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3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11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11月3日,作为2011年中国国际矿业大会的前期重要论坛-2011年中国-澳大利亚资源投资论坛在北京举行。国土资源部副部长、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汪民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

      汪民说,中澳关系良好、合作意愿强,双方在资源、资本、技术、经济结构等方面具有较强互补性,双方已建立了资源合作双边对话机制,在技术交流及人员培训等领域的合作卓有成效。这些都为中澳两国矿业合作深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为继续推动中澳双边矿业合作迈上新的台阶,努力实现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汪民提出了三点建议:

      一是扩大矿业合作领域。将商品供应、上游开发等合作,扩展到新能源、清洁能源和替代能源开发及安全生产等领域,努力培育新的合作增长点。

      二是建立和完善矿业投资和矿产品贸易合作关系。努力营造和不断改善投资环境,加大两国双向矿业投资力度,鼓励支持双方企业开展矿业合资合作,探索实施促进双边矿业贸易与投资便利化的长效措施。

      三是强化矿产资源合作对话机制。加强完善两国矿业主管部门高层互访机制和定期协商机制,增强两国在多边交流对话中的协商与合作,探索建立双方在矿产资源领域重大国际问题上的协商机制,共同推动国际矿业市场的稳定和繁荣。

      澳大利亚联邦政府资源能源和旅游部副部长安德鲁?克拉克及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昆士兰、南澳大利亚州、北领地、塔斯马尼亚州、维多利亚州、西澳大利亚州等地方政府官员分别在论坛上致辞或做专题报告,在表达澳大利亚矿产资源丰富,政府对国外资本在澳的勘查开发活动持鼓励态度,欢迎中国企业赴澳进行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投资的强烈愿望的同时,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了澳大利亚不同地区的地质矿产资源信息和优势矿种、法律法规和热点开采地区,重点介绍了近80个主要合作项目的概况,8家澳方企业进行了矿业投资项目的推介。山东地矿局、中国五矿集团公司还分别介绍了各自在澳进行成功合作的经验。政策解读针对性强、形势分析透彻,信息提供量大、质量高,成为本次论坛的突出特点。

      中澳资源论坛是在中国国土资源部和澳大利亚联邦政府资源能源旅游部积极倡导下举办的,国土资源部中央地质勘查基金管理中心和澳大利亚政府地质科学联合组织承办。来自中国国土资源部省两级管理部门、各地勘单位和有关企业,以及澳大利亚联邦政府资源能源和旅游部、海外投资审查委员会、各州及领地政府和企业的300多名中澳代表参加了论坛。

      论坛结束后,汪民会见了澳大利亚资源、能源和旅游部副部长安德鲁?克拉克。双方表示,今后将在巩固已有良好交流合作的基础上,加强高层交往,拓宽合作领域;加强各方交流,搭建合作平台;进一步深化两国地质调查机构间的合作,以推动中澳矿业合作发展迈上新的台阶。


    11月3日,作为2011年中国国际矿业大会的前期重要论坛-2011年中国-澳大利亚资源投资论坛在北京举行。图为论坛现场。

    11月3日,作为2011年中国国际矿业大会的前期重要论坛-2011年中国-澳大利亚资源投资论坛在北京举行。国土资源部副部长、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汪民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

    11月3日,作为2011年中国国际矿业大会的前期重要论坛-2011年中国-澳大利亚资源投资论坛在北京举行。澳大利亚联邦政府资源能源和旅游部副部长安德鲁.克拉克发表讲话。

    11月3日,作为2011年中国国际矿业大会的前期重要论坛-2011年中国-澳大利亚资源投资论坛在北京举行。中央地勘基金管理中心主任程利伟在开幕式上致辞。


    11月3日,作为2011年中国国际矿业大会的前期重要论坛-2011年中国-澳大利亚资源投资论坛在北京举行。图为出席论坛的代表。

    11月3日,作为2011年中国国际矿业大会的前期重要论坛-2011年中国-澳大利亚资源投资论坛在北京举行。图为论坛主持人。

    11月3日,作为2011年中国国际矿业大会的前期重要论坛-2011年中国-澳大利亚资源投资论坛在北京举行。图为出席论坛的嘉宾。

    11月3日,作为2011年中国国际矿业大会的前期重要论坛-2011年中国-澳大利亚资源投资论坛在北京举行。论坛结束后汪民副部长会见澳大利亚安德鲁.克拉克副部长。

    中国-澳大利亚资源投资论坛在北京举行

    2018年11月14日—15日,澳大利亚地球科学局中澳二氧化碳地质封存(CAGS)项目负责人Andrew Feitz博士和项目官员Jessica Gurney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访问,并同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技术人员共同开展了青海平安地下空间资源利用野外科研基地考察与样品采集工作。

    11月14日上午,中国地质调查局总工程师室主要负责人和科技外事部相关负责人等接待了Andrew Feitz博士一行。澳大利亚驻北京大使馆项目官员Lsadora Li Wang博士,中国科技部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科技外事部和水文地质环境地质部、水环中心等单位(部门)相关负责同志和技术人员参加本次会谈。

    中国地质调查局总工程师室主要负责人对澳方代表团的来访表达了热烈的欢迎,高度肯定了中国地质调查局与澳大利亚地球科学局近10年来在二氧化碳地质封存研究领域的合作与交流,也对澳方在项目研究、人才交流等方面对水环中心的支持表达了感谢。随后,水环中心技术人员分别作了“准东地区二氧化碳驱替咸水与地质封存一体化试验及储层模拟”和“青海平安二氧化碳地质封存野外科研基地及天然二氧化碳泄露特征”汇报,Andrew Feitz博士介绍了澳大利亚地球科学局二氧化碳地质封存主要研究进展。中澳双方针对二氧化碳地质封存相关技术内容,以及中澳二氧化碳地质封存项目下一期合作模式与内容进行了深入交流。

    11月15日,Andrew Feitz博士一行与水环中心技术人员共赴青海平安县三合镇,开展水环中心与青海水环院地下空间资源利用野外科研基地考察,并利用红外热感应摄像仪和二氧化碳浓度检测仪器,对天然二氧化碳泄露点进行了观测。同时,采集了典型泄露点的水样和气样,并计划送往苏格兰相关研究机构测试分析。本次联合考察,标志着水环中心青海平安野外科研基地逐步迈向国际化,进一步推进了二氧化碳地质封存地质科技创新工作。

    中澳二氧化碳地质封存(CAGS)项目是澳大利亚地球科学局资助的国际合作项目,中国科技部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联合管理。在中国地质调查局的指导和支持下,水环中心自2010年以来,连续承担了三期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并先后有四名青年技术人员赴澳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合作研究。

     

     

     

     

     
     
    深化中澳国际合作 推进地质科技创新

        2010年11月11日,第34届国际地质大会秘书长伊恩.莱姆伯特博士(Ian Lambert)来地科院推介将于2012年8月5-10日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举行的第34届国际地质大会,并作题为"地球科学在澳大利亚应对重大挑战中的作用"(On Geoscience Inputs to Some Major Challenges for Australia)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结束后,国土资源部科技与国际合作司、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地质学会有关领导与莱姆伯特博士举行会谈,就中国地质代表团赴澳参会的具体事宜进行沟通与洽谈。

      学术报告会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副院长董树文主持。来自中国地质调查局及院所属各单位的专家和学生,以及中国地质学会部分理事单位的代表聆听了报告。莱姆伯特博士就第34届国际地质大会的会期、会场、会议主题(探求过去,揭示未来-为人类的明天提供资源)、35项科学议题、学术研讨会申请、每日专题报告会、资助计划、会议筹备进度等作概要介绍。莱姆伯特博士热忱邀请中国地学家自荐担任35项科学议题的协调人(coordinator),积极申请每项科学议题下设的学术报告会,为大会科学计划的制定贡献己力。在题为"地球科学在澳大利亚应对重大挑战中的作用"的学术报告中,莱姆伯特博士详细介绍了地学在澳大利亚矿产资源勘查、地质灾害预警与防治、环境保护、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报告会结束后,国土资源部科技与国际合作司司长姜建军、中国地质科学院常务副院长、中国地质学会秘书长朱立新、副院长董树文与莱姆伯特博士举行会谈,双方主要就以下议题进行磋商:(1)中国科学家参加第34届国际地质大会及其科学展览的具体问题,包括宾馆预订、展位位置和布展、中国地质代表团先遣组接洽等;(2)中国地质学家参与大会科学计划35项科学议题和学术报告会事宜;(3)中方参与有望在大会期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地质公园主题展览和国际地球科学计划40周年庆祝活动事宜。莱姆伯特博士表示大会组委会将充分考虑中方的要求和建议,为中国地质代表团参会提供便利条件。 

      部科技与国际合作司司长姜建军表示,国土资源部和中国地质学会将继续委托中国地质科学院负责中国地质代表团参会的具体组织与联络工作。中国地质学会秘书长朱立新介绍了学会组织参会的筹备工作,并表示将做好中国地质代表团组团及科学展览等相关组织工作。



    第34届国际地质大会秘书长伊恩·莱姆伯特博士访问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