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25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16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近日,自然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正式通过ISO 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获权威认证机构颁发证书。此次认证覆盖实物地质资料“收、管、研、服”全流程管理和地质调查业务领域,标志着实物资料中心在规范化服务、标准化流程和精细化管理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近年来,实物资料中心对标ISO 9001:2015标准,系统优化岩心等实物地质资料采集、保管、数字化、信息化、服务、科普和传统区调、矿调等核心业务流程,建立了覆盖全部业务领域、涉及实物地质资料全流程管理的全链条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确保各环节风险可控。专家组通过文件审查、现场观察及人员访谈等方式开展多维度评估,确认体系运行“符合标准、稳健有效”。

    下一步,实物资料中心将根据认证审核意见,持续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加强质量监管,提升实物地质资料服务数据质效和地质调查工作成果质量,保障实物地质资料事业发展行稳致远。

    实物资料中心通过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为加强质量管理,确保项目野外工作的顺利进行,7月5日至7日,自然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以下简称“实物资料中心”)赴川西巴塘对正在实施的“国家重大工程实物地质资料采集与应用服务”和“铜(金)锑等紧缺战略性矿产调查与潜力评价(实物资料中心)”项目开展野外质量检查。

    抵达巴塘项目驻地后,检查组听取了项目负责人关于项目野外工作进展情况的汇报。项目负责人详细介绍了野外实物工作量完成情况、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以及存在的问题与困难等。检查组对项目组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就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给出了指导性意见和建议。

    随后,检查组深入4400米海拔的野外工作现场,对地质路线调查、地质剖面测量、样品采集等工作进行了实地检查,认为项目组的野外工作方法得当,数据记录规范,样品采集符合要求,总体质量良好。同时,检查组也指出了野外工作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提出了进一步整改要求。

    检查组强调,野外工作是项目实施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项目的最终成果质量。项目组要高度重视野外工作质量,按照相关规范和标准进行操作,加快推进项目工作进度;同时,要加强安全管理,确保野外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此次野外质量检查进一步提高了项目组的质量意识,为项目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实物资料中心将继续加强项目质量管理,不断提高项目成果质量,为支撑地质调查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实物资料中心赴川西开展项目野外质量检查工作

    自然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是中国地质调查局直属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是国家级实物地质资料馆藏机构。主要承担全国重要性、典型性和代表性实物地质资料采集、保存、处理、数字化、使用、信息共享和研究工作,支撑自然资源部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指导省级实物地质资料馆藏机构业务建设,并向社会提供公益性服务和科学普及工作。

    根据工作需要,现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工作人员4人,其中应届毕业生3人,在职人员1人。有关事宜公告如下。

    一、招聘对象

    1.2023年应届毕业生(非定向)、近两年(截至入职前)获得国(境)外学历学位的留学生。以上人员入职前须取得学历学位证书,入职时间不得晚于2023年12月31日。

    2.具有高级专业技术任职资格,45周岁以下具有相关工作经历的在职人员。

    二、招聘岗位

    三、报考条件

    (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二)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行,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

    (三)具备岗位所需的专业条件;

    (四)适应岗位要求的身体条件;

    (五)岗位所需的其他条件;

    (六)符合国家有关部门或招聘单位驻地关于接收应届毕业生的有关规定。

    (七)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员不得报考:

    1.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

    2.曾被开除党籍、公职的。

    3.曾在各级公职人员招考中被认定有舞弊等严重违反考试录用纪律行为,还在禁考期的。

    4.被依法列入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的。

    5.曾有学术不端等不良行为的。

    6.聘用后构成回避关系的。

    7.法律法规规定不得报考的其他情形的。

    四、招聘安排

    (一)报名

    1.报名时间: 公告发布之日起至2023年8月22日。

    2.报名方式:请于报名期限内登录“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直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系统”(网址: http://cgs.gjzhaopin.cn/,推荐使用Chrome、火狐浏览器登录),推荐使用Chrome、火狐浏览器登录),仔细阅读注意事项,按照系统要求浏览招考岗位并选择报名。

    (二)资格审查

    对报名人员的资格条件进行审查,通过资格审查人员名单在本单位门户网站发布。招聘过程中发现资格不符情况,一律取消应聘资格。

    (三)考试

    公开招聘社会在职人员采取面试,共1个岗位。公开招聘应届毕业生采取笔试和面试,共计1个岗位。考试人数原则上不低于该岗位拟招聘人数的3倍,如考试人数不满足要求,则视情况研究是否取消该岗位招聘。

    1.应届毕业生笔试

    通过资格审查人员符合开考比例进入笔试。笔试采用百分制,合格分数线60分。笔试安排另行通知。

    2.面试人员确定

    社会在职人员通过资格审核后符合开考比例直接进入面试,对于通过笔试合格分数线的应届毕业生,每个岗位按照1:5的比例和笔试成绩由高到低的顺序确定面试人选。如各岗位有考生主动放弃面试机会,则按该岗位成绩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递补;如遇末位同分情况,一并进入面试。面试人选少于规定比例人数的岗位,按实际人数进行面试。确定面试人员后,通过中心门户网站发布面试人员名单。面试满分为100分,合格分数线为80分,内容主要测试应聘人员的专业知识、业务能力、沟通协调、口头表达等。

    (四)考察

    按照笔试成绩和面试成绩各占4:6的比例确定综合成绩(招聘在职人员的岗位面试成绩即为综合成绩),按照综合成绩由高到低的顺序等额确定考察对象。考察对象名单在本单位门户网站发布。考察对象因个人原因主动放弃应聘或未通过考察的,由我单位党委研究确定是否递补。

    (五)体检

    组织考察对象进行体检,体检标准参照国家规定的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执行。

    (六)拟聘用人员公示

    根据综合成绩、考察情况、体检结果,经本单位党组织集体研究后确定拟聘用人员,并在招聘公告发布范围内进行公示,公示期不少于7个工作日。

    (七)办理聘用手续

    公示期满没有异议的,按相关规定办理聘用手续,签订聘用合同。

    (八)试用期

    按规定实行试用期制度,试用期包括在聘用合同期限内。试用期满考核合格的,正式聘用;不合格的,取消聘用。

    五、其它事项

    (一)聘用人员入职后按事业单位编制人员管理,相关工资待遇等按国家和本单位有关政策规定执行。

    (二)应聘人员应保证所提供的各种材料真实、准确,招聘过程中如发现有弄虚作假、舞弊等行为,一经查实,立即取消考试资格及聘用资格。

    (三)公开招聘有关信息向社会公布,请应聘人员及时关注网站相关信息,对未通过资格审查、笔试或面试者,不再单独通知。

    (四)公开招聘工作严格执行回避制度,未如实报告亲属在中心工作情况的,一律取消应聘资格。

    (五)中心为此次招聘的工作人员办理燕郊户口。

    联系人及电话:赵老师  010-61592010    汤老师  010-61598274

    通讯地址:河北省三河市燕郊经济技术开发区燕灵路245号

    邮编:065201

    自然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

    2023年8月2日

     
    自然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2023年度公开招聘工作人员...

    自然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是中国地质调查局直属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是国家级实物地质资料馆藏机构。主要承担全国重要性、典型性和代表性实物地质资料采集、保存、处理、数字化、使用、信息共享和研究工作,支撑自然资源部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指导省级实物地质资料馆藏机构业务建设,并向社会提供公益性服务和科学普及工作。

    根据工作需要,现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工作人员13人,其中应届毕业生12人,在职人员1人。有关事宜公告如下。

    一、招聘对象

    1.2023年应届毕业生(非定向)、近两年(截至入职前)获得国(境)外学历学位的留学生。

    2.具有高级专业技术任职资格,45周岁以下具有相关工作经历的在职人员。

    二、招聘岗位

     

    三、报考条件

    (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二)遵守宪法和法律;

    (三)具有良好的品行;

    (四)岗位所需的专业条件;

    (五)适应岗位要求的身体条件;

    (六)岗位所需的其他条件;

    (七)符合国家有关部门或招聘单位驻地关于接收应届毕业生或在职人员的有关规定。

    (八)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员不得报考:

    1.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

    2.曾被开除党籍、公职的。

    3.曾在各级公职人员招考中被认定有舞弊等严重违反考试录用纪律行为,还在禁考期的。

    4.被依法列入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的。

    5.曾有学术不端等不良行为的。

    6.聘用后构成回避关系的。

    7.法律法规规定不得报考的其他情形的。

    四、招聘安排

    (一)报名

    1.报名时间: 公告发布之日起至2022年12月22日。

    2.报名方式:请于报名期限内登录“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直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系统”(网址: http://gkzp.cgs.gov.cn/zkptPC,推荐使用Chrome、火狐浏览器登录),仔细阅读注意事项,按照系统要求浏览招考岗位并选择报名。

    (二)资格审查

    对报名人员的资格条件进行审查,通过资格审查人员名单在本单位门户网站发布。招聘过程中发现资格不符情况,一律取消应聘资格。

    (三)考试

    公开招聘社会在职人员采取面试,共1个岗位。公开招聘应届毕业生采取笔试和面试,共计8个岗位。考试人数原则上不低于该岗位拟招聘人数的3倍,如考试人数不满足要求,则视情况研究是否取消该岗位招聘。

    1.应届毕业生笔试

    通过资格审查人员符合开考比例进入笔试。笔试采取在线测试,根据各岗位所需专业情况,共设置2套题目。地质研究岗1、岩心(标本)整理与管理岗、岩心数字化应用研究及数值模拟岗、自然资源调查岗、地质研究岗2设置1套地质学专业题;岩心保护技术研究岗、岩心多参数数字化设备研发岗、测试岗1等其余岗位设置1套综合测试题,包括职业能力测试和主观测试两部分。笔试采用百分制,合格分数线60分。

    2.面试人员确定

    社会在职人员通过资格审核后符合开考比例直接进入面试,对于通过笔试合格分数线的应届毕业生,每个岗位按照1:5的比例和笔试成绩由高到低的顺序确定面试人选。如各岗位有考生主动放弃面试机会,则按该岗位成绩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递补;如遇末位同分情况,一并进入面试。面试人选少于规定比例人数的岗位,按实际人数进行面试。确定面试人员后,通过中心门户网站发布面试人员名单。面试满分为100分,合格分数线为80分,内容主要测试应聘人员的专业知识、业务能力、沟通协调、口头表达等。

    (四)考察

    按照笔试成绩和面试成绩各占4:6的比例确定综合成绩(招聘在职人员的岗位面试成绩即为综合成绩),按照综合成绩由高到低的顺序等额确定考察对象。考察对象名单在本单位门户网站发布。考察对象因个人原因主动放弃应聘或未通过考察的,由我单位党委研究确定是否递补。

    (五)体检

    组织考察对象进行体检,体检标准参照国家规定的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执行。

    (六)拟聘用人员公示

    根据综合成绩、考察情况、体检结果,经本单位党组织集体研究后确定拟聘用人员,并在招聘公告发布范围内进行公示,公示期不少于7个工作日。

    (七)办理聘用手续

    公示期满没有异议的,按相关规定办理聘用手续,签订聘用合同。

    (八)试用期

    按规定实行试用期制度,试用期包括在聘用合同期限内。试用期满考核合格的,正式聘用;不合格的,取消聘用。

    五、其他事项

    (一)聘用人员入职后按事业单位编制人员管理,相关工资待遇等按国家和本单位有关政策规定执行。

    (二)应聘人员应保证所提供的各种材料真实、准确,招聘过程中如发现有弄虚作假、舞弊等行为,一经查实,立即取消考试资格及聘用资格。

    (三)公开招聘有关信息向社会公布,请应聘人员及时关注网站相关信息,对未通过资格审查、笔试或面试者,不再单独通知。

    (四)公开招聘工作严格执行回避制度,未如实报告亲属在中心工作情况的,一律取消应聘资格。

    (五)中心为此次招聘的工作人员办理燕郊户口。

    联系人及电话:赵老师  010-61598274  15832640976

    汤老师  010-61598274  18600097809

    单位网址:http://www.gsc.cgs.gov.cn/

    通讯地址:河北省三河市燕郊经济技术开发区燕灵路245号

    邮编:065201

    自然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

    2022年11月25日

    自然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2023年度公开招聘工作人员...

    自然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是中国地质调查局直属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是国家级实物地质资料馆藏机构。主要承担全国重要性、典型性和代表性实物地质资料采集、保存、处理、数字化、使用、信息共享和研究工作,支撑自然资源部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指导省级实物地质资料馆藏机构业务建设,并向社会提供公益性服务和科学普及工作。

    根据工作需要,现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工作人员6人,其中应届毕业生4人,在职人员2人。有关事宜公告如下。

    一、招聘对象

    1.2022年应届毕业生(非定向)、近两年(截至入职前)获得国(境)外学历学位的留学生。

    2.年龄35周岁以下,具有相关工作经历的在职人员(含博士后)。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或博士学历学位年龄放宽至40周岁,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年龄放宽至45周岁。

    二、招聘岗位

    三、报考条件

    (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二)遵守宪法和法律;

    (三)具有良好的品行;

    (四)岗位所需的专业条件;

    (五)适应岗位要求的身体条件;

    (六)岗位所需的其他条件;

    (七)符合国家有关部门或招聘单位驻地关于接收应届毕业生的有关规定;

    (八)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员不得报考:

    1.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

    2.曾被开除党籍、公职的;

    3.曾在各级公职人员招考中被认定有舞弊等严重违反考试录用纪律行为的;

    4.被依法列入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的;

    5.曾有学术不端等不良行为的;

    6.聘用后构成回避关系的;

    7.法律法规规定不得报考的其他情形的。

    四、招聘安排

    (一)报名

    1.报名时间:自发布公告之日至2022年7月22日。

    2.报名方式:请于报名期限内登录“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直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系统”(网址: http://gkzp.cgs.gov.cn/zkptPC,推荐使用Chrome、火狐浏览器登录),仔细阅读注意事项,按照系统要求浏览招考岗位并选择报名。

    3.报名材料。在招聘系统中分类上传对应材料的扫描件,主要包括以下材料:

    (1)教育信息模块:身份证、各阶段学历学位证书、成绩单;

    (2)奖惩信息模块:获奖证书;

    (3)论文和著作信息模块:公开发表的论文、论著的封面扉页、版权页等;

    (4)资格证书模块:工作证、职称证书、相关工作经历证明、外语水平证书;博士后出站人员上传已具备博士后出站条件的证明材料扫描件;

    (5)其他材料:包括社会工作经历、承担项目等取得的相关业绩、证明材料,均上传至奖惩信息模块。

    (二)资格审查

    对报名人员的资格条件进行审查,通过资格审查人员名单在我单位门户网站发布。招聘过程中发现资格不符情况,一律取消应聘资格。

    (三)考试

    考试人数原则上不得低于该岗位拟招聘人数的3倍,如果考试人数不满足要求,招聘单位则视情况研究是否取消该岗位招聘。

    1.笔试。通过资格审查的人员进行线上笔试(招聘在职人员的岗位不进行笔试)。笔试内容为地质专业基础知识,满分100分,笔试成绩达到全部参加笔试人数的前85%方可进入面试。笔试安排另行通知。

    2.面试。对于通过笔试合格分数线的应聘人员,每个岗位按照1:5的比例和笔试成绩由高到低的顺序确定面试人选。若某岗位有考生主动放弃面试机会,则按该岗位成绩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递补;如遇末位同分情况,一并进入面试。面试人员名单在我单位门户网站发布。面试采用百分制,合格分数线80分。面试内容主要测试应聘人员的专业知识、业务能力、沟通协调、口头表达等,应聘人员以PPT形式汇报,专家进行专业测试和提问答辩。

    (四)考察

    按照笔试和面试4:6的比例确定综合成绩(招聘在职人员的岗位面试成绩即为综合成绩),按照综合成绩由高到低的顺序等额确定考察对象。考察对象名单在本单位门户网站发布。考察对象因个人原因主动放弃应聘或未通过考察的,由我单位党委研究确定是否递补。

    (五)体检

    组织考察对象进行体检,体检标准参照国家规定的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执行。

    (六)拟聘用人员公示

    根据综合成绩、考察情况、体检结果,经我单位党委集体研究后确定拟聘用人员,并在招聘公告发布范围内进行公示,公示期不少于7个工作日。

    (七)办理聘用手续

    公示期满没有异议的,按相关规定办理聘用手续,签订聘用合同。

    (八)试用期

    按规定实行试用期制度,试用期包括在聘用合同期限内。试用期满考核合格的,正式聘用;不合格的,取消聘用。

    五、其他事项

    (一)聘用人员入职后按事业单位编制人员管理,相关工资待遇等按国家和本单位有关政策规定执行。

    (二)应聘人员应保证所提供的各种材料真实、准确,招聘过程中如发现有弄虚作假、舞弊等行为,一经查实,立即取消考试资格及聘用资格。

    (三)公开招聘有关信息向社会公布,请应聘人员及时关注网站相关信息,对未通过资格审查、笔试或面试者,不再单独通知。

    (四)公开招聘工作严格执行回避制度,未如实报告亲属在中心工作情况的,一律取消应聘资格。

    (五)中心为此次招聘的工作人员办理燕郊户口。

    六、联系方式

    联 系 人:冯老师  汤老师

    联系电话:010-80841983  010-61598274

    单位网址:http://www.gsc.cgs.gov.cn/

    单位地址:河北省三河市燕郊经济技术开发区燕灵路245号

    邮编:065201

    自然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

    2022年7月5日

     
    自然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2022年度下半年公开招聘工...

    海洋资源是海洋环境中可以被人类利用的物质、能量以及空间,包括生物、矿产、海水、空间资源及海洋能源。人类对海洋资源的调查、开发和利用是从近岸到远岸,再至深海。随着人们对海洋资源环境重要性认知程度的加深,海洋环境调查和影响评价成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价值、维护海洋环境功能的重要方式。

    环境基线值指研究区环境参数的当前水平值,即环境现状值,它是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最基础的内容。环境基线调查需要记录包括物理海洋学、化学海洋学、地质地貌、生物群落等方面信息。其中,生物基线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采集原生动物及后生动物群落数据——巨型动物、大型动物、小型底栖动物、微生物群落、底栖鱼类和食腐动物以及与资源直接相关的生物区系的数据;记录观察到的海洋哺乳动物,近水面大型动物和鸟群;记录和描述沉积物的生物扰动活动和混合状况;摄影记录手段建立图像背景资料档案;等等。

    近期,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首次依靠自身力量完成了西太平洋工区的生物和环境调查外业工作,采集了浮游生物、底栖生物、微生物样品,并利用海底摄像记录大型底栖动物与底质环境的图像资料,为建立深海环境基线打下了基础。

    合理的技术路线和科学的技术方法是航次任务顺利完成的重要保证。下面,我们来围观本航次生物与环境调查过程与方法。

    浮游生物调查取样

    浮游生物是指生活在水中缺乏有效移动能力的漂流生物,分为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它们体型细小,大多肉眼不可见,且其游动速度往往比它自身所在的洋流流速慢很多,因此它们常常“随波逐流”。浮游生物种类和数量繁多,且时空变化明显,是水域中其他生物生产力的基础。浮游生物调查研究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它们有的可以作为海流指示种,有的具有富集放射性同位素的能力并可以作为污染的指示种,硅藻、有孔虫和翼足类等死后沉积在海底,成为海洋底质重要组分,能助力古海洋环境研究。

    我们使用深水浮游生物拖网(图1)来获取大洋浮游植物(藻类)、小型浮游动物和大中型浮游动物样品。

     

    图1 深水型浮游生物拖网

    采样之前,需要准备3个润洗好的广口瓶,记号笔分别标记大、中、小和站位号,对应收集浮游生物拖网中的样品,同时备好甲醛溶液、镊子,手套等工具。每次下网前检查三个网的网具是否破损,网底管是否处于闭口状态(图2)。

    样品采集时,拖网的落网和起网保持匀速和慢速,速度0.5m/s左右,钢丝绳倾角不得大于45°,直到拖网设备出水。使用水泵抽海水,从凌空的网外侧自上而下冲洗,使粘网的标本集中于网底管,确保网中样品全部收入样品瓶,采集的样品使用中性的甲醛溶液固定,最后将样品放入阴凉避光的样品库保存。

     

    图2 浮游生物拖网采样

    底栖生物调查取样

    海洋底栖生物是指栖息于海洋基底表面或沉积物中的生物。它们多为无脊椎动物,也包括以绿藻、褐藻、红藻等为主的典型植物。按生活方式,底栖动物有固着、附着、穴居、爬行、游泳、共栖、共生及寄生等多种类型,其种类多样性极其复杂,分布范围从潮间带直至万米水深的深海底。按体型大小,底栖动物可分为大型、小型和微型底栖动物。底栖生物分别处于不同的营养层次,并且与底质环境之间存在耦合关系,因此,阐明底栖生物的数量变动规律及其与本底环境、资源间的联系,对海洋环境调查研究有重要意义。

    本航次底栖生物调查对象以底栖动物为主。按体型大小,调查对象分为大型底栖、小型底栖和微生物。大型底栖和小型底栖(以能否通过0.5mm孔径的筛划分)调查工具包括箱式采样器、定量框、样品筛、PC管等。

    采样之前,准备好硅胶软管、3个广口瓶、定量框、量杯、PC管、铲子等工具,样品筛的最上和最下层孔径没有要求,可以选择粗孔径的网筛,中间三层由上至下按孔径从大到小的顺序排放。

    底栖生物调查可以使用底拖网和箱式采样器等方式,本航次以箱式采样为主。箱式采样器出水、去上覆水后,观察沉积物的表层有无大型生物体,若有可用自封袋留存,拍照记录样品位置和站位名称;挑选未扰动或扰动少的地方,将备好的定量框和PC管插入箱式采样器中;待箱式采样器中的泥样脱离箱体,拍照并记录;取出插管,处理后两头加管堵,贴好标签根据实验目的置于普通冰箱冷藏或冷冻保存,待检测小型底栖生物;取出定量框并进行过筛处理,过筛时顶层可以加盖一层筛子防止冲水时水泥溅出,同时也防止高压水枪直接冲破样品,最底部垫一层筛子,有利于泥水尽快排空;过筛后将筛子上的剩存物分别装到样品袋,处理后置于普通冰箱保存,待检测大型底栖生物(图3)。

     

    图3 底栖生物调查取样

    微生物调查取样

    海洋微生物是来自海洋环境,可在寡营养、极端环境(低温、高压、高盐等)下长期存活并能持续繁殖的微生物,主要包括真核微生物(真菌、藻类和原虫)、原核微生物(海洋细菌、海洋放线菌和海洋蓝细菌等)和无细胞生物(病毒)。海洋微生物在生物地化循环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深海微生物由于长期处在极端环境条件,使之形成了特殊的生物结构、基因类型和代谢产物,是重要的深海生物资源,也是深海环境基线调查的内容之一。

    本航次微生物调查内容为:水体/沉积物样品中的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组成及空间分布特征等。调查工具包括箱式采样器、活塞重力采样器、无菌袋、无菌注射器、无菌瓶、去离子水、缓冲液、液氮等。

    箱式取样器出水后,用软管和无菌广口瓶收集上覆水,立即冷藏和沉淀;用润洗过的花泥铲或不锈钢勺刮取表泥(未扰动,水平方向不紧挨着插管和箱式壁)装入无菌袋,由于微生物样品对光照和温度变化十分敏感,为了防止其降解,现场处理完成后可将其置于超低温冰箱(-80℃)保存;将事先冷藏的上覆水样品取出,润洗所有过滤工具,包括空瓶、镊子、滤膜夹等器具(膜除外);滤膜夹装膜并过滤,过滤过程需注意水要从膜具的中孔流出,且螺纹口处不漏水。过完膜后,用镊子将圆形滤膜折成小扇形过液氮,置于EP管中超低温保存(图4);重力柱的上覆水/泥样品以类似的方式处理。

    图4 微生物调查取样

    海底摄像影像资料采集

    如果你认为4000米水深以下的海底是一望无边的黑暗和寂静,那你就错了。利用海底摄像系统,我们能揭开海底原貌的神秘面纱。淡定摇尾的鱼、落荒而逃的芒虾、看似不动的蛇尾、海参和海葵、固着海底的海绵、一张一弛的头足类......在镜头下一览无遗。

    本航次海底摄像调查内容为:记录底质环境状况;记录大型生物多样性。深海高清摄像系统主要由甲板单元、水下拖体及光电复合缆组成,可满足最大摄像作业深度为6000米。

    通过海底摄像可以现场记录底质环境状况;现场记录摄像大型底栖生物出现的时间、数量、种类(图5,图片依次为芒虾、蛇尾、海参、鱼类、海葵、海绵、快速游动的头足类);根据班报记录情况统计底质环境状况和底栖生物多样性。

      

     

    图5 深海大型底栖生物影像

    初步认识

    本次调查收获满满,所获浮游生物样品肉眼可见桡足类、端足类(钩虾)、水母、浮游幼体等浮游动物;大型底栖生物样品肉眼可见生物栖管、海绵骨针;微生物样品从上覆水过滤和表层泥样中提取,需进一步实验室检测分析其群落结构和多样性;海底摄像拍摄到的生物超过200个,主要生物类型有:海绵、蛇尾、鱼类、虾类、海参、头足类、海葵等。

    当前,服务支撑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实现海洋资源绿色勘探是自然资源统一管理的重要内容。新时代新职责赋予海洋调查研究工作新使命,也要求基层海洋工作者不断学习和参与实践,丰富原有知识体系,跨学科交流和融会贯通,才能提高履职尽责能力,适应职能转型的新要求。

    广州海洋局:西太平洋航次生物与环境调查手记

    侯贺晟,男,39岁,博士,专业技术七级。专业方向:深地震反射剖面与深部结构

    解决资源环境问题或基础地质问题情况:

    建立了贯穿东北以深地震反射剖面为骨干的岩石圈精细结构,揭示出东北盆岭地区深部动力学环境,为探讨陆内大型油气盆地形成机制提供了新的视野。过松科二井深地震反射剖面揭示了盆地基底受古大洋板块俯冲拼合遗迹,在松辽盆地深部及周缘发现疑似上古生界反射信息,为解决松辽盆地深部结构问题及深层油气勘探提供支撑。

    实现转化应用和有效服务情况:

    在局科外部、办公室等部门多次专题会议指导下,与项目业务骨干完成了《松科二井成果报告》,《松科二井成果简介》等报告、图册的编写,对松科二井的新闻报道及宣传起到积极作用。制作科普视频1部,获得中国地质学会“第二届优秀科普产品”称号。多次在重大国际会议上介绍东北地区深部结构探测最新研究成果。

    促进科学理论创新和技术方法进步情况:

    系统总结了松辽盆地及周缘深地震反射资料采集、处理与解释技术,为该区深部调查提供技术支撑。贯穿东北地区的深地震反射剖面,对提升东北地区岩石圈结构演化、深化对古生代以来的盆地演化具有重要意义。运用震磁联合调查解释技术,重点研究了四深1井、松科二井地壳精细结构,分析了上古生界分布态势,为该区深部油气地质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促进人才成长和团队建设情况:

    担任研究生导师,指导硕士2名,合作培养博士1名。作为二级项目负责人,注重人才建设和研究生培养。项目组团队年龄和学科结构合理,包括中科院院士2人、正高级职称25人、副高级22人,来自地科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等院校36名研究生,参与了科二井相关课题研究。初步形成了地质与地球物理相结合,产学研紧密配合,多学科、多方法的深部探测调查团队。

    侯贺晟

    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沈阳地质调查中心承担的国家重点基础研发课题“典型矿集区三维地质结构与矿体定位”中“多宝山矿集区综合地球物理探测”三维电法勘探专题顺利启动。截止6月28日,完成多宝山矿集区三维电法勘探的招投标、方案设计、专家评审,方案调整、相关人员和设备进场以及前期实验性测试工作,多宝山矿集区三维电法勘探正式启动。

    课题组在课题准备期扎实工作,大胆应用新技术和新方法:一是先后完成了各项仪器试验等前期准备、两种优选三维电法选型试验线的资料采集工作,并通过专家论证,得到较高评价。二是首次采用先进的WFEM法,完成了各项参数的选择实验。经专题组织专家组验收认定,采用抗干扰能力较强的WFEM法作为多宝山矿集区三维电法勘探的主要方法,能够满足在矿集区的勘探定能取得勘探深度5000m,垂向分辨能力较高的3000m透明化地质结构研究的需求。

    采用新技术采集电法数据,不仅得到了专家的认可,作为矿集区电法勘探积累采用新方法进行勘探的经验,同时,也为开展同类电法工作提供借鉴。在此期间,黑龙江省多宝山铜业股份公司和相关专题组也对本项目予以了大力协助。本次数据采集工作预计9月中旬完成全部资料采集任务。

    国家重点基础研发课题“多宝山矿集区综合地球物理探...

    国家馆12月份陆续接收了4个矿床(或项目)的实物地质资料,具体为:江西省浮梁县朱溪钨铜矿外围(30线-78线)铜多金属矿普查项目1个钻孔,共计2222.80米(提前入库);湖南省铜山岭-祥林铺钨锡铜多金属矿评价项目2个钻孔,共计1807.63米;广东始兴南山坑-良源地区钨锡多金属矿评价项目2个钻孔,共计1023米;广东始兴连平地区钨锡多金属矿评价项目2个钻孔,共计1028米。

    江西省浮梁县朱溪钨铜矿的发现,标志着超额完成全国找矿突破战略行动钨矿第二阶段目标。最新的找矿成果表明,朱溪钨铜矿资源量286万吨,再次刷新了钨矿储量的世界记录,浮梁县朱溪钨铜矿一跃成为世界最大钨矿。

    湖南省铜山岭-祥林铺钨锡铜多金属矿位于南岭东西向成矿带的中段,随着地质工作的深入,该区显示出良好的找矿前景,是湖南省寻找超大型、大型钨、锡、铜、铅锌多金属矿的重要找矿靶区。其实物地质资料的入库,对于总结该区成矿规律,建立成矿模型具有重要意义。

    广东始兴南山坑-良源地区钨锡多金属矿和广东始兴连平地区钨锡多金属矿,均位于南岭东段,是南岭重要的钨多金属矿集中区之一。该区内良源铷铌钽钨锡多金属矿床和南山坑钨锡多金属矿床,是中国地质调查局在该区实施资源调查评价中,展现了良好的找矿潜力的新发现。其实物资料的入库,可为南岭、乃至整个华南地区钨锡多金属矿找矿提供宝贵实物资料服务。

    本次岩心的入库,标志着本年度实物资料采集工作完满收官。收藏的实物资料类型独特,特征鲜明。代表了江南造山带和南岭造山带的最新找矿成果,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为国家馆服务地质行业提供了坚实保障。

     

    十二月份实物地质资料入库情况报告

    国家馆10月份陆续接收了3个矿床(或项目)的实物地质资料,具体为:新疆若羌北山镍(铜)矿整装勘查区坡一镍矿及黄山东镍(铜)矿3个钻孔,共计3141.50米岩心,系列标本200块,大型镍(铜)矿石标本1件;重庆市城口县老鸹寨-观音寨钡矿(毒重石)资源深部详查项目4个钻孔,共计714.48米岩心,大型毒重石标本1件;松辽盆地国际大陆科学钻探(松科2井),岩心223.72米。

    新疆若羌北山镍(铜)矿整装勘查区为国土资源部2012年设立的整装勘查区,已发现超大型镍矿床一处、大型镍矿三处、中小型矿十余处。若羌北山整装勘查区,近年来划为自然保护区和军事禁区,资料采集抢救性地保存了区内特大型坡一镍矿和外围黄山东大型镍(铜)矿实物资料。此批实物资料入库(图1),对于丰富国家馆镍矿类型和展现整装勘查区找矿成果意义重大。

    毒重石是除重晶石外的一种主要含钡矿物,在自然界中毒重石资源十分贫乏,具有比重大、硬度低、无毒等特性,应用领域十分广泛。重庆市城口县老鸹寨-观音寨钡矿(毒重石)类型独特、矿床规模为大型。其实物地质资料的入库(图2),将为研究南秦岭成矿带的独特地质背景、富集机制、毒重石矿床的成矿条件及控矿因素等提供实物资料支撑。

    松辽盆地国际大陆科学钻探工程,由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并联合多家单位共同承担。工程计划通过钻穿白垩系时全球最大的陆相沉积地层,填补完整的、连续的白垩纪陆相沉积记录世界空白,为松辽盆地及相关类似盆地的地球物理勘探提供科学“标尺”。松科2井设计井深6400米,是松辽盆地科学钻探的主体工程,也是我国目前最深的大陆科学钻探工程。松科2井的岩心入库(图3),将为后续的地质工作提供实物数据支撑。未来,实物资料中心将持续跟踪科钻工程进展,将确保“松科2井”岩心全部收藏入库。

    此批入库的实物地质资料,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等特征,国家馆将及时进行整理并向社会发布,为支撑地质调查、矿产资源开发以及科研工作提供坚实的实物地质资料保障。

    新疆黄山东镍(铜)矿大型矿石标本

    重庆市城口县老鸹寨-观音寨毒重石大型矿石标本

    松科二井岩心

    十月份实物地质资料入库情况报告

    新疆若羌北山镍(铜)矿整装勘查区是国土资源部2012年设立的全国整装勘查区,该区找矿成果突出,目前发现的矿种主要有镍、铜、金、铁等。已发现特大型规模矿床一处(坡一镍矿),大型镍矿三处(红石山镍矿、坡十镍矿、罗东镍矿),中小型规模矿床十多处。区内累计估算镍资源量近三百万吨,铜资源量数十万吨,金资源量数十吨。

    新疆若羌北山镍(铜)矿整装勘查区自然条件恶劣,多为荒漠戈壁,风沙频繁,无人居住,钻孔岩心保存困难。库房外岩心因常年遭受沙尘,岩心被沙子掩盖,复原难度大。近年来该区大部分地区被划归为自然保护区和军事禁区,采矿业和地质调查已大规模停滞,再获取岩心标本近乎不可能。

    为全面保存新疆若羌北山镍(铜)矿整装勘查区内典型实物地质资料,2017年9月7日-9月28日,地调局实物资料中心联合新疆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六地质大队,综合考量整装勘查区及其外围地质特征和实物地质资料保存状况,选取区内坡一特大型镍矿和外围黄山东大型镍(铜)矿,抢救性地采集重要岩矿心3000余米、典型系列标本200余件、大型镍铜矿石标本1件。

    历时22天,新疆若羌北山镍(铜)矿整装勘查区实物资料采集工作圆满结束。未来,实物资料中心将积极与新疆六队沟通协调,按照相关管理办法,保证实物地质资料安全顺利的入驻国家库,并按时提交相关文字材料和图件,为后续的地质工作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与服务支撑。

    新疆若羌北山镍(铜)矿整装勘查区实物资料采集工作顺利完成...

    近日,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与老挝气象水文厅联合在老挝巴色和阿速坡成功布设了2个流动地震观测台站。

    该流动地震观测台站的成功布设,将与老挝境内原有的地震观测台站联网,为老挝提供更加全面、更加有效的地震监测能力;并将老挝境内的地震观测台站资料服务于我国地震观测台网平台,提供更多来自中南半岛的地震观测资料,以及为南中国海热点地区深部地壳结构研究提供宝贵的地震资料。

    据悉,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承担的“中国-东盟海洋地学研究与减灾防灾的倡议”项目专题三“中国-东盟地区深部构造与地震机制研究”,计划2016年-2019年间在缅甸、老挝等东盟国家开展野外踏勘、台站选址、台基测试以及共6个流动台站布设与资料采集,最终通过地震面波层析成像、远震接收函数等地震学方法获取中国-东盟地区(中部)的壳幔速度结构,并分析地震机制。在东盟地震台站分布的空白地区布设流动地震台站,可以弥补地震台站分布不均,从而提供更为丰富的地震波形数据。

            中挝两国地震观测合作代表在阿速坡台站合影

    老挝流动地震台站位置图

    中国-东盟海洋地学合作在老挝成功布设2个流动地震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