山地区开展磁铁矿勘查过程中发现了蛇绿岩而得名,随着七十年代板块构造理论的提出与发展,贺根山蛇绿岩被看作是洋壳物质的残留,从而提出了贺根山缝合带。后来,吴福元等在黑河地区发现了大量二叠纪后碰撞A型花岗岩,其年代多介于260Ma-290Ma之间,且与内蒙中部......

    http://www.shenyang.cgs.gov.cn/ddky/jcdz/201903/t20190319_477550.html    发布时间:2019.03.19 14:2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