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4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08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为推动青年地质工作者广泛参与到地质工作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中来,积极引导青年职工为新时代地质工作支撑服务自然资源管理建言献策,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团委于2018年8月7日-8日在多功能厅举办了第四届青年地学论坛。此次论坛作为南京地调中心深入开展新时代地质工作服务自然资源管理大调研、大讨论、大实践活动的一部分,得到了科技处、党办和业务室等相关部门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为南京地调中心工作发挥了有效的支撑作用。

    此次论坛的主题为“创新,推动新时代地质工作高质量发展”,设“创新探索组”和“成果汇报组”。共有28位青年职工进行了汇报展示,内容上不仅有对基础科学的探索和对管理工作的思考,也有对项目工作成果的梳理,专业上涵盖基础地质、矿产地质、城市地质、水文环境地质、灾害地质、非常规油气地质、仪器研发、土壤污染修复、地质信息等。论坛开幕式邀请了南京地调中心工程首席专家姜月华、徐敏成和科技处负责人作了“新时代地质工作支撑服务自然资源管理”的主题报告,专家们向与会青年职工系统介绍了新时代地质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对新时代地质工作如何开展进行了战略性思考,并具体探讨了新时代地质工作应如何全力支撑能源、矿产、水、粮食和其他战略资源保障,精心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和自然资源中心工作。

    经过两天紧张而精彩的汇报,经南京地调中心科技委专家评选,共评出优秀报告18个。其中,蔡逸涛的《安徽含金刚石母岩中超硅石榴石的发现》、吴涵宇的《关于南京地调中心信息化工作的思考》和孙强的《金川流域斜坡稳定性评价》获一等奖;褚平利、周延、舒徐洁、周墨、吴通5人的报告获二等奖;孙建东、常晓军、周道容、杨洋、高扬、杨国强、张炜、李海立、章诚诚、杨海10人的报告获三等奖。

    南京地调中心相关负责人在总结中指出,本届论坛举办成功,体现了创新的主题,展示了南京地调中心年轻人的风采,对青年工作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发现了一批优秀的成果,为进一步支撑服务自然资源管理和地质科技创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团委要继续创新工作方式,为青年人的成长搭建平台,凝聚青年人的青春智慧和力量,推动南京地调中心的业务工作更上一个台阶,用创新推动新时代地质工作高质量发展。

     

     

     

     
     
     
    南京地质调查中心团委成功举办第四届青年地学论坛

    蓝色地球仪上,一条名为“赤道”的红线将球体分为南半球和北半球。然而,在无边无涯的大洋中,在闪着耀眼光斑的波浪中,这条线究竟在哪里?我们真的即将穿越赤道?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海洋六号”船离开夏威夷港口起,每个人几乎都在好奇中等待着那一刻。

    坐船在太平洋上穿越赤道,即便对很多“老大洋”来说,也不是常有的机会。以“海洋六号”为例,全船61人,仅有首席科学家邓希光和科考队员姚会强、张学华、王海峰、吕文超有此经历。

    “这次海洋六号首次跨越赤道来到南半球,主要是想了解深海资源的分布特征。”邓希光告诉记者,“海洋六号”已经在西太平洋开展过三个航次的深海资源调查,而这次驶进南半球,恰好可以比较不同构造环境下,深海资源的成因、特征、分布之异同。根据已经掌握的调查资料,此次南半球的深海资源调查大有可为。

    当地时间11月16日晚,船离开夏威夷,便一直往东太平洋方向行驶。三四天风浪过后,大海开始展现它温婉多情的一面。“再过两天,就要越过赤道了。”船长蓝明华给大家吃了定心丸。

    为了确保如期越过赤道,尽早抵达作业海区,甲板部和轮机部的小伙子们打起十二分精神24小时轮岗作战。

    先尽情想象一下:来到五层驾驶台,坐在气派的大班椅上,手握罗盘,从宽阔的玻璃台面向外望去,“征服新世界”的豪情油然而生。然而,镜头下的真实画面却是——前几日,八级风浪如影相随,将船高高扬起又重重放下,“海六”跳起了华尔兹,驾驶台所在的五楼位于船的制高点,一波又一波浪袭来,那滋味简直“酸爽”了得。

    机舱的每一个角落,从一层到五层,从船头到船尾,都是轮机部的工作范围。他们就像身着橙衣的“啄木鸟”,这里听听,那里查查,穿梭在船上的各个机器之间,为“海六”提供最可信赖的保障。

    “预计后天下午,我们的船就要穿过赤道了!”当地时间11月21日,“海六”临时党委书记孙雁鸣在晚餐时不经意地“走漏风声”。“哇!”餐厅立即沸腾了,为更好地见证这个神奇的时刻,大伙儿你一言我一语,争相出谋划策。

    23日15时,广播响起:“请不值班的全体成员到五层飞机平台集合”。大家身着黄色或蓝色T恤,每个人都抑制不住兴奋的表情,向五楼汇去。

    时间定格在15:15,GPS的数据显示“00:00:000”,“海六”正在跨越赤道!虽然大伙儿看不到那根所谓的“分界线”,但无一例外都被彻底点燃了。宽阔的飞机平台上,年轻的小伙子和姑娘们笑着自拍或合影,资深的科学家或船员们也忍不住相互打趣,笑声、喊声、惊叹声,乘着海风向云朵深处飘去。

    这一边,为了庆祝这个激动人心的时刻,“海六”的传统节目——飞镖大赛,再次隆重登场。“十环十环十环!”“哇!厉害!”“哦,再来!”,在不绝于耳的加油声中,大家尽情地笑闹着,享受这难得的轻松时刻。

    那一边,大伙儿小心翼翼地将写着各自心愿的纸条,叠成不同形状,塞进小小的漂流瓶中。晶莹剔透的玻璃瓶中,安静地躺着绿色的小船、红色的千纸鹤、黄色的星星,还有几个90后的微信二维码……那些愿望,或有关祖国乃至全世界,或是一个小小家庭的梦想,又或者仅仅只和某个人有关。凉爽的海风拂过耳畔,一条优美的弧线划过,漂流瓶悄无声息地跳进浪花中。

    南半球,我们来了!

    那一刻,恍惚间我仿佛看到了一位十二、三岁的少年,站立船头,划桨入海。哗,哗,哗,穿越赤道……

     

    海洋六号首次穿越赤道合影纪念 

     

    海洋六号科考队员投放漂流瓶

    “南半球,我们来了!”——“海洋六号”首次跨越赤...
      12月3日这一天,江苏宝应七里村人头攒动,数千民众将直径三米多的金色池子围得水泄不通。团团白雾从金色池中蒸腾而上,犹如瑶池仙境。池中水花四溅,1580枚鸡蛋刚从翻滚的沸水中捞出,村民们便争相品尝。七里村的乡亲父老激动地说:“93度地热水煮出来的鸡蛋就是好吃!真没想到我们扬州也有温度这么高的地热!”。

      著名地热学家、中科院院士汪集旸兴奋地说:“扬州地区93℃地热井可以说是中国东南沿海温度最高的地热井,应大力推进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发电、供暖、工业用热等,优化开发利用模式,实行梯级开发,建立地下、地面一条龙产业,实现能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
    专家会诊加密解译

      江苏地调院在前期勘查时,根据地热资源分布规律和赋存特点,采用CSAMT探测深部断裂,结合微动测深探测地层结构,运用多种先进的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对工作区热储结构、热储埋深等地热地质条件进行了详细的探测和研究。依据实测井温、岩石热导率和大地热流等资料,进行了深部二维地温场模拟,预测了1000m、2000m、2500m深度地温分布。经反复论证,最终确定了本次钻井井位,钻井深度3028米。经抽水试验,井口出水温度93℃,出水量达1506立方米/日,是目前江苏地区温度最高的地热井,也是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罕见的优质中温地热井。经国土资源部南京矿产资源监督检测中心水质初步检测,地热水中含有丰富的对人类有益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属于富含偏硼酸的氟、硅优质理疗热矿水。其中,氟含量2.89毫克/升,偏硅酸含量88.6毫克/升,均达到了国家理疗热矿水命名浓度标准;偏硼酸含量2.67毫克/升,达到有医疗价值浓度标准。

      江苏地调院地热中心主任杜建国说:“地热勘查就像医生诊断,我们使用多种勘查方法对地下的地质构造和热储层进行解译,并经过多次反复论证,以提高地热井成功率。”目前,江苏地调院勘查的地热井成功率保持在90%以上,其中90℃以上的地热井就有两口。地热中心总工徐雪球介绍说:“本次钻探结果证实,建湖隆起与金湖凹陷交界部位广泛分布有古生代碳酸盐岩热储,岩溶裂隙发育,埋藏深度在2000-3000米不等,赋存有丰富的优质地热水资源,温度高,水量大,开发利用前景广阔。”

      金源地热井的成功出水是江苏又一颗地热明珠,而扬州是江苏省首个温泉城,开发利用好这一资源,将推动扬州温泉城建设上新的台阶,促进地热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建湖隆起地热资源潜力巨大,为地方勘探指明方向

      宝应县经济开发区七里村的金源地热井,地质构造上处于金湖凹陷与建湖隆起交界部位。中国科学院和江苏地调院对建湖隆起区地热资源开展了研究,对地热资源潜力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建湖隆起是江苏地区岩溶裂隙型地热资源开发潜力最大的地区之一,3000米以浅地热总热储存量为3.147×1020焦耳,折合标煤107.5亿吨,地热水资源总储量为4.409×1010立方米,可采地热水资源总量为67470立方米/日,可采热能129兆瓦,为大型地热田。

      自2010年以来,该项目成果被广泛推广应用,已为盱眙、洪泽、宝应等地热勘查工作指明了方向,数口地热井成功出水,加快了研究区及周边地区开发地热资源的步伐,如盱眙地热井井口水温达53℃,单井最大出水量3615立方米/日。初步估算,仅盱眙一口地热井被开发利用,每年可产生的经济效益达5000万元以上,可节约标准煤逾4000吨。《苏北盆地建湖隆起岩溶裂隙型地热资源研究》这一成果也因此荣获2013年度江苏省国土资源科技创新一等奖第一名。
    中国温泉之城的崛起

      作为长三角地区首个“中国温泉之城”,扬州地区地热资源具有四大特点,即温度高、分布广、储量大、水质好。2003年以来,扬州市先后勘探成井的地热井有12口,目前已经开采的地热井有7口,回灌井1口,有6口井口温度超过70℃,主要用于供暖、医疗、洗浴和农业,将地热资源与旅游开发相结合,带动了温泉经济链产业的发展,使资源优势迅速转化成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2011年以来,已开发利用的地热水资源总量约为114.481万立方米,约合节省燃煤总量约为6771吨,从而减少了排放二氧化碳16156吨,节能减排效益显著。

      ——变废为宝。2005年,江苏油田矿业开发总公司地热分公司将废弃油井——“真3” 和“真158”井,改造成地热井加以利用,建成了油田真武基地地热供暖工程,对油田8.3万平方米居住区、办公区进行供热供暖。供暖后原水通过“真92—2”井回灌,回灌率达到80%以上,实现了“地热供暖—地温空调—原水回灌”全程封闭运行,这也是我省第一个将地热资源作为能源利用的典型工程,具有较好的示范作用。另外,江苏油田还计划利用真武一带的10口废油井进行修复改造加以利用,满足居住区30万平方米的供热供暖,该项目建成后,每年可以减少煤耗11300吨,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天人合一。2009年9月,依托瘦西湖“新热1井”地热资源,在蜀冈——瘦西湖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建成了华东地区首屈一指的集沐浴、休闲、旅游、度假于一体的瘦西湖温泉度假村,犹如一幅妙趣横生的美景图。

      ——新农村建设温泉综合开发。宝应县射阳湖地热综合开发区位于建湖隆起的核心区域,是江苏地区地热资源条件最好的地区之一。依托该地区生态农业和以万亩荷花为主的农业观光特色,宝应将地热利用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进行整体开发,规划建设集休闲、度假、热能利用、现代农业、观光旅游为一体的地热综合开发利用示范区,使之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亮点。

      扬州市十分重视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工作,把加快地热资源开发和建设“温泉名城”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着力点、调整产业结构的切入点、提升城市品质的新亮点。首先,建立地热开发扶持激励机制。其次,科学设置和严格管理矿权。科学把握矿权投放的数量和时序,促进地热开发空间布局的不断优化。第三,在资源条件好、出水温度高、发展前景广的区域,积极推进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示范工程和示范区建设。同时,加强地热动态监测和综合利用。坚持贯彻“综合利用”、“梯级开发”的方针,提高综合利用水平。今后将在全市范围内逐步形成以地热富集区和城镇集中区为中心、以重要风景旅游区为节点、由中心向周边辐射的地热资源多元开发、综合利用基本格局。

      千古温泉流淌着绿杨城廓的神韵,万里长江高扬起催人奋进的风帆。传承古今温泉文化和富有地方特色的“温泉名城”——扬州,犹如一颗闪耀的明珠,散发出动人魅力。一座科学发展、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名城因地热而加速崛起!


    扬州钻出93℃地热 创东南沿海之最

        6月24日,中国地质调查局举行庆祝建党90周年“两优一先”表彰大会,会后举行了红歌大家唱活动,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90年风雨历程,讴歌中国共产党90年取得的辉煌成就。
        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副部长,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书记、局长汪民同志出席并全程观看了红歌会,同时作为局机关合唱队一员,参加了局机关的合唱。局党组在京其他成员出席会议并参加了合唱。  
        在“永远跟党走”的红歌会主题背景下,来自中国地质调查局系统13家局属单位和局机关的职工唱响红歌,高扬旗帜,点亮红色。《红旗颂》、《我的祖国》、《祖国不会忘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走向复兴》┈┈一曲曲红歌唱出了地质工作者对党和祖国的热爱,唱出了地质工作者勇于攻坚克难的豪迈情怀。

    局领导参加“永远跟党走”红歌会合唱

    局机关:《团结就是力量》

    地科院机关:《红旗颂》

    图书馆:《四渡赤水出奇兵》

    地质所:《黄水谣》

    探工所:《保卫黄河》

    测试所:《南泥湾》

    资源所:《经典红歌连唱》

    实物中心:《我们走在大路上》

    物化探所:《中国中国鲜红的太阳永不落》

    航遥中心:《祖国不会忘记》

    勘探所:《歌唱祖国》

    力学所:《我的祖国》

    发展中心《祖国给我理想》

    环境监测院:《走向复兴》

    车朝红演唱《永远跟党走》

    李欧演唱《红旗飘飘》

    张晓海演唱《咱老百姓》

    夏天娇演唱《在希望的田野上》

    红歌会主持人:段琦、李凯

    地调局召开“纪念建党90周年红歌大家唱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