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6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12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按照所关于加强艰险地区野外安全生产及时开展自查的要求,地科院物化探所安全生产管理处组织检查组,于5月21-24日赴云南保山地区,对化探方法室承担的“西南重金属高背景区1:2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项目野外工作进行了安全生产检查。

    检查组通过现场检查、听取工作组汇报、查阅安全工作记录等方式开展检查。从检查情况看:

    一是项目组重视野外安全生产工作。工作组负责人组织全体人员认真贯彻落实《物化探所艰险地区野外安全生产管理办法(试行)》和《中国地质调查局关于做好汛期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有关规定要求。5月6日在接到所《关于开展汛期安全生产专项检查的通知》后,及时进行了传达学习和认真自查。项目负责人成杭新主任专门赶到野外工作组驻地,传达所领导关于加强野外安全生产工作的要求,进一步部署野外工作。

    二是野外工作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野外工作组强调了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明确了野外工作负责人和安全员职责任务。出队前进行了教育培训,出队后根据野外工作实际制定了野外安全生产细则、应急预案等规章制度,按规定要求配备了北斗终端设备、GPS、野外劳动保护用品、急救药品等物品。对野外租赁车辆和雇用临时人员进行安全培训。

    三是野外项目组有较丰富的野外安全生产经验。化探方法室制作了卡式人员联系表,以便联系应急救援;印制了野外安全生产自查登记表,每天出队前检查登记工作人员身体状况、车辆和设备状况、食品等物质准备,并由安全员确认签字;针对工作区处于山区、林区的情况,明确了有关注意事项。根据当地蚊虫、毒蛇较多的特点,配备了防蚊虫防蛇用品和药品,制定了相应的应急预案。

    检查过程中,检查组对工作组全部车辆进行了细致的车况检查;对全体驾驶员开展了汛期野外交通安全专题培训;组织正式职工和聘用人员负责人,进行了针对性的安全教育。

    检查结束后,检查组及时和野外工作组交换了意见,提出了意见和要求。检查组特别强调要加强汛期车辆交通安全管理,抓好驾驶员的安全教育,增强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严防蚊虫、毒蛇叮咬,雷击和坠落等事件,提高应急处理能力,确保野外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

     

     

     

    地科院物化探所赴云南保山开展野外安全生产专项检查

    为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职工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发扬光荣传统、激励奋勇前行,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党委组织在职党员干部职工及离退休人员150余人,于2021年6月23日赴河北省党史教育基地——安平县开展“铭记历史强信念 砥砺前行开新局”教育实践活动。

    肃立在全国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纪念馆前,面向鲜红的党旗,党委书记张发旺作“缅怀革命先烈,重温入党誓词”主题致辞,带领全体党员重温入党誓词,一起回顾申请入党时的思想激情、奋斗追求和入党宣誓时的庄严承诺,进一步坚定永远跟党走的伟大信念,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水环中心相关负责人代表全体党员干部职工向弓仲韬、李大钊雕像敬献了花篮,全体人员三鞠躬表达对革命先烈的无限哀思和敬意。

    追寻革命先烈的足迹,大家先后参观了全国农村第一个党支部旧址、平民夜校、老毛巾厂、弓成山旧居、弓风州旧居、弓氏祠堂。聆听着讲解员一段段的解说,那一页页详实的资料,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一件件革命文物,无不展现着弓仲韬等同志创建中国共产党全国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的艰辛历程。时空转换,大家来到安平县丝网博物馆内,丝网技术所衍生出的产品让人应接不暇,丝网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建筑、汽车、印刷、机械、造纸、医药、食品等工农业生产及航天、海洋、军事等高新技术领域。大家被安平县丝网产业经济发展现代化和国际化深深地震撼!正是因为安平县党员干部继承发展了弓仲韬开创的“敢为人先,勇于奉献”革命精神,勇往直前,不懈奋斗,才让安平县的丝网产业历经风雨、破茧成蝶,从《走遍中国》走向世界。

    台城村大讲堂座无虚席,大家认真聆听安平县红色文化研究会会长李建抓同志作专题党课。李建抓会长精心总结的关于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以来独具历史意义的一组组数据和一个个优秀共产党员的光辉事迹,让大家再一次领会到了中国共产党从党的“一大”只有十三人的星火之态,通过一代代先驱们的浴血奋战,才达到了今天超过九千万人的燎原之势!深刻地领会了“只知主义,不知家庭”的革命无私奉献精神!感悟了张发旺书记为大家分享的“我为什么入党”,更加坚定了作为一名中共党员的理想信念!

    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实践活动,围绕水环中心转型升级,党员干部展开了专题研讨交流。离退休老同志们结合自身在水环中心的奋斗经历阐述了水环中心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表示要继续发光发热,把多年实践总结出来的技术经验、工作方法传授给大家,希望青年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信仰、勇敢斗争,为水环中心全面发展而不懈奋斗。在职党员干部纷纷表示:要把前辈打下的江山、奋斗的事业传承好、守护好、建设好,充分发挥共产党员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和勇往直前的战斗精神,发挥好地质灾害调查监测预警、地质环境监测仪器研发、物探、钻探、遥感以及信息技术等方面的传统优势领域,探索生态地质、自然资源综合调查等新领域,把水环中心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水工环地质调查研究机构!

    水环中心党委书记就如何学好党史强调:学党史,就要学榜样、树榜样,以目标为指引,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不懈奋斗,脚踏实地把每件平凡的事情做好,做自己心中的英雄。学党史,就要依靠组织、维护组织、壮大组织,坚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勇于直面矛盾和问题,凝聚发展的智慧和力量。学党史,就要听党话、跟党走,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仰,以“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目标,从革命前辈的手里接过历史的接力棒,砥砺前行。学党史,就要努力奋斗、精诚团结、讲规矩守纪律,以“不畏浮云遮望眼”的清醒提高政治判断力,以“不须悟性三关语”的悟性提高政治领悟力,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执着提高政治执行力,抢抓先机、奋勇争先,一以贯之、一抓到底,切实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为水环中心实现转型升级跨越式发展、开创“十四五”发展新局面再建新功、增光添彩。

    正值“七一”临近,此次教育实践活动把水环中心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又推向了一个高潮,广大党员干部在重温党史的同时,接受了一次思想和精神的洗礼,更加坚定了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终身的信心和决心。

    重温入党誓词 

    集体合影

    水环中心党委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主题实践活动

    为响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感受绿色发展最新成果,践行建设美丽中国的重大行动,5月10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组织退休职工前往延庆游览了2019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

    本次北京世园会有百余个国家、国际组织、国内各省市及港澳台在内的参展者参展,规模之大打破了世园会历史纪录。游览中,老同志们认真地参观了各个展园,体会着匠心独具的设计和规划,徜徉在优美园林和锦绣花海之中,充分感受着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老同志们在参观后倍感欣慰,激动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在锻炼了身体,陶冶了情操,增进了感情的同时,更对本届世园会“绿色生活美丽家园”这一主题有了深切地感触,从内心发出了“保护生态环境,请从你我做起”的呼声。

    由于园区面积大、游览人数多,加之当天气温较高,在中心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地学文献中心对活动进行了细致的筹备和部署,安排了2名随行工作人员和1名大夫,对近50位老同志开展了拍照、提醒、安全提示、药品、食品等贴心周到的服务,使活动得到顺利开展,确保了老同志们能够安心、舒心、放心地游览。

     

    地学文献中心组织退休职工赴世园会参观游览

    当地时间3月21日傍晚18时,隶属于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的“海洋六号”科考船完成补给和人员休整,离开法属波利尼西亚塔希提港返航广州。海洋六号船原计划停留5天,主要进行船舶的油料、淡水、食品等补给和人员休整。由于机器设备故障修理及等待备件,离港时间延迟了3天。靠港期间,轮机部组织技术力量,对机器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和修理,经过多天的不懈努力,终于修复了故障主机,为返航广州的长距离航行提供了动力保障。目前,“海洋六号”船正高速返航,如果天气条件许可,有望4月中旬抵达广州。

    “海洋六号”船傍晚时分离开塔希提港 

    举行消防演习 

    举行弃船演习 

    轮机部正在组装备件,修理主机

    “海洋六号”船完成补给离开塔希提

    当地时间12月16日晚21时,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所属的“海洋六号”船从智利瓦尔帕莱索港起航,执行中国第33次南极科学考察“海洋六号”航次任务。

    此前, “海洋六号”船已顺利完成了中国大洋第41航次第二航段任务,以及中国地质调查局2016年深海资源调查航次第一阶段工作。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副总工程师、首席科学家何高文告诉记者,作为中国第33次南极科学考察的一支重要海上调查力量,“海洋六号”航次主要采用多道地震、重力柱状取样、温盐深、热流测量等多种调查手段,在南极半岛附近海域开展综合地质地球物理调查、环境调查和相关的海洋科学研究,南极科考期间,“海洋六号”还将派出陆地科考队,进行海陆联合科学考察,以全面了解调查区的区域地质、构造特征以及环境影响,为人类和平利用南极作出贡献。这是一项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科学活动,对加强我国的国际地位,及人类和平利用南极具有重要的意义。

    “海洋六号”于12月12日靠泊瓦尔帕莱索港口,这是该船首次在南美洲国家智利进行靠泊补给,共有34位科考队员进行了轮换。目前,已完成油、水、食品等物资补给,以及人员轮换、休整工作。16日出发后,计划借道智利内水道,以避开气象条件恶劣西风带,预计10天左右抵达智利最南端的城市蓬塔,短暂停留补给后,再选择合适的机会,穿过凶险的德雷克海峡,抵达南极半岛附近海域开展调查。

    参加本航次南极科考的人员主要来自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国家海洋局气象预报中心、同济大学、新华社广东分社、中国国土资源报社等单位,共72人。整个航次计划时间约4个月。

    这是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第二次组织调查船执行南极科学考察任务。此前,该局“海洋四号”船作为中国第七次南极科学考察队的成员之一,于1990-1991年间开展了南极南大洋科学考察活动。

    目前,执行中国第33次南极科学考察的“雪龙”号科学考察船于11月2日从上海出发,实施一船四站环南极航行计划。

    我国“海洋六号”科考船于2009年入列,2011年投入中国大洋科学考察。是一艘配置较为完善的综合调查船,集地质、地震等多项调查功能为一体,能满足多学科、多手段综合调查要求,同时具备扩展能力,具备极地夏季轻度冰区航行和综合调查能力。

    在瓦尔帕莱索补给期间,“海洋六号”船开展了丰富的学术交流及科普宣传等活动。长城站科考队员一行23人在奔赴南极途中,专程到“海洋六号”船进行了交流,并就海陆联合科学考察等有关情况进行了交流。智利当地侨胞30余人也专程到“海洋六号”船参观交流。

    瓦尔帕莱索是南美洲太平洋东岸主要的海港,位于智利中部,是智利第五大区和瓦尔帕莱索省首府,始建于1536年,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范围。

     

     

    海洋六号启航

     

    补给

     

    南极长城站科考队员在赴南极途中专程到“海洋六号”船进行交流

     

    与长城站科考队员合影留念

     

    智利侨胞参观“海洋六号”船

    奔赴南极

    当地时间12月12日23时,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所属的“海洋六号”船顺利完成中国地质调查局2016年深海资源调查航次第一阶段任务,靠泊智利瓦尔帕莱索港。期间,完成人员轮换、休整,物品补给等各项工作后,将一路向南,开启中国第33航次南极科学考察海洋六号航次任务。

    据南极航次首席科学家何高文介绍, “海洋六号”船自2011年开展深海大洋科考工作以来,首次进行如此大规模的人员轮换。接下来的几天,要陆续完成南极航次所需的油、水和食品等物资补给,人员工作交接、调查设备调试等各项准备工作。目前,港口外围受极地气旋影响,海况较差,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将根据气候变化情况,选取合适的时间启程。

    目前,进行轮换的30多位科考队员在经过30多个小时的长途飞行后,于12日顺利抵达智利,现已登船完成了工作交接。本次轮换人员主要来自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以及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国家海洋局气象预报中心等,共34人。

    “海洋六号”船长蓝明华告诉记者,这是该船首次在南美洲国家智利进行靠泊补给。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前期为此做了充分准备,选取了当地的代理服务公司。航次期间,“海洋六号”船及时与中国驻智利大使馆及当地代理等进行了充分沟通,顺利完成了在瓦尔帕莱索的首次靠泊。

    瓦尔帕莱索是南美洲太平洋东岸主要的海港,位于智利中部,是智利第五大区和瓦尔帕莱索省首府,始建于1536年,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范围。

    自10月22日从广州出发,“海洋六号”船已顺利完成了中国大洋第41航次第二航段任务,以及中国地质调查局2016年深海资源调查航次第一阶段工作。

    本报特派记者陈惠玲将跟随“海洋六号”船赴南极参加科学考察,并及时发回相关报道。

    海洋六号进行人员轮换

     

    轮换人员交接合影

     

    远眺海洋六号

     

    "海洋六号"船夜泊瓦尔帕莱索港

     

    走向深海大洋:夜泊智利瓦尔帕莱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