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3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14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相关搜索

检索范围:

    10月30日,国家能源局在湖北省宜昌市召开座谈会,召集相关单位、企业,就页岩气勘探开发进展进行调研。国家能源局油气司、页岩气研发中心,湖北省发改委、宜昌市发改委、宜昌市国土局、宜昌市环保局、长阳县政府、远安县政府、点军区政府的相关领导出席了会议。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资源评价部、油气资源调查中心、武汉地质调查中心,以及中国石油浙江油田分公司的代表应邀参加了座谈会,并进行了页岩气工作汇报。 

    中国地质调查局资源评价部有关负责人介绍了长江经济带页岩气调查进展与推进措施,认为长江经济带页岩气资源丰富,页岩气调查和勘查开发在中上游取得了重大进展,加大页岩气的勘查开发力度,不仅能够有效缓解能源供需矛盾,促进长江经济带发展,保障能源安全,而且可以优化能源结构,有效保护环境。

    油气调查中心汇报了宜昌地区页岩气调查进展和成果。近年来,中国地质调查局集中人力、物力,在长江经济带推进页岩气调查科技攻坚,取得了一系列历史性发现和认识,为我国页岩气事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勘探开发新的方向。中扬子宜昌地区是长江经济带页岩气调查科技攻坚的“核心区”。油气调查中心在局党组的统一部署下,瞄准宜昌中、西部复杂构造区,开展了大量有效、细致的调查工作,在宜昌长阳、点军等地区实现了页岩气调查突破;同时开展了“地质条件、技术经济、生态环境”三位一体的资源潜力评价,摸清了宜昌地区页岩气资源家底,为宜昌地区页岩气勘探开发部署奠定了良好基础。

    武汉地调中心、中石油浙江油田分别对夷陵、远安地区的页岩气调查进展进行了汇报。

    宜昌市发改委、国土局、环保局及各区县政府进行了发言交流。各级政府对各调查单位在宜昌地区开展的页岩气调查工作表示认可,并指出近年来宜昌页岩气“从无到有”,表现出良好的资源前景,有望建成全国第三个页岩气勘探开发基地,对当地的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是一个巨大利好。各级政府对未来的页岩气产业化开发充满了期待,纷纷提出会在政策、土地、交通等各方面继续予以更大支持,同时将配合中国地质调查局等相关单位继续开展工作,深入推进页岩气产业化建设前期准备,加强协调和基础设施建设,为页岩气的进一步开放提供服务。

    国家能源局油气司相关负责同志听取了与会单位发言后表示,目前在宜昌地区开展的页岩气调查工作形势喜人,巨大的页岩气资源前景无疑将为宜昌地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力。下一步将继续深入开展调研工作,形成决策建议,协调相关部门和企业,开展宜昌页岩气勘查开发示范区建设,进一步推进宜昌页岩气开发产业化。

    宜昌页岩气调查勘查进展座谈会会场 

     
     
    油气调查中心参加国家能源局宜昌页岩气调查勘查进展...

    近日,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组织地球物理、地质灾害评价等有关专业人员,就“长阳县资丘镇万里城村地下溶洞探测与地质灾害评价”项目取得的工作成果,向长阳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应急管理局和资丘镇人民政府进行了专题汇报。

    自2020年7月起,该村多次出现地下震动和异响,特别是2021年初,震动次数更多,频次更高,引起当地居民恐慌。受长阳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委托,武汉地调中心发挥地球物理、灾害地质等专业技术与装备优势,结合前期地质灾害应急调查初步认识,积极开展该地区地下岩溶综合探测工作,评估岩溶塌陷地质灾害风险并提出处置建议。

    通过近4个月的地面调查、无人机航测、高密度电法、瞬变电磁、微动勘探等多种地球物理手段探测,地质灾害综合研判,项目组认为,长阳县资丘镇万里城村东岭坪—黑湾一带,地质构造复杂、岩溶发育。该地区第四系覆盖层(碎块石土)一般厚约10余米,局部20-30米;推断存在地下岩溶20个、隐伏断裂5条,判断地下岩溶顶底高差平均不超过10米,岩溶洞穴类型为延伸不大、空间较小的溶隙、溶缝、小溶沟等,主要受北东向构造裂隙控制;分析岩溶塌陷现状及典型灾害、震动影响和诱发因素,指出塌陷灾害总体呈现点多、面积小、规模小特点;推断地下岩溶条带3个,划分岩溶塌陷灾害高、中、低易发区各1个,高危险区1个、中危险区2个和低危险区1个。项目组强调,尽管该地区岩溶塌陷危害现状总体小,但仍需引起高度重视,并提出4点针对性的处置建议,特别是对已发生的塌陷洞,应尽快回填封堵并做好排水处置,加强巡视巡查,做好群测群防和专业监测工作。

    长阳县有关部门和资丘镇人民政府负责人,充分肯定了武汉地调中心在此次地下溶洞探测与地质灾害评价中取得的良好成效,高度评价了扎实、高效的专业技术能力,对中心相关技术专家在该项工作中做出的辛勤努力表示衷心感谢,并强调将认真参考项目组的意见和建议,积极推进相关措施落地,进一步完善万里城村岩溶塌陷地质灾害的防灾减灾工作。

      

    武汉地调中心完成长阳县资丘镇万里城村地下溶洞探测与地质...

    2019年3月26日至3月29日,自然资源部矿产资源保护监督管理司(以下简称“矿保司”)和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以下简称“环境监测院”)赴湖北省宜昌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调研“清江生物群”古生物化石管理情况。

    据西北大学张兴亮教授介绍,西北大学早期生命与环境创新研究团队发现了距今5.18亿年,地处中国宜昌长阳地区清江与丹江河交汇处的以软躯体生物为主的布尔吉斯页岩型生物群,并将此生物群命名为“清江生物群”。3月22日,研究成果《华南早寒武世布尔吉斯页岩型化石库——清江生物群》发表于《科学》杂志。本次共发现4351件标本,鉴定出101个后生动物属和8个藻类属,新发现的属种占据了总量的53%。由于“清江生物群”具有新属种的比例最高、相对多样性最高、化石形态保真度最优、原生有机质保存最好、软躯体生物类群最多五大优势,所以研究成果自发表以来,受到社会的高度关注和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

    调研组与湖北省自然资源厅、西北大学、武汉地质调查中心、宜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湖北省地质科学研究院、长阳县人民政府等单位相关负责同志就“清江生物群”化石管理工作进行了座谈。会后,对远安县“南漳-远安动物群”中的湖北鳄的化石产地和远安地质博物馆进行了实地考察,查看了化石产出的层位和产出化石的保护研究现状。同时,对鹿苑村周围出露的丹霞地貌、河流阶地等地质遗迹和鹿苑黄茶、鹿苑寺等文化点进行了走访。

    调研组指出,“清江生物群”是全人类的重要化石宝藏,要处理好化石保护和利用的关系,做好相关研究、科普工作。通过与地方经济的有机结合,助推长阳县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要进行充分的调查评价工作,以申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的目标进行科学的规划,适时调整用地规划,及时制作宣传片,对“清江生物群”进行更为有效的宣传。

    调研组认为,湖北省宜昌市古生物化石调查成果突出,地质文化村推广条件充足,远安县和长阳县更是地质遗迹保护和地质文化村建设的沃土。特别是长阳县“清江生物群”的发现,具有难以估量的研究潜力,它将成为开展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研究最理想的顶级‘化石宝库’,能够显著提升湖北省地质文化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

    调研组建议,可将新发现的“清江生物群”化石相关数据纳入到全国地质遗迹调查数据库中。下一步,环境监测院将依托“古生物化石与地质遗迹调查工程” 对“清江生物群”的调查、研究与保护等工作进行深入研究,提供科学有效的支撑与服务。

     

     

    调研组在“清江生物群”发现地与张兴亮教授进行交流

    “清江生物群”发现地

    清江生物群化石保护座谈会 

    调研组实地考察远安县湖北鳄化石产地

    调研组实地考察远安县湖北鳄化石原位保护馆

    调研组对旧县镇鹿苑村进行地质文化村踏勘

     
     
     
    自然资源部矿保司和环境监测院调研宜昌“清江生物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