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3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16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9月25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顺利完成“气体稳定同位素质谱仪采购项目”招投标工作。至此,武汉地调中心全面完成2018年度50万元以上大型设备的采购计划。

    2018年,武汉地调中心共有11台套大型设备的招投标和采购工作,设备总金额达1700余万元。7月,“综合测井系统”“偏光显微镜”等设备到货并完成安装调试、验收、投入使用;8月,“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及其配套系统全部到货,现正在抓紧安装调试中;9月,“边坡雷达”到货并完成设备调试、验收;“网络化多功能电法仪”“原子力显微镜”“离子色谱仪”等设备目前正在海关办理相关手续,预计10月可进行安装调试及验收。

    武汉地调中心在装备建设中,始终以“装备一流”为目标,坚持优选适应地质调查工作现代化的先进、高效、适用性强的装备。一大批新进设备较好地实现了科研设备的更新换代,满足了地质调查与科研工作日益增长的需求。

    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安装调试中 

     
     
     
    武汉地调中心完成年度大型设备采购工作

    20161020日至21日,由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和江西省赣州市矿产资源管理局联合主办,江西省龙南县矿产资源管理局协办的“江西赣州离子型稀土矿污染土壤修复现场研讨会”在江西省赣州市龙南县顺利召开。

    国土资源部机关服务局局长、党委书记叶志斌,副局长张军民;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成员,中国地质科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王小烈江西省国土厅副厅长侯克常,赣州市矿管局局长赖亮光,龙南县县委书记缪兰英等领导同志及相关科研院所高校知名专家、企业家代表共9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主任庄育勋主持。

    缪兰英同志在会上致辞,并预祝会议顺利圆满召开。侯克常同志详细介绍了江西省矿山环境和修复工作的总体情况及下一步工作设想。王小烈同志介绍了我国矿山的环境问题,尤其是稀土矿山的环境问题。他指出,在建设生态文明的大背景下,国家各级领导对矿山环境问题都高度重视,开展矿山环境修复技术研究及应用推广前景光明。他强调,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开展的这项研究,成果适用性强、成效显著,建议各方携手,集体发挥产学研用的合力,为“绿色”矿山开发做出自己的贡献。

    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的两名青年科学家谭科艳副研究员、刘斯文副研究员分别作了题为“地球化学工程修复技术应用总体介绍”和“离子型稀土矿污染土壤的地球化学工程学原位生态修复技术研究”的学术报告,详细介绍了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矿山环境修复团队取得的成绩和在离子型稀土矿污染土壤进行生态环境修复的技术流程、原理和取得的成效。

    报告结束后,与会人员参观了离子型稀土矿污染土壤的地球化学工程学原位生态修复技术示范现场和龙南矿管局借鉴实验测试中心成果建设的矿山环境治理示范工程,对该修复技术的应用和效果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科研团队利用地球化学工程技术原理,在废弃的、污染严重的离子型稀土矿山开展的原位修复技术充分利用稀土矿山本身的自然资源,将柔性生态袋与地球化学障技术结合,有效地控制了水土流失和污染物的迁移;利用非金属矿物物理、化学性质的优势,改良了矿山酸性土壤,有效阻止了农作物对污染物的吸收;充分利用稀土开采过程残留在土壤中大量的氮素,成功栽培了耐酸且适宜赣州气候环境生长的高附加值经济作物蓝莓,果实中有害元素含量远低于国家标准,且富含有利于人体健康的矿物元素,为稀土矿山的复绿、治理提供了经济、无二次污染、可持续利用和发展的修复技术。

    为进一步提升该项目研究成果的适用性和经济性,与会人员开展集中研讨,围绕矿山环境修复工作的开展、新技术的应用及推广进行了热烈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地球化学工程技术是一项利用地学原理解决地学问题的新技术,在环境污染治理领域具有独特的优势,应当加大力度深入研究,并及时推广新的研究成果,为实现技术的产业化打好基础。当前,开展矿山环境修复刻不容缓,研发经济有效的修复技术迫在眉睫,社会各界要以国家需求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抓手,积极推动新的修复技术落地生根,强化研究成果的应用转化,相互促进、良性发展,确保在修复矿区的生态环境工作中发挥作用,共同为矿山的可持续开发做出贡献。

    大会现场

    现场解说

    现场参观

    江西赣州离子型稀土矿山地球化学修复技术现场研讨会...
      近日,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资料处理研究所申请的2项发明专利顺利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审核并获得授权。  

    一种地震子波的提取方法及处理终端(ZL201810836587.8),是一种利用地震数据中的波场信息,建立震源信号与直达波之间通用的数学关系,进而推导出从直达波中提取震源信号子波的解析方法。该方法依据气泡震荡理论和组合理论,通过推导震源及其虚震源的直达波时距曲线,考虑震源和接收点组合情况,得到直达波与震源信号之间的关系,最终求出在频率域利用直达波计算震源信号远场子波的解析解。该专利具有适用性强、抗干扰、计算精度高等特点,可有效地应用于对地震资料气泡压制、反褶积等多个处理环节,能更有效地凸显地层接触关系,提高地震成像分辨率。

    一种具有差异特征的地震数据融合的方法及处理终端(ZL201810739287.8),是一种将两种不同采集方式的地震数据进行融合处理,结合两种数据的优势频带,以拓宽数据频带、提升成像精度的方法。该方法基于波阻抗反演方法,获得不同优势频带下的地震子波以及地层反射系数;融合多个地震子波,获得宽频的子波;再与地层反射系数构建融合后的成像结果。该方法能够实现准三维与OBS联合采集获得的拖缆地震数据与OBS地震数据的融合处理,实现OBS数据与拖缆数据的优势频带有效结合,将OBS丰富的低频信息加入到拖缆数据中,从而实现拓频处理,提升资料的成像精度,实现对地质构造特征更精细地刻画。

     
    广海局高精度成像技术获2项国家发明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