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2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08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张保民,男,34岁,硕士,专业技术十级,武汉地调中心高级工程师。专业方向:油气地质

    解决资源环境问题或基础地质问题情况:

    协助主持的“湘中坳陷上古生界页岩气战略选区调查”项目优选宜昌斜坡带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气有利目标区,部署实施鄂宜页2井钻获奥陶系五峰组-志留系龙马溪组含气页岩38m,解吸气平均含量1.97立方米/吨,获得了中扬子地区志留系页岩气的重大发现。选择优质储存进行水平压裂试气,测试获得地层压力系数为1.39,日产气量3.15万方、无阻流量为5.76万方的高产气流,实现了中扬子地区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气调查的重大突破,明确龙马溪组页岩是宜昌地区页岩气勘探的主力层系,宜昌有望成为继涪陵、长宁-威远之后,我国第三个年产100亿大型页岩气田。

    实现转化应用和有效服务情况:

    宜昌地区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气的重大突破,促进了宜昌页岩气勘查示范基地建设,极大拉动了中石油浙江油田分公司在鄂宜页2井以北的当阳-荆门区块加大勘探投入,新增志留系评价井1口,风险探井1口,三维地震350平方千米;引领了中石化江汉江汉油田分公司开始在鄂宜页2井以南的枝江-当阳区块部署页岩气勘探工作,部署三维地震200平方千米,志留系页岩气探井1口,发挥了地质调查的基础性和引领性作用。

    促进科学理论创新和技术方法进步情况:

    鄂宜页2井的部署和实施,厘定和完善了中扬子地区奥陶系五峰组-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地层格架和古地理特征,页岩成因及其古地理、古环境、古气候特点,建立了被动大陆边缘前陆盆地沉积相模式,志留系页岩气储层精细剖面,分析了储层的品质及其制约因素,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有利相带是基础,有机质含量是保障,基底隆升是关键”的古隆起边缘页岩气富集模式。

    促进人才成长和团队建设情况:

    所在支部获中国地质调查局2015-2016年度先进党支部和湖北省直机关2017年度“红旗党支部”,本人多次被评为单位先进个人。团队的重要成果-宜昌地区多层系页岩气重大发现被评为“2016年度地质科技十大进展”,“关岭生物群特征及其环境演化” 2014年获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和中国地质调查成果奖二等奖(个人排名第四)。团队成员多人在地调项目中参与了地质调查井和参数井工程,为后续工作开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形成了一支由青年为主的页岩气战略选区团队。

    张保民

    岩溶地面塌陷是长江中游城市群区域规划、重大工程规划建设、长江岸线资源综合利用面临的最主要环境地质问题。近年来,中国地质调查局启动了“长江中游城市群地质环境调查与区划”、“长江中游城市群地质环境综合调查”等项目,100余位水工环专业技术人员完成了20个图幅岩溶地面塌陷专项调查,另在12个图幅开展了岩溶地面塌陷专题研究。基本查明了区内岩溶塌陷重点区的分布与发育特征、岩溶地面塌陷的影响因素和成灾机理。取得的主要成果有:

    一是查明了区内碳酸盐岩和岩溶地面塌陷的分布与发育特征,圈定了岩溶地面塌陷高易发区,为区域规划及重大工程建设提供地质依据。

    长江中游城市群碳酸盐岩分布区主要集中在丘陵地区,主要包括:罗霄山-幕府山一线;萍乐凹陷带一线,包括江西乐平、景德镇,丰城-新余-萍乡-娄底地区;长江沿岸武汉-九江-彭泽一线;江汉平原西缘、北缘一带。 

    岩溶地面塌陷高易发区主要为覆盖型岩溶区,主要分布在:湖北咸宁-赤壁、荆门、武汉-黄石-鄂州及江西瑞昌-九江一带、丰城-新余-萍乡一线、湘中地区宁乡一带。

    长江中游城市群岩溶条带及覆盖型岩溶区分布图

    岩溶地面塌陷高易发区往往发育在一下部位:可溶岩及其与非可溶岩接触的地段、褶皱转折端、地形低挂或地下水天然排泄区、河床及一级阶地、地下水降落漏斗、断裂交汇部位(如江西九江-瑞昌一带)。 

    二是查明了岩溶地面塌陷的影响因素和成灾机理,为防灾减灾提供了技术支撑 

    煤矿抽排地下水是岩溶地面塌陷的首要因素,集中降雨影响的地下水疏干区塌陷、关闭矿坑后地下水位恢复抬升区塌陷是煤矿抽排地下水诱发岩溶地面塌陷的另外两种表现形式。岩溶地面塌陷的诱发因素还包括不规范的工程施工、农业耕作、人工堆载等人类工程活动。此外集中降雨、地震等自然因素也可能诱发岩溶地面塌陷。 

    三是查明了岩溶地面塌陷的危害程度,为防灾减灾提供了依据 

    岩溶地面塌陷分布广泛,严重威胁到城市建设、土地利用、江河堤防安全等,并造成极大危害。

    1977年至2015年,武汉市先后发生30多处地面塌陷,造成民房陷落,供水管道、供电线路及公路遭受破坏,致使工厂停产,学校停课,居民搬迁,造成巨大经济损失。黄石-鄂州沿江地区、瑞昌-九江、萍乡-丰城、湘中等重点区域内的地面塌陷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重威胁。 

    四是岩溶地面塌陷调查服务于重大工程规划建设、防灾减灾和长江岸线资源的综合利用武汉市岩溶地面塌陷调查阶段成果应用于长江鹦鹉洲过江通道、武汉南快速出口道路方案论证等工作,支撑白沙洲大道、武汉-九江铁路鄂州段地面塌陷应急勘查与处置。 

    “长株潭地质环境调查与区划”项目成果直接服务于宁乡县大成桥乡福泉小学地面塌陷应急调查和煤炭坝镇棤树村、楠竹山村岩溶塌陷区居民搬迁选址工作,维护了当地社会稳定。

    宁乡大成乡岩溶地面塌陷

        湖口-彭泽岩溶地面塌陷专题研究表明,区内碳酸岩分布区岩溶不发育;湖口-彭泽长江崩岸主要发育在粉质粘土、沙土分布区。调查成果将为九江-彭泽长江崩岸的防治和长江岸线资源综合利用开拓新的思路。 

    长江中游城市群岩溶地面塌陷调查取得一批重要成果