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7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08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物换星移辞旧岁,欢欣鼓舞贺新春。118日上午,自然资源部中国天津地质调查中心举办2020年离退休干部新春团拜会。中心党委和领导班子全体成员与离退休老同志们欢聚一堂,辞旧迎新、共叙友情,共迎新春佳节,共话美好未来。中心党委书记代表中心党委和领导班子及全体干部职工向各位老领导、老同志们送上新春祝福和诚挚问候。中心党委副书记通报了2019年中心工作进展情况、重点工作完成情况和取得的主要成果等,以及2020年中心的工作安排和工作设想。同时,希望中心离退休老同志继续发挥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和威望优势,持续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增添正能量,为中心的地调科研事业和地质调查工作的转型升级建言献策,献计出力。团拜会由中心党委副书记、副主任汪大明同志主持。中心117名离退休老同志参加了今年的新春团拜会。

       新春团拜会-辞旧迎新

       新春团拜会-欢聚一堂

       新春团拜会-共话未来

    天津地质调查中心召开2020年离退休干部新春团拜会

    2018年12月31日,我国首部“可燃冰”题材大型科普儿童剧《冰火传奇》“广海之夜”在广州正佳演艺剧院正式演出。演出以动漫、戏剧的方式和拟人化、趣味化的表现手法,将可燃冰知识及勘查试采科学原理融入生动有趣的舞台表演,给在座观众献上一份科普与文艺并融的新年礼物。

    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相关负责人在“广海之夜”新年致辞中指出,广州海洋局是国家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海洋地质调查研究机构,2017年,在中国地质调查局的组织下,由广州海洋局承担实施的我国首次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取得圆满成功,受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的贺电。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的重要指示精神,推动可燃冰科学知识更好地走进学校、走进课堂、走进民众生活,广州海洋局与广东广播电视台创新合作,相继启动了科普儿童剧创作及科普进校园等公益活动,受到广大青少年的青睐和好评,希望能为广大青少年播下科学的种子,学科学、爱科学。同时,向节日期间坚守在海上科考一线的广大干部职工及其家属表示衷心感谢和诚挚慰问,向广东广播电视台主创团队、全体演职人员,观演嘉宾,广大职工及家属表示最诚挚的新年祝福!

    作品讲述了主人公可燃冰“燃燃”,他的父母在十年前被开采上岸,从小没有爸爸妈妈的陪伴,“燃燃”不知道自己的价值所在。后来,经过一番海底“历险”,“燃燃”找到了自己的爸爸妈妈,得知自己“身世”后渴望实现自己的价值,最终成为“超级能源”的奇妙故事。不仅生动普及了1200米水深海底以下可燃冰的科学知识,而且通过跌宕起伏的寻亲历程,展现了我国海洋地质工作者二十年如一日勘查试采可燃冰的艰辛历程。
    剧中可爱懂事的“燃燃”,风趣幽默的螃蟹大钳小钳,年轻漂亮的水母吸吸公主,慈祥善良的大眼婆婆,憨厚有趣的老龟滚滚,灵活多动的章鱼呼呼,以及形态各异的小鱼扇贝,色彩斑斓的珊瑚海草,把在座的小朋友们带入神奇美妙的海底世界。这些海底小精灵还会突然出现在观众小朋友们面前,邀请他们一起帮助“燃燃”寻找通向爸爸妈妈的道路。其次,作品中还出现了会冒泡泡的冷泉、下潜海底作业的“海马”号机器人、开采平台“蓝鲸一号”以及会燃烧的“可燃冰”等,让在座的小朋友变身科学达人,走进可燃冰勘查研究的科学实验室。

    演出现场,广州海洋局还为在座的每一位观众朋友准备了一份精美的科普纪念品——可燃冰“燃燃”的卡通人物形象玩偶,在辞旧迎新的跨年之夜带给他们满满的祝福。

    “可燃冰”科普进校园活动及《冰火传奇》科普剧的创作,是广播新闻、科普知识与舞台表演跨界融合的一次有益尝试。2018年9月25日,“可燃冰”科普进校园系列活动在广州市白云区华师附中正式启动,“可燃冰”科普推广形象大使、《冰火传奇》卡通人物造型“燃燃”在活动现场首次亮相、萌翻全场。 

    11月份,广州海洋局的科学家讲师团先后走进广州市白云区、黄埔区的11所小学,为4000多名小学生讲授可燃冰知识。科普进校园活动圆满收官后,《冰火传奇》经过近一年的精心筹划,于2018年12月21日、22日晚在广东顺德演艺中心大剧院如期上演,连续4场受到5000余名观众的广泛青睐和好评。12月26日,《冰火传奇》创作团队召开新闻发布会。2019年,《冰火传奇》将推出更多演出计划,为孩子们打开通往科技前沿的梦想之窗。

    各相关单位来宾,广州海洋局、广东广播电视台相关负责人、干部职工及家属等500余人观看演出。 

     

      

     

       

     

     
     
     
    《冰火传奇》点亮新年“广海之夜”

    2月8日,地调局水环所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讴歌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暨水环所2018年职工迎春联欢会在石家庄科研创新基地举行。

    石建省代表水环所党委致新春贺词,指出,2017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正确指导下,党委带领全体干部职工,精准对接需求,再造创新体系,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国土资源中心工作为己任,主动服务国家蓝天保卫战,积极推进地热清洁能源地质工作新突破。作为主要承担单位之一,参与支撑雄安新区总体规划地质调查取得重大成果,入选2017年度中国地质调查十大科技进展和中国地质学会十大地质科技进展;牵头负责的京津冀地热攻关被列入地调局科技攻坚战,献县地热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实现地热发电梯级利用;牵头起草的新版《地下水质量标准》正式发布实施;大力推进科技平台和学科建设,加速器质谱大型设备制造完成,氪-81地下水测年设备研制成功,地下水资源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地热干热岩技术创新平台和国家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创新平台入选部重点培育的国家级科技平台;成功获批国家级国土资源科普基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我国西部特殊地貌区地下水开发利用与生态功能保护”等一批国家级项目和课题获批正式启动;中国地质调查局与厦门市政府合作共建协议成功签约,明确了所迁入厦门市创新发展的新布局,厦门科研基地一期工程已正式开工,两栋科研业务建筑即将拔地而起;主办的《地下水科学与工程》英文期刊已入选六大国际著名检索系统;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管理服务水平明显提升。

    石建省强调,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把服务支撑三大攻坚战作为科技工作规划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扎实推进科研业务、科技平台和创新团队建设,力争取得地热清洁能源领域科技创新重大突破,积极参与国家深部探测重大科技工程实施,大力加强地热、地下水污染、地下水资源科技平台升级建设,加快推进厦门科研基地建设,努力取得一批具有重要影响力和转化服务成效的科研成果,为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做出积极的贡献。

    会上,公布了水环所2017年度十大工作进展/有影响事件,对2017年度十佳文明职工标兵、第五届正风正气典型人物、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人选暨所优秀青年人才进行了表彰。职工们还自编自演了文艺节目,在喜庆祥和的节日气氛中享受着辞旧迎新带来的欢乐。

    水环所所长、党委书记石建省,副所长张永波、张兆吉、李援生,纪委书记张民福出席团拜会。水环所在职职工300余人参加了联欢会。

    部门代表拜年

    表彰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人选

    表彰2017年度十佳文明职工标兵

    表彰第五届正风正气典型人物

    团拜会现场

    水环所举行2018年职工迎春联欢会
      2015年悄然走近了我们,中国地调局航遥中心制作完成了《走进2015》主题宣传展板,辞旧迎新、喜迎新年。

      2014年,中国进入全面深化改革元年,在习近平领导的中央改革小组的带领下,勇于突破,大刀阔斧地开始对中国社会进行全面改革。中国开启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十八届四中全会首次以“依法治国”为专题,确立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在法治的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国在社会诸多方面取得了比往年大得多的成绩:反腐败斗争更加深入,“老虎”“苍蝇”一起打;国际合作更加广泛稳固,中国地位日益占据主导;科技迅速发展,逐步领先国际;文化异彩纷呈,中国风范广泛传播;经济高速增长,市场更加开放……。

      2015年,在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高瞻远瞩顶层设计的指导下,全国人民戮力同心,励精图治,深入贯彻十八大精神,坚定不移的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懈奋斗。“十二五”即将结束,“十三五”正在筹备规划,我们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

      主题宣传板的制作将进一步激烈广大航遥中心的干部职工在新形势下继续做好本职工作,为建设一流航遥中心努力奋斗。


    航遥中心制作展出《走进2015》主题宣传展板

    羊歌盛世方报捷,猴舞新春又呈祥。1月28-29日,在丙申猴年春节来临之际,地科院水环所举行了简朴而热烈的2016年春节茶话会。所长、党委书记石建省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新春献辞。他代表水环所党委以及所领导班子,向全所干部职工和离退休老同志及其家属们,致以新春佳节诚挚的问候和美好的祝愿!

    石建省在讲话指出,2015年,水环所突出重点,显现亮点,创新业绩成效凸显。精心组织实施中国主要含水层水质综合调查工程,组织编制的《中国地下水质量与污染调查报告》受到中央领导批示,为“水十条”制定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水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华北平原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及关键技术研究”获2015年度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一等奖和中国地质调查局成果一等奖,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地热资源勘查取得重大突破,在西藏南部190米获得205度温度,我国首次干热岩科学深钻进尺突破3120米,首次采用史志形式编纂完成《中国地热志》;“创新地下水保障能力评价理论服务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入选局院2015年度地质科技十大进展和中国地质学会2015年度十大科技进展,为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实施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海河流域农业区水资源衰变与可持续利用性成果获2015年度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群矿采煤驱动下含水层结构变异及水循环研究重点基金项目取得重大成果;城市地质环境风险评估与防控关键技术研究成果对提升我国城市地质环境风险评估与防控水平具有重要的技术支撑和示范作用;人才建设取得新进展,荣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局杰出地质人才和优秀工程首席专家、局杰出青年、中国地质学会青年地质科技奖银锤奖等称号;厦门科研基地完成土地划拨手续、工程勘察和设计单位招标,有望于今年上半年开工建设;扎实推进“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管理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建成所荣誉室和文化长廊,党风廉政和创新文化建设再上新台阶,成为局系统交流学习的典范。水环所推进2015年度重点工作表现突出受到局通报表扬。

    石建省强调,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是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重要之年,也是我所奔向一流、再创辉煌的关键之年。谋划“十三五”发展蓝图,进一步做好地热资源利用、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与修复治理、地下水资源配置三篇“大文章”,提高城市地质、能源基地环境地质等工作的服务效果,开拓地球关键带调查研究新领域,深入推进业务运行体系机制创新,大力提升关键岗位领军人才影响力,加快推进厦门基地建设,繁重而充实的任务已经摆在我们面前。我们要凝聚全所力量,顺应新常态,构建新体系,奋力实现地质科技创新发展新跨越,为服务国家和社会重大需求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会上,通报了水环所2015年度十大工作进展/有影响事件,对2015年度十佳文明职工标兵进行了表彰。职工们还自编自演了文艺节目,在喜庆祥和的节日气氛中享受着辞旧迎新带来的欢乐。水环所领导班子成员、离退休老同志和在职职工们参加。

    所领导与职能部门负责人向全体老干部拜年

    所长、党委书记石建省2016新春献辞

    表彰2015年度十佳文明职工标兵

    舞蹈表演《天海长城》

    老年合唱兴趣小组表演

    书法展示

    茶话会主持人

    水环所举行2016年春节茶话会
      中国地调局油气中心自2012年12月27日正式成立以来,在中心主任叶建良及班子成员的正确领导下,全体干部职工拼搏进取,各项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值中心成立2周年之际,喜迎2015年元旦,工会举办了“辞旧迎新”趣味比赛活动。

      此次“辞旧迎新”趣味比赛活动包括:油气中心首届“油气杯”乒乓球个人赛和飞镖团体赛。乒乓球赛汇集了油气乒乓球爱好者,大家积极备战、切磋球技,比赛氛围热烈“友谊第一、交流第一、健身第一”。30余名参赛选手加入到比赛中,采用单循环淘汰制,前后经过30余场激烈的比赛,最终男子、女子组分别决出冠亚季军和优胜者。飞镖团体赛,得到了中心各处室的积极响应,纷纷选出本处室实力选手组队参赛。比赛当天,中心领导和处室负责人到场参赛、助威。结合国际飞镖比赛规则,增加了趣味性,累计每位队员积分,以总分决胜负。比赛气氛时而紧张、时而充满了欢声笑语,经过2个小时的比拼,决胜出团体前三名和优秀团体。

      2015年元旦前,趣味比赛活动顺利、圆满结束。此次活动,有利于推进中心文化建设,为职工提供了运动交流的平台,活跃了工作氛围,增强了队伍活力,在喜庆欢乐中拉开了2015年新序幕。


    飞镖参赛选手比赛中


    首届“油气杯”乒乓球赛掠影
    油气中心举办“辞旧迎新”趣味比赛活动

    编者按:“向地球深部进军”是新时期地质科技创新的重要战场。作为我国第一家探矿工程应用技术研究所,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勘探技术研究所是目前我国从事探矿工程和岩土钻掘应用技术研究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研究所。他们紧密围绕国家重大需求,集中力量攻关地球深部探测技术装备难题,交出了一份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值此辞旧迎新之际,让我们一起回顾勘探技术研究所近年来取得的优秀成果,了解深地探测技术装备发展之路。

    复杂地层取心技术在多金属矿区应用取得突出效果

    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战略性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多金属矿岩心钻探关键技术装备联合研发及示范”项目,勘探技术所开展了复杂地层取心钻具研制,针对松、散、软及严重破碎地层,研发了绳索强制取心钻具,通过泵量变化完成割心,操作简便,辅助时间短,配合隔液底喷钻头,可有效解决松散、破碎地层易出现的岩心脱落、冲蚀问题,保证岩心采取质量;同时,研制了低摩阻岩心管,对其内壁进行硬化及光滑处理,对于复杂地层易出现的岩心卡堵、回次进尺短等技术难题,起到了缓解作用,地表退心方便快捷。

    该所研制的钻具在山东省平度市山旺-上马台多金属矿区开展了示范应用,有效保证了上述复杂地层岩心采取质量,平均岩心采取率达到98%以上。

    5000米智能地质钻探技术装备研发及应用示范

    2019年3月9日,D13地热探采井施工在保定市容城县大河镇南文营南收官,完成钻深2506.14m。此次施工采用了勘探技术研究所牵头实施的国家“十二五”863课题“4000m地质岩心钻探成套技术装备”成果——交流变频电驱动4000m钻机(XD-40型),在成功助力雄安新区地热资源调查的同时,为该所牵头“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5000米智能地质钻探技术装备研发及应用示范”的立项与研究打下了坚实技术基础。

    一年多来,该项目在顶层设计方面形成10项主要共识,确定了5000m的钻孔结构、套管程序,对钻孔环空水力学、钻杆强度、钻孔稳定等进行了分析,制定了5000m钻机的主要技术参数、总体技术方案、整机布局及传动设计。技术人员通过设计数据采集传输系统、状态识别与监测系统、智能控制集成系统和垂钻系统,实现钻机的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形成新方法8种,建立新平台/新装置8套,形成新软件系统3套;完成3种规格钻杆以及小口径高效系列钻具的图纸设计、模型仿真、材料选型;创新开展冲洗液护壁技术、凝胶与纳米水泥复合堵漏技术以及生物破胶等废弃冲洗液无害化处理技术研究,初步优选出高温环保冲洗液配方、凝胶配方、纳米复合水泥基浆液配方。

    项目最终目标是形成一套以绳索取心工艺为主体,兼具自动化、智能化的5000m地质特深孔岩心钻探技术与装备体系,为我国深部资源能源勘探开发奠定坚实的先进高效地质勘探装备和技术基础。

    天津东丽湖深部地热勘探创多项钻探纪录

    2017以来,中国地质调查局在天津东丽湖地区部署了两眼采灌地热参数井CGSD-01井和CGSD-02井,井深均超过4000m,钻入主力开采层以下的“雾迷山组二段”深部热储空间,均发现了高产能新储层,地热钻探创天津地区地热井的多项钻探纪录。

    CGSD-01井终孔深度4051.68m,终孔口径216mm,最大井斜6.87°,井底温度105℃;覆盖层以下定深取心140.78m,岩心采取率85.4%;在3715m深度的雾迷山组二段进行酸化增产和抽水试验,井口出水温度100℃,单井涌水量达3120立方米/天,开创了天津地区雾迷山组二段抽水试验的优质范例。该井创造了天津地区2018年地热井钻探的最深记录;创造了地热井雾迷山组获取岩心最多的记录;创造了在雾迷山组地层中钻探取心最长记录。CGSD-02井一期终孔深度3530.60m,二期加深至4103.48m,2019年刷新了CGSD-01井的深度记录。

    天津东丽湖CGSD-01井抽水试验现场

    两眼地热参数井的成功实施证实了天津地区主力开采层下存在高产能“第二空间”新储层,为后期建立华北地热科研创新基地和采灌对井试验研究奠定了基础。

    创新平台建设结硕果

    1.获批“河北省大口径岩土钻掘技术创新中心”,标志着勘探技术所岩土钻掘技术正式纳入省级建设序列。

    2019年8月15日,河北省科学技术厅发布《关于2019年拟新建省级研发平台的公示》,勘探技术所与所属聚力公司联合共建的“河北省大口径岩土钻掘技术创新中心”通过论证并完成公示。

    该中心是开展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技术集成、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技术服务、技术创新人才聚集培养、面向社会开放的技术创新平台,拟研究和解决的共性关键技术包括大口径无循环入岩技术、大口径无循环全套管施工技术、大口径无循环扩底技术,旨在构建河北省大口径岩土钻掘工程技术产学研平台,优化行业研究资源,改善大口径岩土钻掘工程技术研究条件,扩大与同行间的交流合作,提升河北省地质调查行业岩土钻掘工程技术整体水平。

    2.“中国地质调查局深部地质钻探技术研究中心”通过周期评估。

    11月24日,“中国地质调查局深部地质钻探技术研究中心”通过了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的评估。

    该中心以深部资源能源勘查和科学研究需求为导向,重点开展钻探工艺器具、技术、设备等的系统研究,加快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新设备的应用与示范,促进我国地质钻探技术水平迅速提升。

    2016年以来,发表论文73篇;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专利39项,其中,发明专利9项、实用新型专利30项;获得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同时,举办学术交流会、钻探新技术培训班、学术论坛等10余次。

    科学普及方面,《中国矿业报》以通栏专版形式介绍钻探技术与装备;通过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松科二井的丰硕成果,围绕科研项目撰写科普论文。松科二井成果参加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科技成就科普展,2019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主题展示活动,第二届中国(黄石)地矿科普大会等。

    3.牵头申报“中国地质调查局定向钻井技术创新中心”,已通过局党组会审议。

    定向钻井技术是支撑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干热岩、深层地热、页岩油气、水溶性固体矿产等高效低成本绿色开发利用和川藏铁路等国家重大工程建设的核心关键技术。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提高能源资源安全保障、精心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等重要指示精神,迫切需要攻克定向钻井技术与装备及其工程应用中的重大技术瓶颈问题,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实现“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精准对接国家重大需求。根据国家、部、局一系列文件要求,勘探技术研究所和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联合提出“中国地质调查局定向钻井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方案。

    4.参与申报“国家关键矿产绿色勘查开发技术创新中心”“地球深部热能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开发技术装备研发中心”等。

    新型无隔水管泥浆闭路循环系统

    海洋钻探是获取海底地层信息最直观的方法,也是海洋资源勘查最主要的手段之一。目前,海洋钻探泥浆循环方式常使用隔水管循环或不循环直接排海,前者钻探成本高,后者对海洋环保不利。

    勘探技术研究所开展的“新型无隔水管泥浆闭路循环系统”海洋低成本环保钻探关键技术研究,其基本原理是下入单独的泥浆举升管线接入到水下井口,形成泥浆循环返回通道,利用海底举升泵和气举模块联合举升将泥浆从海底泵送到钻井平台,从而实现泥浆闭路循环。根据无隔水管泥浆闭路循环系统原理搭建了模拟试验台架,解决了诸多关键技术难题,如海底井口泥浆液位识别技术、泥浆循环自动监控系统、系统水下设备研发等,为我国海洋勘查及大洋钻探等提供了低成本环保钻探技术支撑。

    松科二井大口径长钻程取心技术助力新疆玛页1井喜获工业油流

    玛页1井是新疆油田股份公司在准噶尔盆地西部隆起乌夏断裂带的一口风险探井,目的是探索玛湖凹陷北斜坡带二叠系风城组页岩油和常规高孔火山岩油藏重大勘探领域的勘探潜力,开辟玛湖凹陷下二叠统碱湖碳酸盐岩页岩油新领域。该井由西部钻探克拉玛依钻井公司70114钻井队实施钻探任务,设计井深4950m,设计取心275m,设计取心工期125天。

    为解决地层岩心易堵、易磨耗等钻探技术难题,提升钻进效率和取心质量,勘探技术所受委托开展了该井取心钻进的技术服务工作。最终,技术人员连续取心进尺445.58m,岩心采取率97.96%,用设计48.8%的时间完成了162%的取心工作量,获取目的(风城组)大量含油岩心,助力该井在二叠系风城组一段精准试油喜获工业油流。

    此外,该井取心工作一举创造了Φ216mm口径单回次取心进尺的钻探世界新纪录、新疆地区连续取心最长纪录、新疆地区常规取心钻进时效最高纪录,展示了中国地质调查局系统大口径取心钻探的技术实力,开启了将科学钻探创新技术运用至我国能源勘探领域的大门,有望持续为我国油气勘探提供技术支持。

    钻孔重返系统

    大洋钻探是研究地壳构造及大洋底部矿产的重要手段。实施大洋钻探工程一般采用无隔水管开式钻井,这就需要在单次钻进起钻后能使钻头再次进入原钻孔的重返技术。由于钻探船会随风、浪、流等漂移,加之钻杆有几千米长,钻孔重返技术研究与装备研制是我国自主研发大洋钻探船、进行深海大洋钻探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难题。

    勘探技术研究所根据中国地质调查局“深海”技术攻关的重点工作要求,在国内率先立项研究深海钻探钻孔重返系统,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钻孔重返位工艺适用性分析、钻柱偏移控制技术研究、钻孔重返位技术方案研究、钻孔重返位作业规程研究等,最终将完成8000米水深级钻孔重返位驱动装置工程样机试制。

    标准制修订

    依托自然资源标准化主管部门的支持和指导,勘探技术所钻探技术标准研究和升级工作全面开花。尤其是2010年后,制修订了一批重要技术标准,形成了稳定的标准制修订专业团队,使钻探工程标准体系逐步成熟并完善。

    截至目前,该所已经累计制修订并颁布钻探技术标准5项,其中,《地质岩心钻探钻具》(GB/T16950-2014)等国家标准1项(钻探行业唯一颁布的国家标准),《地质岩心钻探规程》(DZ/T 0227-2010)、《定向钻探技术规程》(DZ/T 0054-2014)等行业标准4项;通过地质勘查分技术委员会审查并取得标准计划批号的标准6项,其中,《钻探工程术语》国家标准1项、《气举反循环钻探规程》等行业标准5项。D26

    (本文资料由勘探技术研究所提供)

    打开通往地底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