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自然资源部黑土地演化与生态效应重点实验室迎来了吉林大学国家化学学院汪大洋教授一行6人的调研。双方各自介绍了团队的研究领域和感兴趣的合作方向,并就黑土地形成演化与化学特性方面的研究前景进行了深入交流。大家一致认为,无论地质学和化学研究,都应该为新时代......
EMD),结果较好的响应于2.3万年岁差周期,与北半球中、高纬地质记录对比后认为,受太阳辐射影响的北大西洋气候变动主要通过西风环流以及大洋传输带驱动东亚季风的变化,进而影响银川盆地的气候变化。 相关成果发表于2023年《地质力学学报》29卷第4期。 孢粉含量图 重......
带中地层、岩石和构造,精细刻画了造山带的演化过程,特别重视了中生代岩浆作用地质背景的深入研究,把古亚洲洋、鄂霍茨克洋和古太平洋三大洋转换作为东北地质最主要的特色进行成果总结,深化了东北地区构造格局的认识;三是重建了多宝山岛弧带洋-陆转换构造格架,建立了多宝山岛弧......
沈阳地调中心辛后田副主任出席本次论坛并致辞讲话。本次论坛特邀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黄永建副教授开展主题为“白垩纪大洋缺氧事件陆相响应研究进展-以OAE2为例”的主题讲座。白垩纪时期的地球系统总体上处于温室气候状态,古海洋中曾多次发生“大洋缺氧事件”,......
明显的区别; 3. 以大兴安岭南段巴林左旗-扎鲁特旗地区发现的早白垩世早期弧火山岩为基础(图4),揭示了早白垩世早期蒙古-鄂霍茨克大洋板块的平板俯冲作用; 4. 结合东北地区晚中生代岩浆岩时空分布(图5,图6)、断裂活动、区域应力变化以及盆地演化重建了蒙古-鄂霍茨克......
川的由来以及第四纪冰川的遗迹特征;马永非博士以“消失的海洋”为主题,风趣的语言简述了古亚洲洋是如何消失的,双胜镇在2亿年前是一个大洋的地质现象,地质科学家如何从岩石中探索地球奥秘,声情并茂的讲解了古亚洲洋的形成和消失。在张渝金博士讲解现代冰川动物和冰期动物对比的......
意该项目通过中期评估。 该项目获得如下新发现:一是大兴安岭和中国东北整体处于400km深度近水平展布的高速体之上,而非大洋板块持续向深部俯冲构造的背景;二是在额尔古纳地块获得了存在三叠纪和早侏罗世岩浆活动的年代学证据;三是新发现北北东向深部隐伏成矿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