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5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25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安全训练

    新时期地质调查工作对象、领域、内容、工作手段发生重大变化,以往单一的地质调查逐步向山水林田湖草等多门类自然资源综合调查转型。外部形势的变化对于人员素质、装备性能以及安全知识储备方面都带来极大挑战。安全生产领域一旦出现“认不清”“想不到”问题,那么“黑天鹅”“灰犀牛”事件就会发生,给职工群众带来极大伤痛,严重制约单位良性发展。中国地质调查局乌鲁木齐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以下简称乌鲁木齐中心)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深入研究新时期地质调查安全生产特点规律,把握稳中求进总基调,将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转化为履职尽责实际行动,为地质调查事业发展提供坚实的安全保障。

    一、实现“本质安全”目标,擦亮“定盘星”

    本质安全是指装备、设施或技术工艺在设计阶段就将一些极易造成人员伤害的因素规避掉,确保安全生产。

    培养本质安全型职工。乌鲁木齐中心充分认识到“人”在安全生产中的核心作用,择优配强项目组技术人员。以《地质勘探安全规程》学习为抓手,区分水、工、环等工种开展岗前培训,突出季节性事故预防、自救互救、应急处置程序的掌握。不断增强人员安全意识,逐步变要我安全为我要安全,夯实本质安全中人员的理论基础;组织安全技能培训,重点开展新技术、新装备以及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职工安全技能,有效减少“三违”行为,夯实本质安全职工的技能基础。

    选配本质安全型设备。乌鲁木齐中心根据作业环境和机械工况条件,将是否设置防护装置、是否配备电器联锁作为选配装备重要指标,有效避免事故发生,根据季节变化和设备状况,适时开展设备检修保养,消除设备隐患。地勘作业使用车辆较为频繁,扎实做好车辆每日出车、回场检查,落实好车场日统计制度,根据夏季高温车辆爆胎易发状况,给轮胎充填氮气确保胎压稳定,保证行车安全。针对有限空间等易燃易爆气体浓度高的作业场所,在充分做好通风工作前提下,使用防爆型电器设备,有效预防事故。

    科技创安实现本质安全。编制项目实施方案中,对于地势险要、生存难保障的地域,考虑应用遥感、无人机航拍等技术手段开展工作,减少人员伤亡。乌鲁木齐中心充分利用中国地质调查局安全生产管理保障系统实施安全监控,对危化品库房、钻机平台、野外矿区实施24小时视频监控,为野外人员、车辆配备北斗终端,准确掌握人员车辆所在位置。通过保障系统,及时发布恶劣天气预警信息,及时调整作业进度,遇到险情,实现“一键报警”。切实发挥管理保障系统通讯、监控、预警、响应“四位一体”监控作用。

    二、紧盯“重点问题”整改,筑牢“压舱石”

    结合近些年地勘单位发生的事故案例,不难发现车辆事故、特殊作业亡人、机械伤害等处于高发态势。

    突出车辆管理这个重点。要关注两个倾向性问题。一是租赁地方车辆,车辆所属单位为节约成本,减少车辆维保频次,对一些小问题存在侥幸心理。二是聘用地方驾驶员驾驶本单位车辆,驾驶员对车辆性能不熟悉,人车结合不到位。乌鲁木齐中心严格落实车辆会审制度,对车辆性能和驾驶员素质进行严格审查,开展经常性安全行车教育,提高驾驶员防御性驾驶能力,有效遏制车辆事故发生。

    紧盯特殊作业这个难点。乌鲁木齐中心特殊作业主要包含高处作业、有限空间作业、动火作业、临时用电作业等,特殊作业专业性强,安全要求高,管理不善极易发生事故。乌鲁木齐中心坚持作业许可管理制度,杜绝盲目蛮干。作业前制订风险防范措施,组织技术交底,配发安全防护设施,实施专人监护,保证特殊作业全过程安全可控。

    狠抓工程作业这个险点。槽探、钻探等工程手段使用机械设备频繁,工程作业管理不善极易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乌鲁木齐中心严格按照槽探、钻探相关技术规范布设施工现场,每班前做好安全技术交底,强调安全注意事项。夜班期间人员易疲惫,容易出现习惯性违章行为,要充分发挥班组长监督职责,确保不出现因行为错误而发生的工程事故,消除夜班管理“真空地带”。

    三、创建“双重预防”机制,打造“新引擎”

    新修改的《安全生产法》明确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必须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健全风险防范化解机制,提高安全生产水平。贯彻双重预防机制要在全面推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隐患排查治理,突出风险管控、关口前移,努力实现安全风险自辨自控、事故隐患自查自纠。

    完善制度机制。乌鲁木齐中心成立相应机构,全面负责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科学建立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从制度层面对双重预防机制进行规范,明确各级职责、组织程序、监督检查以及考核奖惩措施,不断提升安全管理效果。开展专题培训,包括风险管理理论、风险评估方法和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要求等内容,让全体职工掌握双重预防相关知识,为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组织风险等级评定。乌鲁木齐中心全面辨识施工中存在的危险源,主要从设备设施、场所环境、作业活动等维度,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类型》(GB-6441)的规定,将事故划分为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等20类事故类型。建立包括危险源位置、名称,可能导致事故途径,安全风险等级,管控措施,责任主体等内容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在安全风险较高区域的醒目位置设置重大风险公告栏,标明应急处置措施及信息报告方式等内容,进而便于确定风险控制的优先顺序和应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

    开展隐患排查与治理。乌鲁木齐中心完善事故隐患自查、自改、自报的管理机制,认真组织隐患排查,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情况如实记录,建立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台账,对一般事故隐患坚持立查立改,对重大事故隐患一时整改不了的,做到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五到位”。乌鲁木齐中心将日常隐患排查情况通过职工大会、信息公示栏等方式及时向干部职工通报,重大事故隐患向上级安全管理部门报告,切实形成隐患整改闭环管理。双重预防机制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是避免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两道屏障,相互关联,不可分割。

    新时期地质工作要将实现“本质安全”作为出发点,开展任何工作都将安全风险考虑充分,有的放矢。在重点、险点问题上精准发力,充分运用双重预防机制,真正把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实现全面遏制事故发生的目标。

    联合救援演练

    乌鲁木齐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安全生产护航新时代...

    为了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提高西藏高原野外地质勘查安全工作的防范意识,资源所西藏赞宗错野外项目组在海拔5300米的青藏高原上为全体项目组人员上了一堂生动的“安全生产知识”培训课。培训内容紧紧围绕“安全生产月”的活动主题----“强化安全发展观念,提升全民安全素质”展开,项目组负责人宋扬就野外地勘填图队伍常备的安全设备、野外行车安全及应急救援、地震躲避及救援、野外用火用电、野外突发疾病、民风民俗以及日常安全违章行为的危害和严重后果,深入浅出的讲解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分析了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主客观因素,给大家做了安全生产工作的必要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培训。通过对安全知识的教育培训及案例分析,使项目组人员深深体会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项目负责人宋扬演示北斗终端 

     

     

     

     

    沼泽地里挖车展示

    开展安全教育培训 提升安全意识技能

        成都综合所在刘亚川同志任所长、党委书记的10多年间,未发生过一起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并多次被中国地调局评为安全生产优秀单位。牢固树立了抓安全就是抓发展的理念,安全有效地为单位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一、亲自抓安全生产工作,把安全生产摆在突出位置

        作为党政一把手,刘亚川同志高度重视单位安全生产,多年来亲自分管安全生产工作,在上级没有硬性要求的情况下,3年前就在所内专门成立了安全生产处,推进全所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该同志亲自担任所安委会主任,通过所安委会,部署、检查和落实所内安全生产工作。年初,他还亲自组织召开所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及时传达部、局安全生产的指示精神,亲自审定单位年度安全生产工作计划,提出工作要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二、推行全员安全风险抵押金制度,完善安全管理机制

        除亲自与各部门签订安全管理目标责任书,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外,刘亚川同志还创新性地推动全所实行了全员缴纳安全风险抵押金制,至今已有10年。哪个部门或个人未认真履行安全责任,出现安全事故或重大隐患,通过该机制,除了考核一票否决外,将扣罚该责任部门或责任人的安全风险抵押金;单位未通过上级的安全考核,则扣罚全员的安全风险抵押金。若单位安全生产工作成绩突出,被上级考核为优秀,则向全员返还安全生产抵押金。通过以上机制,所内人人重视安全的氛围有效形成。

       三、狠抓制度建设,细化管理措施

        近年来,在刘亚川同志的带领下,成都综合所建立健全了各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安全生产教育制度、检查评比制度、奖惩制度。按照新的安全生产法和局的安全生产要求,近两年新建了《安全生产履职情况问责制》、《所安全生产巡查制度》,《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试行)》等制度,并创新性地制定了《所轻微违规处罚制度》。

      四、加大投入力度,提升安全生产硬件水平

        鉴于所办公大楼配套消防设施配置老化,不适应新的消防规范的要求,在刘亚川同志的主张下,成都综合所积极向上级申请消防改造基建经费上千万元,按照新的消防法规,对办公大楼的消防设施进行改造,目前,改造工程已完成过半。

        此外,为所内还自筹经费 2万元,建立了3处“微型消防站”放置在多个楼层,配备了相应的防护装置。为了应对突发性的问题,所内还专门成立应急抢险小分队,配置的单独房间,配备完备的抢险装备。成都综合所应急抢险小分队在汛期时,曾成功排除了地下停车场的积水,成功避免了财产经济损失。 

        为了完善科研大楼的安全防范,对所内和峨眉基地安全监控系统进行了升级改造。安全监控系统的建立,增强了成都综合所的安全防范能力,提高了安防工作质量。

        除了严格按照《地质勘查安全防护与应急救生用品(用具)配备要求》的规定给野外人员配置装备外,成都综合所还专门为高原项目组额外配备脉搏血氧仪和测氧仪各一台,以此提高野外地质调查安全生产保障水平。

       五、强化教育培训,提升全员安全生产意识

        为提高全体职工的消防逃生意识,成都综合所特邀成都市武警消防支队在单位大院开展消防演练,进行消防车高空升降,水带连接等现场操作,切实提高了职工的消防和火灾应急逃生能力,构筑起消防安全的防火墙。

        为提升职工的应急救护处置能力,成都综合所邀请了具有丰富救护工作经验的社区服务中心专家对职工进行卫生救护知识培训,从“意外伤害、突发事件、常见急症、创伤救护、”等方面进行现场讲解、示范以及互动实操。通过举办卫生救护知识培训,增强了职工野外急救意识,提高了职工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

        此外成都综合所每年参加四川省的安全生产资格培训中,刘亚川同志带领中层干部以及安全员积极参加培训考试,并取得优异成绩,获得安全资格证书,加强了成都综合所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六、强化隐患排查,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刘亚川同志每季度安全检查一次外,他还亲自在重大节假日亲自带领相关部门负责人到重点部位抽查,并且每年都深入野外工作现场进行安全检查,在检查中发现隐患,制定有效措施及时进行整改,对未能按期完成整改的,按照成都综合所制定的《安全生产轻微违规处罚制度》进行处罚,轻微违规行为分为一类轻微违规和二类轻微违规,处罚从100到2000元不等。做到了超前防范各类事故。
        刘亚川同志强调:“科研工作,安全第一,要牢固树立抓安全就是抓发展的理念,我们要在“严”字上下功夫,在“细”字上做文章,在“狠”字上动真格,严惩违章行为。把安全生产落实到各个环节,渗透进每一位职工心间,强化管理,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做到防患于未然。“

    图1  召开安全生产会议

    图2  与各部门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


    图 3  特邀社区专家培训救护技能

    图4  特邀武侯区消防支队在成都综合所开展消防演练


    图5  邀请武侯区消防支队专家为职工培训消防知识

    图6  成都综合所职工进行现场消防演练


    图7  单位领导和各部门责任人及安全员进行安全资格培训

    图8  邀请危化品专家对成都综合所职工进行危化品知识培训

    图9  刘亚川同志带队安全生产检查

    图10  刘亚川同志亲自带队在野外对项目组的台账进行检查

    图11 刘亚川同志亲自带队在青海项目组野外检查

    安全生产工作先进人物事迹材料——成都综合所 刘亚川...

    近日,中国地质调查局烟台海岸带地质调查中心顺利完成渤海海峡南部海岸带1:5万综合地质调查项目在长岛以西海洋牧场规划区布设的海域地质钻孔施工任务,终孔孔深120.09米,入岩深度2.31米,这是该中心新编制运行以来首次完成指挥中心范围内深度超过120米的海域钻孔。

    为抓好本次海域钻探施工,烟台中心党委高度重视、科学谋划、精心统筹,在前期准备、施工组织、技术支撑、安全保障等多个方面集智用力。在项目组既有技术力量基础上,抽调多名钻探技术骨干和机长参与研究技术路线,积极请教业内经验丰富专家,通过技术研讨“诸葛亮会”“线上+线下”专题答疑会等形式,有效解决了本次施工在孔位布设、提钻取芯、孔深校正等环节中的技术难题。此次海域钻探依托滨海66科学调查船,加载具有升沉平衡补偿装置的海洋工程勘查钻机施工,采用油压回转绳索取芯钻进方法进行地质钻探取样,钻进过程中及时对施工质量进行监控,确保施工达到精度要求。

    针对海上作业条件复杂、钻探施工安全风险高的特点,该中心坚持把科技创安作为重要抓手,发挥安全生产值班室应急指挥、监督调度等职能作用,自主研发安全管理智慧平台,安装船载安全监测系统,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对野外作业一线进行实时动态获取,违章行为监控,安全措施监管等全过程信息化掌控。同时,专门派驻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至项目组全程参与安全管理,根据天气海况信息及时制定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协助做好安全风险决策,为海钻任务安全顺利施工保驾护航。

    据介绍,此次海域钻探是该中心“渤海海峡南部海岸带1:5万综合地质调查”项目的重要内容之一,研究人员将对所获样品进行土工试验、光释光测年及微体古生物等测试分析,结合工程地质原位测试和地质采样等,初步查明调查区海底浅部的岩土体工程地质特征、沉积地层结构,为开展渤海海峡南部重点海域第四纪以来地层沉积环境演化研究和服务长岛海洋牧场建设提供支撑。

     

    ͼƬ

     

     
     
    首战告捷,烟台中心首个百米海钻顺利终孔

    为贯彻落实局党组关于安全生产工作部署,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增强广大干部职安全生产意识和安全风险防范技能, 4月17日上午,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沈阳地质调查中心邀请辽宁评安消防知识宣传中心李云龙教官、沈阳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宣传处纪元警官为中心职工进行消防安全、交通安全培训。 

    培训会上,李云龙教官分别就楼房火灾逃生、家庭消防安全防范和车辆消防安全防范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实例讲解,并演示了灭火器等消防器具的使用方法。纪元警官以“细节关乎生命,安全文明出行”为主题,用丰富的道路交通违章案例视频,讲解了高速公路安全行车、机动车非机动车违章行为、酒驾危害、驾驶员行人不良行为习惯等违反交通法规行为和车辆驾驶员观察盲区的安全防范等安全常识,并以图版演示的方式与大家进行了常见道路交通标志的互动辨识讲解。

    通过本次培训,进一步增强了职工消防安全和交通安全责任意识,直接看到并学到了很多安全知识和风险防范方法,以及从自身做起、从细节做起的重要性,进一步强化了“安全就是稳定、安全就是效益、安全就是幸福”的安全理念。

    中心在沈职工及外聘驾驶员、外聘专业技术人员参加了培训。

     
     
     

     

     

     

     

     

    沈阳地质调查中心开展消防安全和交通安全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