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野外取样工作的哈尔滨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同志在学习后的交流环节介绍了“西口子精神”,沈阳地质调查中心的参会老同志回想20世纪八九十年代区调工作在无人区爬冰卧雪的场景以及地质队员“三光荣精神”的传承。在老挝工作期间,虽然天气酷热、语言不通、远离亲人,但大家......
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
了冰川的前世今生,科普了遥远的冰川遗留下来的大型漂砾、U型谷、冰斗、刃脊、角峰、冰臼群和冰碛物等壮美自然景观;激发人们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寻找冰河世纪的动物化石。 两部作品均以基本地球科学理论为指导,用浅显的、生动易懂的语言,将地质科普带入了寻常百姓家。 ......
型黑土80cm厚形成于全新世以来温暖湿润气候环境,分为两个主要形成阶段,在7400-4200B.P左右为黑土快速形成期,2500B.P以来形成缓慢,上世纪中叶黑土进入快速退化期;以创新的理论和方法技术为基础,组织申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地球科学对比项目“全球黑土地关键带土地资源演化与......
986年)(以下简称“二普”)和全国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2006-2015年)(以下简称“多目标调查”)两期土壤地球化学数据,分析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嫩江流域土壤pH的时空变化特征,研判了土壤pH变化的地球化学控制因素。 研究表明:30年来,嫩江流域地表土壤pH分别由中性和......
养分“贫化”[10],地力下降,农作物产量降低,严重威胁东北黑土区的粮食生产和国家粮食安全,同时还会造成河道淤积和洪涝灾害。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起逐步开展东北水土侵蚀治理,现已摸索出了植物治沟、植物为主工程为辅、工程为主植物为辅以及复垦治沟等独具东北特色的侵蚀沟治理......
的90%以上;栗钙土、潮土、风沙土、褐土等土壤有机碳含量占总碳含量80%以下。松辽平原当前表层土壤(0-20cm)有机碳储量约为1448Tg,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减少约115.94Tg,下降了7.4%,其中进入大气估算约为104.88Tg,占土壤有机碳损失的90.5%。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中,旱地减少76.12Tg,......
010年和2020年四期土地利用/覆盖数据,重点实验室肖红叶高工应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综合动态度、空间变化模型等方法,开展东北黑土区近半世纪以来的土地利用变化时空特征的研究。结果显示:近半世纪以来东北黑土区建设用地、耕地及草地面积总体增加,湿地、林地及未利用地面积总体......
组成部分,植物生长对氮(N)的需求量很大。然而,土壤中过量的氮会导致土壤压实,富营养化,酸化和一系列污染问题。在我国,特别是在20世纪80年代实施家庭责任制之后,农田经常施用大量的氮肥。一旦氮水平超过作物吸收和土壤固定的能力,可能降低氮的利用效率,从而增加农业生产成......
拓宽技术人员的工作思路、解决制约东北地区找矿突破早前寒武纪板块构造等关键地质科学问题,助力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 建立于20世纪60年代并被誉为地球科学史上一场革命的板块构造理论能较好地解释显生宙至元古宙几乎所有地质现象、过程和事件,但却无法圆满解释太古宙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