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36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12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近日,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自主研发的“地质调查央地统筹部署一张图系统V1.0”获国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号为2024SR1665470。

    地质调查央地统筹部署一张图系统是基于GIS、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围绕全国地质调查工作部署数据的汇聚、管理与应用研发。系统构建了数据管理、数据可视化、部署服务和部署指导四大模块,实现了多源项目管理数据的贯通和央地年度部署信息的集成,可全方位多角度展示指定区域地调工作部署情况,提供“一图一表”等服务产品,并为地质调查年度工作部署提供科学指导,实现智能化工作部署。 

     

     
    地质调查央地统筹部署一张图系统V1.0”获国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近日,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以下简称“地学文献中心”)自主研发的“地球科普网系统V1.0”获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这是局系统首个科普领域软件著作权。

    “地球科普网”是国内地学领域第一个以地球科学普及为主要功能的官方科普门户网站,集科普知识传播、科普工作交流展示、科技进展资讯传递、科学精神弘扬等于一体,是地质调查公益服务职能的重要延伸。该系统平台已成为地质调查领域科普工作的重要窗口,显著提升了公众对地球科学的认知与兴趣,有效促进了地学知识的社会化普及。

    下一步,地学文献中心将依托百年馆藏资源和全局优势科普资源,对“地球科普网1.0”进行全面深入维护与进一步优化升级,通过技术革新与内容更新,不断创新科普服务方式、丰富科普原创作品、增强与用户的交流互动、融合多种传播平台资源,持续增强网站的互动性与吸引力,力争将“地球科普网”成为链接科学家与公众、普及地质知识、激发科学兴趣、弘扬科学精神的地学领域一流科普传播平台。

    地球科普网首页

    证书

    地学文献中心获全局首个科普领域软件著作权

    近日,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面向海底摄像资料多金属结核识别领域,自主研发的“基于深度学习的海底多金属结核识别与分析软件V1.0”获得国家版权局计算机软件著作权授权。

    深海多金属结核含有70多种元素,其中锰、铜、镍的资源量高出陆地相应资源量的几十倍到几千倍,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被认为可能是海底分布最广、储量最大的金属资源。海底摄像资料对深海多金属结核的分布及丰度的调查分析发挥着关键作用。该软件针对海底摄像获取的图片及视频资料,利用已训练完成的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对图像及视频中海底多金属结核进行识别,并实时显示结核的数量,该软件集成的算法模型无需经过再次训练即能完成不同海洋深度下大规模海底摄像资料的多金属结核识别与分析,为海底多金属结核矿产资源勘查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该软件是深度神经网络模型在海洋矿产资源勘查中的具体应用,极大提高了海底摄像资料处理效率与应用成效,为深海多金属结核矿产资源勘查提供科学依据,助力于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

     

    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获海底多金属结核识别与分析软件...

    日前,由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以下简称“青岛海洋所”)牵头制定的《海洋牧场选址调查评价技术指南》团体标准正式获批,编号为T/CAOE 79-2024,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该团体标准于2023年6月7日获得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团体标准制定计划立项,由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牵头,联合青岛海洋地质工程勘查院有限公司、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四地质大队、青岛海检集团有限公司等4家长期从事海洋牧场调查评价的攻关团队协作完成。该标准涵盖了海洋牧场建设前要涵盖的调查要素、调查技术方法、调查资料的分析与评价等具体技术要求,适用于我国管辖海域内养护型、增殖型和休闲型海洋牧场选址的调查评价。该团体标准是结合海洋牧场建设前的调查评价工作实践和需求而制定,填补了国内海洋牧场建设选址调查和评价的空白,能为海洋牧场科学选址、合理布放提供技术支撑。

    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海洋自然资源调查评价团队围绕海洋牧场建设取得系列重要进展,获《海洋牧场全要素监测传感器多数据融合系统》《一种海洋数据处理与分类方法》《海洋牧场全要素数据监测记录系统V1.0》《海洋牧场全要素数据库可视化管理系统V1.0》《海洋牧场全要素智能采集分析软件V1.0》等2项国家发明专利和3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授权,自主研发“海葵”海洋多要素立体原位观测系统,基本形成适用于支撑服务我国海洋牧场规划建设的调查-评价-监测技术方法体系。

    下一步,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将以该团体标准的发布实施为契机,不断强化技术创新与推广应用研究,为发展海洋牧场新质生产力提供决策支持,助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海洋牧场选址调查评价技术指南》团体标准发布实施

    近日,中国地质调查局北京探矿工程研究所研发的“高频焊接金刚石钻头自动化控制系统V1.0”获国家版权局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登记号2021SR1443926)。

    焊接是金刚石钻头制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流程,也是影响钻头制造时间与成本的关键工艺之一,而高频焊接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定位精度和可靠性则直接决定了金刚石钻头的质量与使用寿命。

    高频焊接金刚石钻头自动化控制系统主要由钻头传送系统、高频焊机移动系统和焊接控制系统组成,能够满足大尺寸、厚壁金刚石钻头的快速焊接需要,通过精准控制钻头焊接温度与时间,有效保证焊接质量,同时可自动控制钻头和焊机线圈的位置,大大减轻人员工作量,节约工时,提高钻头制造效能。

    石钻头自动化控制系统V1.0”获国家版权局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研发的碳达峰碳中和地质信息综合服务平台V1.0近日通过国家版权局审核批准,获得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

    该平台简称“地调双碳网”,由地学文献中心依托地质调查项目“碳中和与碳管理地质数据汇聚与应用”开发上线。

    该平台于2022年初启动架构设计,当年就完成了V1.0版本的模块开发及网站页面设计,并完成网络安全评估、系统部署环境搭建,装入数据后,于2022年底在地学文献中心网站发布,同时还作为地学文献中心地质云分节点的工作内容在地质云业务网推送了“地质调查支撑双碳专题”。系统采用B/S架构,V1.0版本的主要功能模块包括数据采集、数据管理、查询检索、统计汇总、成果输出以及系统管理。已装入的数据共计5142条,包括地质调查工作在地质碳封存、地质碳汇、地热、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能源转型相关17种矿产资源等方面形成的报告、图件、进展、科普文章和视频,我国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国内外资讯,IPCC等国际智库关于“双碳”的报告,碳标准题录以及地质碳封存中文文献等,充分展示了地质调查工作在实现“双碳”目标中发挥的作用。

     

    国家版权局颁发的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

     
    地学文献中心获双碳地质信息综合服务平台软件著作权

    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申请的“攀枝花钒钛磁铁矿资源开发利用水平监管平台”近日通过中国版权保护中心审核。该中心对平台软件进行了知识产权认定登记,并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版权局颁发的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1件(登记号:2020SR0050659)。从颁证之日起,其版权将得到中国版权保护中心的有效保护。 

    该平台以攀枝花钒钛磁铁矿为切入点,对攀枝花大、中型矿山企业的相关数据进行了收集、归纳、分析,形成了数据采集、筛选、处理及对比分析的系统架构及方法,建立了资源开发利用所需的本底数据库,通过该平台可支撑服务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监管。同时,该平台可提供钒钛磁铁矿矿物资源可选性的基因特性数据,可有效支撑矿山企业制定合理的钒钛磁铁矿选矿工艺技术、改良已有选矿工艺流程、提高选矿生产工艺等指标。

    软件著作权

    成都综合利用所新增一项国家软件著作权
      

    近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负责实施的《地质大数据支撑平台建设(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预算单列二级项目获得突出科技创新成果,由实验测试中心组织研发并在“地质云2.0”共享的“实验室能力验证数据库”和“地质标准物质数据库”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版权局颁发的2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证书编号分别为:软著登字第3341519号、软著登字第3341625号。

    “实验室能力验证信息系统V1.0”实现了能力验证信息发布、参加实验室在全国分布的可视化展现及结果查询、Z值数据可视化展现、分类统计等功能,面向全国提供相关信息共享服务;“地质标准物质信息查询系统V1.0”实现了标准物质分类、数据分类查询、附件管理和详情查看等功能。

      

      

    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获2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日前,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在海洋地质三维可视化系统和科研项目成果汇报服务支撑系统研发方面取得创新成果,经国家版权局受理登记,获得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证书两项。证书号为软著登字第3034743号和软著登字第3033271号。 

    据了解,海洋地质三维可视化系统采用三维立体展示技术,首次实现了海洋地质数据在三维地球体上的立体化表达。系统设置地层分布特征、基础地质调查、海洋灾害、海洋地质、海底地形地貌等八个模块,实现了海底地质体剖切、三维空间量算、海岸带灾害模拟、地理实体属性查询等功能,以一种新颖、直观的方式提升了人们对海洋地质数据的认识。

    科研项目成果汇报服务支撑系统以服务成果汇报而设计研发。系统功能简便、易用,界面简洁、直观,能够实现对成果报告、成果图件和调查数据的快速组织和管理,同时满足对文字、图件、表格和xml文档等多种文件类型数据的快速展示,极大提升了项目成果组织和汇报的效率。 

     

     

     
    青岛海洋所在海洋地质信息化应用方面获两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采样系统”获得计算机著作权(登记号:2018SR777870)。本软件主要用于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野外工作,包括野外采集使用的APP软件以及后台的数据管理软件两部分组成。本软件可实时将野外采样信息记录在平板电脑,并自动规整图像、自动生成规范型表格;同时可以利用管理端软件完成自动导入导出任务数据,以及统计、分析功能,极大方便了野外技术人员数据管理和分析工作。

    本软件的研发和使用改变了传统地球化学调查工作中采用纸质存储信息的方式,提高信息采集质量和效率,完善了野外数据管理流程,有力支撑了土地质量调查信息化工作。目前,该软件已在东北黑土地1:2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项目中成功应用,并有望在全国其他省区1:2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中推广使用。

     

     
     
     
    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采样系统获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近日,由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研发的“境外地质资料管理系统”(软著登字号2664639号)获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该套系统是“境外地质资料命名系统”的延续,两套系统相辅相成,实现了境外资料的标准命名规则和有效管理。系统针对境外地质资料多专业、多类型、大量数据等特点,实现了三级层次管理,一级管理目录为全球、国家、区域性(成矿带、构造单元等),二级管理目录为地质调查中的14个专业类别(基础地理、基础地质、矿产地质等专业),三级管理目录为数据类型(矢量、栅格、文档等数据类型),实现了元数据与境外地质资料的关联管理方式,通过元数据即可了解相应地质资料的内容、质量和联系方式。该套系统目前已在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系统的境外区域/专业数据中心建设加以推广与应用。

    建实建强全球矿产资源信息系统和各区域/专业数据中心,是实现境外地质调查工作由粗放型向精准型服务转变的客观要求。该套系统为建立中国地质调查局境外分工协作工作机制、全力做好境外地质资料交换与汇总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W020180727586455953460

     

    “境外地质资料管理系统”获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承担的“国家地质数据库建设与整合”二级项目围绕2017年度任务目标和发展研究中心重中之重“地质云”建设工作开展。在分布式地质大数据中心建设中,近期取得了“地质调查数据共享系统”、“地质调查数据汇聚与管理平台”、“地质云节点管理系统”、“国家地质调查数据集成系统”四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这批软件成果在地质调查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地质云1.0”中得到应用,有力支撑了分布式数据服务管理与中心数据库集成管理等工作。

    国家地质数据库建设与整合项目喜获四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