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28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08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2017年7月26-28日,为交流湘西-鄂西成矿带找矿信息、成果和野外地质找矿工作经验,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和湖南省地勘局407队联合举办的“湘西-鄂西成矿带湖南雪峰山地区金矿野外现场考察研讨会”在湖南省怀化市成功召开。

    雪峰山地区位于华南“金腰带”西段,是华南重要金矿集中区,近年来取得了较好的找金成果。本次会议旨在交流雪峰山地区金矿找矿经验,研讨成矿机理和找矿新思路。

    会议期间,与会人员首先参观了与韧性剪切带有关的大坪金矿岩芯,观察并了解了金矿的深部矿化及产出特征,实地考察了金矿床的野外矿化露头。在野外考察的基础上,湖南省地勘局407队总工程师苏康明、湖南省地勘局402队总工程师董国军、湖南省地质调查院孙骥博士、石少华博士、扬子工程首席牛志军研究员分别作了“湖南省雪峰弧西段金矿分布特征”“湘东北金矿成矿规律与找矿预测”“江南造山带湖南段金矿深部找矿潜力及成矿模式”“江南造山带新元古代地层划分与对比”“雪峰山地区基性-超基性岩与镍钴铜金矿成矿作用”等学术报告,对区域内金矿成矿规律和下一步找矿方向进行了讨论。

    湖南省地质调查院、湖北省地质调查院、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及武汉地调中心等单位的30余名领导、专家及项目人员参加了会议。  

    观察大坪金矿区岩芯 

    考察大坪金矿野外矿化露头 

    湘西-鄂西成矿带雪峰山地区金矿现场研讨会 

     
    雪峰山地区金矿野外现场考察研讨会在湖南怀化召开

    “两学一做”是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再次延伸,地调局水环中心雪峰山项目临时党小组自成立以来积极落实“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将学习活动常态化,不断加强思想建设,为项目组在精神上保驾护航。

    本次活动上,党员同志重温了入党誓词,温故了党章,细读了有关党规党纪,观看了反腐警示片,同时交流了入党初衷及历程,分享了各自的心得体会。

    通过本次集中学习,大家一致认为,学习党章党规党纪,就是为了明确自己的身份,要作为一名合格的党员同志,必须要保持自身的先进性,敢于负责、敢于担当,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同时要严于律己,保持廉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为本项目、为本单位乃至整个社会做贡献。

     

    “两学一做” 旨在常态化学习

     

    7月7日,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在湖北宜昌鄂宜页1井页岩气调查重大突破成果研讨会上透露,中国地质调查局部署实施的鄂宜页1井,在地层形成于约5亿年前的寒武系水井沱组,获得了6.02万立方米/日、无阻流量12.38万立方米/日的高产页岩气流,并首次在形成于约6亿年前震旦系陡山沱组发现页岩气藏——迄今全球发现的最古老地层中的页岩气藏。

    这是世界页岩气勘查史上的一个重大突破——在排液仅40分钟,鄂宜页1井就形成高产气流并点火成功。鄂宜页1井,成为我国中扬子地区首次获得页岩气工业气流的参数井,也是迄今世界上在最古老地层中获得页岩气重大发现的参数井。鄂宜页1井,还标志着我国南方老地层的页岩气勘查在中部率先实现了突破。

     

     

    长江经济带主要油气、页岩气田分布示意图

     

    鄂宜页1井压裂施工现场技术研讨

     

    ①半个世纪的梦想终成真 

    “鄂宜页1井的突破,圆了中国地质人半个多世纪的梦想。”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调中心主任姚华舟说完,介绍了地质人在南方寻找油气资源的艰辛历程。

    在地质学中,与华北板块相对应的南方大陆叫扬子板块。其中,四川盆地以东的渝东、湖北、湖南及江西的一部分被称为中扬子。新中国成立后,华北板块上的油气勘探突破接踵而至,可扬子板块除了在上扬子的四川盆地内部找到普光、元坝、安岳气田,在四川盆地周缘的川东及川南地区获得页岩气突破外,中、下扬子一直没有大的发现。

    怀着找油找气的梦想,自1958年开始,地质人年复一年在中扬子地区深耕细作。但无奈这里地质条件太复杂,总的成藏条件不是太好,油气勘探一直没有大的进展。

    “有人形象地把中扬子地区比喻为摔在地上还踹了一脚的玻璃块。”中国地质调查局李四光学者、武汉地调中心油气资源室主任陈孝红说,“中扬子虽然被人们视为一个完整的板块,但其实是被秦岭—大别造山带与江南—雪峰造山带挤成的碎玻璃块。”

    “尽管如此,地质人始终没有放弃在中扬子寻找油气资源的梦想。”姚华舟说,在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艰苦探索后,地质人对中扬子地区海相层系成藏条件、盆地的构造演化、构造圈闭类型等形成了一系列新认识,认识到黄陵基底等对于区域构造格架的稳定作用。特别是在油气调查类型上,实现了由单一找常规油气向常规油气与非常规油气并重的转变,从而在鄂宜页1井实现了页岩气勘探的重大突破,圆了地质人半个多世纪以来的梦想。

    ②变顺藤摸瓜为寻根究底 

    谈到突破,武汉地调中心鄂宜页1井项目部的刘安、张保民、罗胜元、李海、张国涛、危凯、曾雄伟、李培军等一帮年轻人说,关键就是找矿思路由原来的顺藤摸瓜变为现在的寻根究底。

    他们介绍说,常规油气找矿理论可概括为生、储、盖、移4个字,即确定油气生成地层后,再找油气的运移通道和有良好盖层的储存空间。而页岩气则属于生成后原地保存的天然气,不用考虑运移通道因素。

    依据这一原理,武汉地调中心在一开始就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页岩气勘查模式,即在勘查团队组建上,选择与油气资源生成密切相关的地层古生物研究室为主体,再根据工作需要不断引进和补充油气地质研究人员;在研究思路上,坚持从基础地质调查做起,以坚实的地质调查为基础,从一大堆碎玻璃片中找出相对较大的碎玻璃块。

    “这个勘查模式更显示了生物生油理论与勘查单位优势学科有机融合的魅力。”姚华舟说。

    原来,武汉地调中心自1962年成立后,一直以中扬子地区地层、沉积、构造等基础地质研究为主,以宜昌黄花场“金钉子”剖面、关岭生物群等为代表的地层古生物研究更是在全球享有盛誉。页岩气赋存在富有机质页岩中,而页岩往往富含生物化石,是地层古生物学家的重要研究对象。这些因素无缝对接,为中扬子页岩气勘查新模式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从2007年开始,武汉地调中心承担的《雪峰山西侧地区海相油气地质调查》《中南地区非常规油气形成地质背景与富集条件综合研究》《中南地区页岩气调查评价》《中扬子地区页岩气基础地质调查》等油气、页岩气研究项目硕果频出,和页岩气相关的新认识也逐渐清晰:宜昌地区在寒武纪早期处于台棚过渡相带,富有机质页岩的厚度较大,往往能达到数十米至上百米,页岩富含有机质,生烃条件好;宜昌地区发育古老的结晶基底,在印支期以来的构造运动中相对稳定,地表地质调查和地震剖面解释断裂不发育,页岩气保存条件好;宜昌黄陵古隆起属于继承性古隆起,长期隆起致使寒武系水井沱组页岩的热演化程度相对较低,页岩气形成的时间晚,气体逸散时间相对坳陷区短,有利于页岩气富集;宜昌地区大面积寒武系水井沱组、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埋深在1000~3500米,地层倾角一般在10°以下,有利于部署页岩气地质井和参数井……

    对这些专业表述,陈孝红用3个比喻进行了解释:宜昌是华南的“根”,基底是30多亿年前的太古代地层;宜昌是生命的“源”,是华南最早的海底多细胞生物分布区,为油气成藏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来源;宜昌是恐龙的“家”,侏罗纪和白垩纪地层为油气的保存盖上了厚厚的被子。

    “良好的刚性基底、完整的沉积盖层、丰富的烃源岩,使宜昌成为油气成藏的有利地区。”陈孝红说。

    在这些新认识指导下,新的勘查模式率先在宜昌开花结果。2015年,武汉地调中心在宜昌点军区车溪和远安县石桥部署了两口页岩气调查井,在中扬子地区寒武纪、志留纪系地层进行页岩气调查。

    2016年4月28日,鄂宜页1井正式施工,开启了宜昌地区寒武系页岩气的系统评价。2017年1月22日,在鄂宜页1井评价基础实施侧钻水平井,4月13日进入压裂试气阶段,5月11日,压裂液返排开始。

    “排液40分钟时,监测人员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将火种伸向排液口,没想到一下就腾起近1米高的火焰。”承担压裂任务的中石化江汉油田页岩气开采服务公司总经理袁发勇说,而且这还是在气液尚未分离、排液孔口径10毫米的情况下实现的。

    ③创新助推梦想启航 

    “鄂宜页1井创造了我国页岩气勘查的多个第一。”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咨询专家乔德武兴奋地告诉记者:“第一次在复杂构造区的寒武系老地层中找到高产页岩气工业气流、第一次在中扬子地区采用水平井压裂、第一次在中扬子地区使用国产桥塞……”

    “能实现这么多第一,还在于我们贯彻了分工合作、有机整合、成果共享的市场化条件下科技创新机制。”武汉地调中心副主任张旺驰说,这也可以看作是新的勘查模式的一大特色或内容。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武汉地调中心在坚持地质理论、认识创新的同时,还同工程施工单位一起深入研究工程施工中技术工艺的创新。如在直井施工中,武汉地调中心地质人员与核工业216大队技术人员一起,通过技术工艺创新解决了施工中遇到岩性复杂井斜控制难、高演化页岩解气精度不高等难题,使完钻后的鄂宜页1井井眼直,固井质量好,目地层定位准确,为水平井准确入靶和完井作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特别值得称道的是江汉油田页岩气开采服务公司。他们宁可自己经济上吃亏也坚持为地质服务。”张旺驰介绍说,在水平井施工前,页服公司技术人员研究主压裂层的剖面图后发现,页岩层呈北东—南西向以8~10 度的倾角展布,若水平井向北东方向施工,压裂后排放压裂液时就有一定的势能可以利用,既不用再上工程手段增加排液费用,还会节约排液时间降低总体费用。但当地质人员提出下倾角下方的页岩层赋气性更好时,总经理袁发勇当即表示:“朝最好的页岩层打钻,排液不畅就上手段!只要能打出高产气流,我们亏的钱就当是对中扬子油气大突破的贡献!”

    地质与设计施工单位融合创新,带来了一系列对中扬子板块油气勘探突破具有现实借鉴意义的成果:

    创新地质与工程联合攻关的地调项目工作新模式。坚持以实现产能最大化的地质目标为导向,地质设计与工程施工一体化;强调钻完井工程的目标整体化下各个施工环节工作目标责任制以及无缝对接管理。制定了工程设计和施工过程考核与最终地质目标相结合双重目标责任制考核方法。建立了以地质目标引导过程考核,以过程严格考核促进地质目标实现的目标责任制考核管理方式。

    创新低勘探程度地质工程一体化技术。提出了低勘探程度复杂构造条件下“精细描述—技术研究—工程设计—组织实施—综合评价”地质工程一体化技术,集多学科气藏研究、全方位项目管理及钻完井设计施工于一体,攻关形成了适应寒武系页岩储层特征的钻完井一体化工程技术系列。

    创新构造复杂区低勘探程度定录导一体化技术。提出了低勘探程度构造复杂区分段分级控制、井震剖面对比—计算—预测—调整地质导向方法,优化设计了变曲率渐增式五段制井眼轨道,优选出精准导向钻具组合和钻进参数,创建了定向+录井+地质导向联合工作模式,形成了构造复杂区低勘探程度定录导一体化技术。

    创新复杂地质条件下高位垂比长水平段井壁稳定技术。研制了低温乳化剂、润湿反转剂、降滤失剂,自主研发了低温防垮塌油基钻井液体系,创新提出了全过程井壁稳定预控模式,形成了复杂地质条件下高位垂比长水平段井壁稳定技术,解决了寒武系页岩层长水平段水化失稳难题。

    创新常压低温高钙质高应力差页岩储层改造技术。在国内率先提出了常压低温高钙质高应力差页岩储层“主缝+复杂裂缝”改造思路,评价分析了寒武系常压低温页岩储层“六性”特征及其改造效果影响因素,建立了寒武系常压低温页岩储层复杂缝网评价方法及模型,优化了支撑剂组合方式、射孔方式、泵注程序等施工工艺。

    创新低温低伤害页岩气压裂液体系。研制了低温破胶剂、减阻剂、稠化剂、助排剂,自主研发了低温低伤害FLICK滑溜水和低温低伤害LOMO胶液体系,有效提高了常压储层压裂液返排率,减少了储层伤害,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

    鄂宜页1井的突破,增添了企业在中扬子的油气勘探信心。现在,中石油已在相邻区块内完成300平方公里的三维地震,并已部署一口评价井;中石化则拟直接利用尚在压裂试气中的鄂宜页2井的资料和经验,在进行充分准备后直接进入开发。

    ④为了梦想衣带渐宽终不悔 

    “鄂宜页1井的突破,离不开项目组全体人员付出的泪水、汗水和心血。”武汉地调中心党委书记胡茂焱动情地说,“为了找到扬子板块油气资源勘探的突破点,为全面突破提供科学理论和实践经验,项目组的同志只得将对家人的愧疚深压在心底。他们无愧于中国地质人的称号!”

    这个团队在陈孝红、王传尚的带领下,用一个个创新性成果回报了家人对自己的支持与理解:

    以这一项目为平台,陈孝红修订了宜昌地区寒武纪、志留纪地层格架,建立了宜昌地区寒武纪镶边碳酸盐台地边缘沉积相模式和志留纪前陆盆地沉积相模式,发现了寒武系、奥陶系甲烷渗漏证据以及古地理、古环境和古气候变化及其对页岩气储层的制约关系,为页岩气有利区优选、井位部署提出了科学依据。

    王传尚提出了宜昌地区页岩气具备多层系立体勘探潜力的认识,为页岩气参数井的部署提供了依据。

    刘安通过项目实施查明了寒武系页岩气地质条件,获得了含气性参数,圈出了远景区。通过古流体研究,分析了中扬子重要圈闭构造的油气保存条件,明确了宜昌地区古流体演化过程与页岩气富集的关系。

    张保民通过深入研究,精细刻画了宜昌斜坡带寒武系富有机质页岩的发育层位,明确了页岩的古地理分布特点,结合二维地震资料的分析解释,深化了宜昌斜坡带地层、构造以及古地理的认识,圈定了宜昌地区寒武系页岩气有利区。

    张国涛在全面收集、整理和分析中扬子地区震旦系和下古生界页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后,编制了中扬子地区震旦系和下古生界各页岩的厚度、有机碳含量、成熟度等有机地化参数等值线图,圈定了中扬子页岩气远景区。

    罗胜元通过对中扬子复杂构造区页岩气形成富集机理的系统研究,提出宜昌斜坡区所处的黄陵古隆起对页岩气的形成和聚集有优越控制作用,是寒武系页岩气有利勘探区的认识……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项目组成员表示,今后,他们将继续发扬拼搏、奉献、创新的精神,为实现中扬子油气资源的全面突破继续努力。

    中扬子油气梦想扬帆起航

    为进一步加强油气钻井安全工作,按照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的统一安排;近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探矿工艺研究所雪峰古陆周缘页岩气地质调查项目在钻井现场开展了“安全生产月”系列活动。

    开展了井控安全技术培训。由项目负责人、安全员、参加油气钻井井控专项安全培训的持证人员主持,深入学习《中国地质调查局关于印发<陆域油气钻井井控安全管理暂行规定>和<陆域油气地质调查井井控技术要求(试行)>的通知》等有关工作要求;抓实抓细井控设计、井控装置、井控作业、井控监督管理及事故应急处理等环节的政策解读;针对现场配备的井控设备、有毒有害气体防护用品用具进行了操作培训。

    实施了安全技术交底。组织开展了地质调查井施工设计及论证,采用近平衡钻进,平衡地层压力;实施班前安全教育及技术交底,重要施工环节技术研讨与安全讨论同步开展;开展预案应急演练,掌握应急处置办法,一旦发生特殊情况,及时按照应急预案规定的程序进行处置。

    组织了钻井现场安全检查。在雪峰古陆周缘页岩气地质调查项目湘桃地2井和湘桃地1井钻井现场实施专项安全检查;对照暂行规定及技术要求,分别对井场建设、井场布置、井控设备、消防设备设施、安全标识、井场防护、应急逃生通道及路线、应急预案及制度上墙等工作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对钻井作业操作规程的贯彻执行情况进行了现场检查和督促,针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提出了具体意见,要求限期整改落实。

    “安全生产月”活动在钻井施工现场的开展,进一步拉近了安全管理与现场作业的距离;通过实施专项培训和现场检查,井场作业人员进一步增强了责任意识,明确了技术要领和管理要求,督促了安全操作的贯彻落实,达到了预期效果。

    项目负责人在钻井现场进行安全部署
     
     
    探矿工艺所页岩气地质调查井钻探现场贯彻落实“安全...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有效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近期,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党委班子成员亲自带队,赴野外一线临时党组织和项目组开展野外党建廉政联合实地检查系列活动。

    水环中心党委高度重视此次野外调研检查工作,组织召开专题党委会,研究部署野外调研检查计划,制定印发《关于开展2018年度野外党建廉政抽查的通知》,成立由中心主任、党委副书记担任组长的野外党建廉政检查工作小组,同时就抽查项目、检查内容、工作要求提出了明确要求。

    从8月中旬至9月,水环中心领导班子成员分别亲自带队,采取分组、分地区的形式,前往甘肃、湖南、天津等地,对兰州-西宁经济区综合地质调查、雪峰山北部地质灾害调查、天津潘庄突起构造区地热资源调查等野外临时党组织开展野外党建廉政工作实地调研检查。调研过程中,检查组坚持以问题为导向,通过听取汇报、集体座谈、查阅资料、谈心谈话等方式,重点围绕野外临时党支部党建工作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廉政风险防控等方面,具体对野外临时党组织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加强政治与思想建设、严肃党内组织生活、严格党员教育与管理、强化廉政建设主体责任、践行新时代地质工作者核心价值观、廉政建设责任落实、廉政警示教育、廉政风险点排查及防控、经费使用、问题整改落实等内容进行了细致深入全面的调研检查。检查组充分肯定了野外党支部工作成绩,同时就存在问题提出了整改意见,并就野外工作中有效开展党建廉政的方式方法、遇到的问题或困惑及时给予了解答与指导。

    检查期间,党委班子成员及时向广大一线党员干部职工传达学习局党组《关于开展警示教育进一步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通知》、《关于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同时以今年以来驻部纪检监察组通报的违纪违规典型案例为依托,对项目组成员进行了廉政警示教育,并提出四点要求:一是各野外临时党支部书记和项目负责人要全面落实党建和廉政建设的主体责任,牢固树立“严管就是厚爱”的理念,不断加强党员干部职工的学习教育,自觉维护中央权威,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增强“四个意识”和“四个自信”;二是各野外临时党支部和各项目组要坚持以项目和资金管理为重点,进一步细化廉政风险防控措施、落实风险防控责任;三是各纪检监察员或廉政监察员要发挥“探头”作用,认真履行好监督职责,为项目“出成果、出人才、审计不出大问题”保驾护航;四是广大一线党员干部职工要时刻常怀敬畏之心,切实增强廉洁自律意识和按制度办事的意识,在工作、生活中坚决做到廉洁自律、诚实守信。

    通过此次野外党建廉政联查,野外临时党组织的“一岗双责”责任意识明显得到提高,自觉履职担当意识得到提升,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野外一线干部职工的“四个意识”不断增强,“四个自信”更加坚定,纪律意识、规矩意识、廉洁自律意识明显提升,廉政风险防范意识普遍提高,为水环中心实现地质调查事业转型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和政治保证。

     

     
     
    水环中心组织开展野外党建廉政联查

    为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7周年,继承和弘扬党的优良传统,进一步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党的意识,牢记党的宗旨,以实际行动促进中心地质事业转型发展,地调局水环中心及时下发通知文件,要求各党支部以“不忘入党初心,砥砺奋进”为主题,本着热烈、节约、高效的原则,紧密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开展了纪念建党97周年主题党日活动。

    “七一”前后,各党支部坚持以党建活动促进业务发展为目标,因地制宜,积极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寓意深远的主题党日活动。赣南扶贫找水野外临时党支部以提高政治觉悟筑牢项目成果支点,以科普活动强化民众饮水安全意识为抓书,通过走进红军医院旧址,向无名烈士墓献花,重温入党誓词,慰问红军老战士,向广大村民现场水质检测、发放《图说基岩地下水》科普图书等形式,深入组织开展了党建、业务、科普融会贯通的主题党日活动;沂蒙山革命老区1:5万水文地质调查项目等野外临时党支部认真组织项目人员参观陆房战役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通过集体观看陈列实物和影像资料、向革命先烈敬献花环等形式缅怀先烈、深入开展革命历史学习和爱国主义教育;雪峰山区北部地质灾害调查项目等野外临时党支部积极组织项目人员参观了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等革命先辈纪念馆,通过学习伟人事迹重温革命历史、回顾入党初心、分享入党后个人思想政治发展变化情况等活动积极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通过各党支部,尤其是野外临时党支部因地制宜组织开展一系列党建与业务相融合、内容充实的主题党日活动,水环中心广大党员干部党性修养显著提升,理想信念更加坚定,立足岗位锐意进取、创新奉献的信心和决心进一步增强。大家一致表示,要继续继承革命先烈在国家存亡危难时刻众志成城、不屈不挠、顽强拼搏的精神,努力发扬“争当先锋、勇作表率”的开拓创新精神,不忘初心、牢记新时代所赋予的时代使命,坚持以“讲政治,做实事,出成效”为基本原则,不断强化责任担当,以实际行动在新时代地质调查工作实践中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争做“自然资源”排头兵,努力在积极推动中心地质调查事业调整转型发展、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水工环地质调查中心工作实践中展现新风貌、实现新作为。

    水环中心积极开展纪念建党97周年主题党日活动

    近日,为配合辰溪县地质灾害防治“宣传培训月”活动,地调局水环中心雪峰山区北部地质灾害调查项目组结合年度工作任务,针对区域内地质灾害特点及群测群防工作需要,以乡镇干部、监测员为对象开展了辰溪县黄溪口片区地质灾害防治科普宣传工作。

    黄溪口片区包括黄溪口镇在内的“六乡一镇”,是辰溪县地质灾害主要易发区,也是全县地质灾害防治的重点区域。宣传培训会上,项目组从地质灾害认识、简易监测、房屋选址、临灾避险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结合已发生地质灾害视频展示了其危害性与破坏性,使大家不仅认识了地质灾害,学习了防灾措施,也进一步从思想上重视灾害预防。

    辰溪县国土局、黄溪口片区乡镇政府及各村干部群众共50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现场发放地质灾害宣传资料400余份。

    水环中心开展辰溪县地质灾害防治科普宣传

    5月26日-27日,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把握新时代赋予地质工作的新要求,建实地质调查项目库,保障十大计划顺利实施,地调局武汉地调中心召开了2019-2021年项目立项研讨暨新时代地质工作服务自然资源管理大调研动员会。

    会议传达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精神、自然资源部部长陆昊在中国地质调查局调研时的讲话精神、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2018年第十七次会议精神和地调局开展新时代地质工作服务自然资源管理大调研活动动员大会精神,解读了《关于开展2019-2021年地质调查项目立项论证(延续评估)及储备入库工作的通知》《地质调查项目立项与延续评估实施细则》,通报了武汉地调中心2019-2021年拟申请立项项目的有关情况。

    会上,武汉地调查中心组织实施的东南丘陵区域地质调查、长江流域水文地质与水资源调查、粤港澳大湾区综合地质调查、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海南)自然资源综合地质调查等4个工程以及武汉城市地质调查、雪峰古陆周缘页岩气地质调查、海南岛-环北部湾昌江-云浮地区基础地质调查、湘西-鄂西成矿带花垣大型铅锌锰资源基地综合地质调查和右江成矿区天等-德保锰资源基地综合地质调查等5个二级项目,围绕中央与地方需求、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工作部署、技术路线及方法、预期成果等方面进行了汇报,9名负责2019-2021年项目立项材料编写的青年技术骨干汇报了前期准备、工作思路、项目申报材料等情况,与会领导及专家对有关问题进行了质询,提出了具体意见建议。

    会议强调,要立足武汉地调中心特色学科、重点业务方向和平台,精心组织广大干部职工围绕自然资源管理中心工作定位开展大调研大讨论大实践,谋划好组织好2019-2021年项目立项工作。会议要求,一是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尤其是“两山”理论,坚决贯彻落实地调局党组决策部署,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进地质工作高质量高效益发展;二是要总结武汉地调中心业务优势,积极探索业务结构和人才队伍结构调整,不断提升地质调查与科技创新能力,保证国家能源资源安全,支撑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和自然资源中心工作;三是要精心谋划业务布局,为武汉地调中心地质调查事业长期稳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武汉地调中心领导班子成员、副总工程师,办公室、科学技术处、财务资产处及中南项目办规划处、技术处、经济处、成果处负责人,各研究室、实验室负责人及部分二级项目负责人、技术骨干近70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现场

    东南丘陵区域地质调查工程首席作汇报

    青年技术骨干汇报项目立项有关工作

    武汉地调中心召开2019-2021年项目立项研讨暨新时代地...

    2017年12月15日-17日,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主办的“南岭成矿带中西段地质矿产调查项目成果交流暨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召开。

    会议旨在加强“南岭成矿带中西段地质矿产调查”二级项目各子项目之间的联系与合作,汇总2017年主要地质成果,探讨地质矿产调查重大科学问题,研讨下阶段工作重点。

    二级项目负责人付建明研究员汇报了“南岭成矿带中西段地质矿产调查”项目2017年主要成果、2018工作部署以及2019-2021年工作设想。会议邀请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朱云海教授、湖南省地质调查院柏道远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和湖南省湘南地质勘察院许以明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围绕数字填图工作方法、南岭成矿带关键地质问题及锡矿找矿,分别作了“野外调查中应注意问题及实际材料图-编稿原图(地质图)制作”、“雪峰造山带及邻区构造研究进展”和“浅谈湘南地区锡矿找矿工作的经验及教训”的学术报告。10个子项目负责人对2017年工作量完成情况、取得的主要进展与成果、2018年工作安排等进行了汇报。与会人员就野外工作方法、室内资料整理、报告编写、科技创新、锡矿找矿方向等进行了深入交流,并对项目2018年工作部署进行了研讨。

    通过会议交流,与会人员进一步加深了对“地质调查过程就是科技创新的过程”的理解,有助于“南岭成矿带中西段地质矿产调查”二级项目总体绩效目标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助推南岭成矿带锡矿找矿工作部署。

    来自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湖南省地质调查院、湖南省湘南地质勘察院、广东省地质调查院、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调查院、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域地质调查院和武汉地质调查中心等单位的20余人参加了会议。

    南岭成矿带中西段地质矿产调查项目成果交流暨学术研...

    11月24日-26日,“鄂东-湘东北地区成果交流与学术研讨会”在湖南岳阳成功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鄂东-湘东北地区地质矿产调查”二级项目承办,旨在交流鄂东-湘东北地区前寒武纪变质基底和金及多金属、钨、稀有分散元素等矿种取得的最新调查和研究进展,明确二级项目下一步工作思路和方向。

    会议邀请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地质勘查项目管理办公室周厚祥主任、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王连训老师、湖北省第四地质大队总工程师张文胜和江西地矿局赣西北大队总工程师罗小洪等4位专家,分别作题为“湘东北地区地质找矿重要进展”、“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产与幕阜山成岩成矿”、“鄂南地区成矿地质背景及主要矿产成矿规律”、“赣西北地区成矿地质背景及成矿地质条件”的主题报告。围绕鄂东-湘东北地区成矿地质背景和矿产勘查,4位专家分别重点介绍了幕阜山-雪峰山地区金矿成矿规律、伟晶岩的成因及研究方法、幕阜山西北缘伟晶岩型稀有分散元素矿产成矿地质特征和成矿规律及赣西北地区钨矿成矿地质背景和成矿规律。各子项目负责人分别汇报了2017年度工作量完成情况、在前寒武纪变质基底、矿产调查和研究方面取得的主要进展与成果。“鄂东-湘东北地区地质矿产调查”二级项目负责人龙文国研究员介绍了项目2017年主要进展与成果,明确了各子项目下2018年度主要工作任务、科技创新目标和科普目标。

    鄂东-湘东北地区地处湘鄂赣三省交界地区,本次会议也汇集了湘鄂赣三省专家,针对鄂东-湘东北地区重要金属矿种成矿地质背景和成矿规律开展交流与研讨,为项目组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来自湖南省国土资源厅、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地质调查局郑州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湖北省地质调查院、湖南省地质调查院、湖北省地质局第四地质大队、湖南省地勘局四〇二队、江西地矿局赣西北大队和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等单位的20余名专家和技术人员参加了会议。

    鄂东-湘东北地区地质调查成果与学术研讨会成功召开

    622日以来,大范围的暴雨袭击湖南地区,水环中心雪峰山区北部地质灾害调查项目开展所在地辰溪县累积降雨量达到了710.2毫米,创下了湖南省6月最高记录,成为湖南省受灾最为严重的县之一。受持续降雨影响,辰溪县地质灾害呈现高发态势,多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地质灾害防治形势异常严峻。 

    水环中心技术人员结合项目工作部署,积极与辰溪县国土局沟通、对接,根据防灾减灾需求,派出了3个工作组协助地方政府开展地质灾害应急排查工作,排查人员每到一处,详细调查了解灾害体发育特征,有无变形迹象、坡脚渗水等情况,并对受威胁群众开展宣传培训,指导开展群测群防监测及应急处置等工作。通过10余天的持续工作,共排查潭湾镇等5个乡镇共40余处灾害点,统计受威胁群众300余名。此次调查发现了9处新增灾害点,但全部为小型灾害点。通过排查,水环中心技术人员发现,灾害点多由于切坡建房引起。结合当地政府需求和建议,水环中心已经着手开展居民建房选址、切坡设计等前期规划方面的研究工作。

    近期,水环中心项目组每天向当地政府上报应急排查情况及排查中存在的问题,协助辰溪县科学高效开展应急排查工作。 

     

     

     

     

     

     

     

     

     

     

     

     

    水环中心积极支援辰溪县地灾应急排查工作

    4月20日,为响应部局“地球日”宣传活动,水环中心雪峰山区北部地质灾害调查项目组结合项目特点,针对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中大家关心的问题,以基层群众为对象开展了辰溪县潭湾镇“地球日”科普宣传暨地质灾害防治培训活动,将地质灾害防治知识送下乡。

    本次培训从地质灾害识别、预防和临灾撤离等方面进行了生动讲解,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现场发放地质灾害防治图书及挂图200余份。通过该活动切实加深了大家对地质灾害危险性的认识,提高了防灾减灾意识,也让群众学习到了临灾自救知识。

    据项目负责人介绍,为落实科普宣传成效,项目组将在项目开展期间,进一步加强与国土部门合作,联合区内中小学校及城镇居委会,继续做好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宣传培训工作。

    辰溪县国土局、潭湾镇政府及各村干部群众共110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水环中心开展“地球日”地质灾害防治科普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