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金矿地质研究、区域地质调查、中生代地质综合研究、辽西地区珍稀化石分布与层位研究、大兴安岭突泉-翁牛特地区地质矿产调查、大兴安岭地区区域地质调查片区总结与服务产品开发等多方面的项目十余个。1996年荣获中国地质学会银锤奖。2001年荣获中国地质调查局第一批优秀人才奖。2013年......
调查中心与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开展了野外联合考察,重点调研了巴尔哲801超大型稀有稀土矿床。 联合考察期间,双方就巴尔哲地区区域地质背景、成矿地质条件、成矿规律及成矿模式等方面进行深入交流与研讨。本次联合考察取得以下共识:一是认为矿床周边地区找矿潜力仍然较......
是发表项目第一资助SCI论文1篇,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培养本科生2名。 该项目在华北板块北缘构造带的原创成果,为重新构建东北地区区域构造格局提供了重要依据,大大提高了吉中地区基础地质调查研究水平,有力地支撑了东北地质科技创新中心、东部大陆边缘研究中心等平台建设,......
工作的重要部署,积极推动东北地质科技创新中心落地做实,不断探索科技创新机制,取得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力。目前,沈阳地调中心已成立东北地区区域创新联合发展基金,2022年度筹集经费290万元,累计资助44个项目;已邀请院士、专家60人次,先后举办东北地区区域创新论坛22期、科普讲座8......
检查并慰问。 调研检查组先后来到土地生态室“松嫩平原典型黑土退化区生态地质调查与监测项目”和基础地质室“松辽盆地西缘嫩江红彦地区区域地质调查项目”开展调研检查并慰问。听取了项目负责人和临时党支部书记关于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项目工作进展、安全保密等相关情况的汇报,......
关于做好“2021年地质调查项目野外验收工作的通知”要求,沈阳地调中心于2021年9月10日-12日组织专家组,对基础地质室承担的“辽东-吉中地区区域地质调查”二级项目及下设2个工作任务进行了野外验收。这次验收邀请了由5位全国区调专家委员会委员等知名地质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并得到中国......
论文和会议论文(含摘要)各4篇。项目组取得的上述丰硕成果,得到了专家组的认可。 本项工作任务野外验收的顺利通过,为“辽东-吉中地区区域地质调查”项目野外验收打下了坚实基础,也为项目组更好编制区调报告、深化该区域基础地质认识、提高科技创新水平提供了坚强保障。 ......
镁铁矿-翁泉沟矿床,与矿山企业就硼矿开发利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开展了广泛的交流与探讨。 6月25日-27日,积极参加沈阳中心辽东-吉中地区区域地质调查项目所属区调工作任务“吉林1:5万头道崴子、霸王朝、清河幅区域地质调查”野外验收会,重点针对工作过程中发现的硼、水镁石矿点进......
技创新中心创新能力,打造“区创论坛”品牌,5月8日,东北地质科技创新中心组织召开了第二期“区创论坛”。本期“区创论坛”的主题为东北地区区域地质重大问题,特邀东北知名地质专家唐克东研究员授课。唐克东先生已近耄耋之年,是原地质矿产部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所长,对大、小兴安岭......
2021年2月7日,中国地质调查局沈阳地质调查中心承担完成的“大兴安岭区域地质志”项目顺利通过由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组织的出版验收,获得了优秀级(93分)成绩。 三年来,在中国区域地质志专家组的精心指导下,在沈阳地质调查中心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